周六上午的县城社区活动中心,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婷好公益——租房避坑指南”的红色横幅上,映得桌角堆叠的《租房安全手册》封面格外鲜亮。周婷穿着一身浅灰色西装,袖口挽到小臂,正弯腰给前排的张阿姨递手册,指尖触到老人粗糙的手背——像极了三年前,她蹲在国土局门口发房产传单时,遇到的那些攥着血汗钱、怕买错房的普通人。
“张阿姨,您要是租房子,记得先看房东的房产证原件,别信复印件,”周婷蹲在老人身边,指着手册上的重点标记,“还有押金,一定要写进合同里,注明退房时哪些情况不退,哪些能退,别口头约定。”张阿姨点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认真记下:“姑娘,上次我邻居租房子,中介说‘押一付一’,结果签了合同才知道是网贷,差点被骗,你说这可咋防啊?”
周婷接过小本子,在“网贷陷阱”那页画了个圈:“您看这里,要是中介让下载App交房租,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第三方网贷平台,最好直接跟房东签合同,钱也直接交给房东。我们公益站有免费的合同模板,等下您拿一份,照着填就行。”活动中心里坐满了人,大多是老人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的拿着手册小声讨论,有的举着手提问,周婷走过去一个个解答,声音不大,却每句都说到点子上——她太清楚这些人的不易了,当年她帮林晟卖房子,见过客户被“假离婚”坑得退不了定金,也见过年轻人凑不齐首付的窘迫,如今做公益,就是想帮这些人少走点弯路。
下午三点,周婷带着公益站的员工小夏,去城西的老小区给李姐送钥匙。李姐是个单亲妈妈,带着七岁的女儿租住在地下室,上个月在公益站登记了“低价租房”需求,周婷特意帮她找了套一楼的两居室,租金比市场价低三百,房东是个退休老师,听说李姐的情况,主动降了价。
“周总,您怎么还亲自跑一趟啊?”李姐打开门,局促地把屋里的小凳子摆出来,女儿躲在她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周婷。屋里收拾得干净,墙角堆着几个打包好的纸箱,显然是刚准备搬进来。周婷把钥匙递给李姐,又从包里掏出一袋文具:“这是给孩子的,以后上学用。您看看房子,要是有哪里需要修,跟我们说,我们联系师傅来弄,不用您花钱。”
李姐接过钥匙,指尖有些发颤,突然红了眼眶:“以前租地下室,孩子总说喘不过气,我找了好几个月房子,不是太贵就是环境差,没想到你们真帮我找到了这么好的……”她蹲下来,摸了摸女儿的头:“快谢谢周阿姨。”小女孩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姨”,周婷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去小区门口的婷好公益服务站找我们,别客气。”
离开老小区,小夏跟在周婷身后,手里拿着登记本:“周总,这是第1003个帮扶家庭了,比计划多了3个。”周婷接过登记本,翻了翻,里面记着每个家庭的情况:“单亲妈妈李姐,女儿7岁,需近学校、低租金”“独居老人王爷爷,需一楼、无电梯、近医院”……有的页面上还贴着照片,是员工帮家庭搬完家后拍的,照片里的人都笑着,比她当年拿到“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证书时的笑容更鲜活。
回到公司总部,周婷径直走进办公室,书柜最下层的玻璃柜里,放着两样东西:左边是厚厚的“婷好公益基金帮助记录册”,每一页都贴着家庭信息卡和照片;右边是“省诚信中介”“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荣誉证书,证书的金边在灯光下闪着光。周婷打开玻璃柜,把新的登记页放进记录册,指尖拂过那些照片,突然想起三年前——林晟把“假离婚”的责任推给她,她掏10万赔偿客户时,心里曾怨过“为什么老实人总吃亏”,可现在看着这些记录,她突然明白,正是因为见过那些不公,才更要做那个“帮老实人”的人。
“周总,省会分店的公益服务站传来消息,这个月帮20个家庭找到了低价房,还组织了两场讲座。”行政小张敲门进来,递过一份报表。周婷接过报表,看到“20个家庭”后面画着个笑脸,是分店员工画的,忍不住笑了:“告诉他们,下个月可以加一场‘租房法律常识’讲座,我抽时间过去看看。”小张点点头,转身时又说:“有个帮扶过的家庭,给咱们寄了箱自家种的橘子,说谢谢咱们帮他们找房。”
周婷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婷好房产”的招牌,旁边就是“婷好公益服务站”的牌子,红底白字,和全国其他省份的分店招牌一样。她想起去年成立公益基金时,有人劝她“做中介的搞公益,别赔本赚吆喝”,可她就是想试试,把“诚信”从卖房延伸到租房,从赚钱延伸到帮人。现在看来,那些寄来的橘子、手写的感谢信、照片里的笑容,比赚多少钱都让她踏实。
晚上,周婷整理完公益基金的月度报告,手机响了,是李姐发来的照片:女儿坐在新房间的书桌前,手里拿着新文具,笑得露出牙齿,配文“谢谢周总,孩子说终于能在亮堂堂的房间里写作业了”。周婷看着照片,给李姐回了句“好好生活,有事随时找我们”,然后合上电脑,目光又落在玻璃柜里的记录册和证书上。
她想起刚开婷好房产时,把“诚信经营”挂在墙上,是想提醒自己别像林晟那样;现在做公益,是想让“诚信”多一份温度,多一份责任。窗外的夜色里,婷好房产的灯还亮着,公益服务站的灯也亮着,像两盏小小的灯,照着普通人的路。周婷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心里想着明年的计划——再帮500个家庭找房,在每个公益服务站配个免费的法律咨询岗,把“婷好公益”的名字,变成更多人心里的“放心”。
她突然觉得,人生的价值从来不止一种,以前她想把婷好房产开到全国,是为了证明自己;现在她想把公益做下去,是为了帮更多人。就像玻璃柜里的记录册和证书,一个记着普通人的希望,一个记着自己的坚持,两者放在一起,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成功”。
“张阿姨,您要是租房子,记得先看房东的房产证原件,别信复印件,”周婷蹲在老人身边,指着手册上的重点标记,“还有押金,一定要写进合同里,注明退房时哪些情况不退,哪些能退,别口头约定。”张阿姨点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认真记下:“姑娘,上次我邻居租房子,中介说‘押一付一’,结果签了合同才知道是网贷,差点被骗,你说这可咋防啊?”
