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画外篇——李铃音的故事(四)-《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李铃音看着父母身上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又环顾了一下这间狭窄破旧的小吃店,轻声问道:

  “爸,妈,你们现在…住在哪里?”

  父亲李项阳搓了搓粗糙的手,有些局促地回答:

  “就…就在屯门那边,租了个房间,住了有十年了。”

  “我想去看看。”李铃音说。

  “不用看了,没什么好看的,”李项阳连忙摆手,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为情,

  “地方小,又乱,没什么好看的。”

  “去看看吧。”李铃音的语气很温和,但继续坚持。

  看她这样,李项阳和林惠君对视一眼,只好点了点头。

  李铃音让嬷嬷先坐车回福利院休息。

  阿杰点头,“我送嬷嬷回去再回来这里接你!”

  随后,李铃音跟着父母,走向他们口中的“家”。

  他们穿行在屯门错综复杂的街巷里,这里的楼宇密集而陈旧,空气中混杂着潮湿、油烟和各种说不清的气味。

  走进一栋昏暗的旧楼,楼道狭窄阴暗,灯光昏黄,墙壁上布满斑驳的污渍和水痕。

  他们爬上摇摇晃晃的楼梯,来到顶层一个用铁皮隔出的阁楼间。

  李项阳掏出一串旧钥匙,摸索着打开了一把锈迹斑斑的挂锁。

  门推开,一股霉味混合着旧物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很小,可能不到十平方米。

  一张破旧的上下铺铁床几乎占了一半空间,上堆堆着杂物,下铺铺着颜色暗淡的被褥。

  一个简陋的塑料衣柜门关不严,墙角放着一个小电炉和几个锅碗,这就是全部的厨房。

  窗户很高很小,透进来的光有限,让房间显得格外压抑。

  很难想象,两个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十年。

  李铃音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酸涩得厉害。

  她可以想象,这些年来,父母是如何在这方寸之地挣扎求存,又是如何在无尽的悔恨和思念中度日。

  她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对父母说:“爸,妈,收拾一下要用的东西,跟我回家吧。”

  林惠君愣了一下,有些迟疑地问:

  “回家?女儿,我们…我们去了,能住得下吗?”

  在她的认知里,女儿可能也只是租住一个小单元,一下子去两个人,会不会太挤了。

  李铃音看着母亲小心翼翼的样子,心里一疼,脸上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放心,保证住得下,房子很大。”

  他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很快就收拾好了几个装着旧衣服和零星物品的包袱。

  走下昏暗的楼道,重新回到小吃店门口,李铃音对父母说:

  “这个小吃店,要是做得辛苦,就转出去吧。以后要是还想做点餐饮小生意,我来帮你们安排个轻松点的。”

  说完,她领着还在懵懂中的父母,走向停在路边的玛莎拉蒂。

  阿杰早已拉开车门等候。

  看着这辆光洁锃亮的豪华轿车,林惠君有些不敢置信,踌躇着不敢上车:

  “女儿,这…这是你的车吗?这车…”

  “是的,妈,上车吧。”李铃音扶了母亲一把,

  “我现在过得很好,有能力照顾你们。”

  李项阳和林惠君忐忑地坐进柔软的真皮座椅里,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看着女儿从容的样子,两人心里又是欣慰,又是难以置信。

  车子平稳地行驶,穿过繁华的市区,驶向幽静的山顶道路。

  沿途的景色越来越美,建筑也越来越稀疏豪华。

  当车子经过气派的门岗,保安恭敬敬礼放行时,李项阳和林惠君看着窗外绿树成荫、一栋栋风格各异的豪华别墅,眼睛瞪得老大。

  “这…这是你住的地方?”林惠君的声音带着颤抖。

  “嗯,快到了。”李铃音轻声应道。

  车子在一栋拥有独立庭院、外观大气的五层高别墅前停下。

  李铃音拿出钥匙卡打开院门,引着父母走进花园。

  “爸,妈,我们到家了。”

  李项阳和林惠站在花园里,仰头看着眼前这栋如同童话城堡般的漂亮洋楼,震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仿佛置身于梦中。

  李铃音带他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然后叫来了家里的保姆和花匠。

  她对佣人们介绍道:“这是我的亲生父母,以后就住在这里了。”

  保姆和花匠恭敬地向李项阳和林惠君问好:“老爷,太太,你们好。”

  这声“老爷、太太”让做了一辈子普通百姓的夫妻俩手足无措,连忙笨拙地点头回应。

  李铃音让保姆先去准备午饭,然后拿出两串崭新的钥匙交给父母,又从一个抽屉里取出用信封装好的十万块港币现金,塞到母亲林惠君手里。

  “妈,这钱你们先拿着零用,以后每个月我会定期打钱到你们的银行卡上。”

  林惠君拿着厚厚一沓钱,手都有些抖,她看着女儿,终于问出了心中的巨大疑惑:

  “女儿…你…你到底是做什么的?怎么…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李铃音请父母在舒适的沙发上坐下,给自己和父母各倒了一杯水,这才慢慢说道:

  “爸妈,我小时候在福利院,嬷嬷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