周婷接过小本子,在“网贷陷阱”那页画了个圈:“您看这里,要是中介让下载App交房租,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第三方网贷平台,最好直接跟房东签合同,钱也直接交给房东。我们公益站有免费的合同模板,等下您拿一份,照着填就行。”活动中心里坐满了人,大多是老人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的拿着手册小声讨论,有的举着手提问,周婷走过去一个个解答,声音不大,却每句都说到点子上——她太清楚这些人的不易了,当年她帮林晟卖房子,见过客户被“假离婚”坑得退不了定金,也见过年轻人凑不齐首付的窘迫,如今做公益,就是想帮这些人少走点弯路。
下午三点,周婷带着公益站的员工小夏,去城西的老小区给李姐送钥匙。李姐是个单亲妈妈,带着七岁的女儿租住在地下室,上个月在公益站登记了“低价租房”需求,周婷特意帮她找了套一楼的两居室,租金比市场价低三百,房东是个退休老师,听说李姐的情况,主动降了价。
“周总,您怎么还亲自跑一趟啊?”李姐打开门,局促地把屋里的小凳子摆出来,女儿躲在她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周婷。屋里收拾得干净,墙角堆着几个打包好的纸箱,显然是刚准备搬进来。周婷把钥匙递给李姐,又从包里掏出一袋文具:“这是给孩子的,以后上学用。您看看房子,要是有哪里需要修,跟我们说,我们联系师傅来弄,不用您花钱。”
李姐接过钥匙,指尖有些发颤,突然红了眼眶:“以前租地下室,孩子总说喘不过气,我找了好几个月房子,不是太贵就是环境差,没想到你们真帮我找到了这么好的……”她蹲下来,摸了摸女儿的头:“快谢谢周阿姨。”小女孩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姨”,周婷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去小区门口的婷好公益服务站找我们,别客气。”
离开老小区,小夏跟在周婷身后,手里拿着登记本:“周总,这是第1003个帮扶家庭了,比计划多了3个。”周婷接过登记本,翻了翻,里面记着每个家庭的情况:“单亲妈妈李姐,女儿7岁,需近学校、低租金”“独居老人王爷爷,需一楼、无电梯、近医院”……有的页面上还贴着照片,是员工帮家庭搬完家后拍的,照片里的人都笑着,比她当年拿到“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证书时的笑容更鲜活。
回到公司总部,周婷径直走进办公室,书柜最下层的玻璃柜里,放着两样东西:左边是厚厚的“婷好公益基金帮助记录册”,每一页都贴着家庭信息卡和照片;右边是“省诚信中介”“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荣誉证书,证书的金边在灯光下闪着光。周婷打开玻璃柜,把新的登记页放进记录册,指尖拂过那些照片,突然想起三年前——林晟把“假离婚”的责任推给她,她掏10万赔偿客户时,心里曾怨过“为什么老实人总吃亏”,可现在看着这些记录,她突然明白,正是因为见过那些不公,才更要做那个“帮老实人”的人。
“周总,省会分店的公益服务站传来消息,这个月帮20个家庭找到了低价房,还组织了两场讲座。”行政小张敲门进来,递过一份报表。周婷接过报表,看到“20个家庭”后面画着个笑脸,是分店员工画的,忍不住笑了:“告诉他们,下个月可以加一场‘租房法律常识’讲座,我抽时间过去看看。”小张点点头,转身时又说:“有个帮扶过的家庭,给咱们寄了箱自家种的橘子,说谢谢咱们帮他们找房。”
周婷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婷好房产”的招牌,旁边就是“婷好公益服务站”的牌子,红底白字,和全国其他省份的分店招牌一样。她想起去年成立公益基金时,有人劝她“做中介的搞公益,别赔本赚吆喝”,可她就是想试试,把“诚信”从卖房延伸到租房,从赚钱延伸到帮人。现在看来,那些寄来的橘子、手写的感谢信、照片里的笑容,比赚多少钱都让她踏实。
晚上,周婷整理完公益基金的月度报告,手机响了,是李姐发来的照片:女儿坐在新房间的书桌前,手里拿着新文具,笑得露出牙齿,配文“谢谢周总,孩子说终于能在亮堂堂的房间里写作业了”。周婷看着照片,给李姐回了句“好好生活,有事随时找我们”,然后合上电脑,目光又落在玻璃柜里的记录册和证书上。
她想起刚开婷好房产时,把“诚信经营”挂在墙上,是想提醒自己别像林晟那样;现在做公益,是想让“诚信”多一份温度,多一份责任。窗外的夜色里,婷好房产的灯还亮着,公益服务站的灯也亮着,像两盏小小的灯,照着普通人的路。周婷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心里想着明年的计划——再帮500个家庭找房,在每个公益服务站配个免费的法律咨询岗,把“婷好公益”的名字,变成更多人心里的“放心”。
她突然觉得,人生的价值从来不止一种,以前她想把婷好房产开到全国,是为了证明自己;现在她想把公益做下去,是为了帮更多人。就像玻璃柜里的记录册和证书,一个记着普通人的希望,一个记着自己的坚持,两者放在一起,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