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李铃音回首不堪往事,环朱格格第三季杀青!-《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林夜没把李铃音当成花瓶。

  相反,她又漂亮又能干。

  前世他手下不缺能人,可能把金融玩得这么漂亮的,李铃音算一个。

  正式收工,夜色还早。

  林夜从酒柜里拎出两只矮脚杯,琥珀色的液体在杯壁上一转,像把灯火都倒进海里。

  “喝点?”他把其中一杯递过去。

  李铃音笑着接过,指尖在杯口轻轻一碰,叮的一声。

  林夜倚着落地窗,黄铺江尽收眼底。

  “二十五岁,颜色正好,怎么不谈恋爱什么的?”

  李铃音垂眸,酒面晃出一圈细小的涟漪。

  她没想到他开口就是七寸。

  林夜立刻补一句:“不方便就当我没问。”

  她捋了一下思绪。

  “没什么不能说的。林总想听,我就当故事说。”

  她抿了一口酒,声音跟着夜色一起低下去。

  “

  我是在港城圣玛利孤儿院长大的。

  名字是嬷嬷取的,她说我哭起来像风铃,所以叫铃音。

  没爹没妈,却天生会读书。

  靠奖学金一路杀进皇仁,再杀进普林斯顿。

  别人刷夜是蹦迪,我刷夜是刷模型,一路长胜,从没让任何人失望。

  在那里,我遇见了沈槐。

  波士顿中产家庭,父母恩爱,家庭美满。

  我很羡慕。

  他追了我一年多,我答应了。

  他知道我的身世之后说:“以后有我。”

  我就信了。

  二十二岁,我们一起拿到克里森特的offer,一起分进新兴市场组,同一个老板——威森特,意大利人,华尔街传说里“能把火山口卖成温泉”的狠角色。

  我拼了命:五点起床,读六份研报,跑三个模型,夜里十一点才离开公司。

  一个月后,我独立写的“拉美货币套利+波动率对冲”让组里当月收益抬升 210 个基点。

  金融行业里的女孩大多风评不好。

  那一刻,我感觉人生有了目标,以为努力可以战胜偏见。

  后来才知道,偏见永远都在。

  有一次。

  沙特主权基金来人,威森特拍我肩膀说道:

  “铃音,今晚的饭局很重要,是中东的主权基金,你只要陪他们喝几杯,项目就成了。”

  他说的很自然,仿佛这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样!

  我本想拒绝,但是我又不想失去工作。

  被逼无奈就去了。

  酒过三巡,那个叫马克汤姆的毛葺葺的手几次摸到我腰。

  我只能委婉的警告。

  但是无效!

  反而是被嘲笑太年轻不懂事。

  我以为没事了,谁知他更是变本加厉,居然开始动粗。

  我砸碎酒瓶,划伤了对方的脸,逃了出来。

  马克汤姆是威森特的顶级客户,我报了警。

  警方“证据不足”,公司却迅速行动。

  很快,我被叫进HR。

  威森特没有露面,只有HR总监冷冰冰的嘴:

  “你将被立即终止合同,行业内部通报。不是我要为难你,上面交代了,任何雇主若录用你,就是跟我们克里森特作对。”

  我伸手,指尖在纸上颤抖,却终究没签字。

  “我会请律师。”

  她笑了,回答很冷,完全没有了歉意。

  “请便!”

  我抱着纸箱走出公司大门,阳光刺眼得像嘲笑。

  沈槐在门口等我。

  说出了让我至今难忘的话:

  “我们分手吧。”

  我问为什么?

  “我爸妈让我回波士顿,银行那边……克里森特打了招呼。”

  我含泪祝他前程似锦,转身走进曼哈顿的人潮。

  天不作美突然下雨。

  纸箱被水泡烂,奖状、模型、名片糊成一片。

  我蹲下去捡,只捡回一手的泥。

  终于哭出声,雨声盖住,像一场无人知晓的溃败。

  我想起孤儿院嬷嬷的话:

  “孩子,世界不会因为你乖6就给你糖。”

  我抱紧湿透的纸箱,像抱紧那个被扔在纸箱里的自己。

  “没关系,”我对自己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我就这样回到港城,我发现,在港城,我依然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港城金融圈很小,消息比台风还快。

  我投了 47 份简历,面试 13 次。

  最后一次,对面的人摊手:“李小姐,你很漂亮,但我们不想因为你得罪华尔街。”

  我站在中环天桥,看维港灯火,第一次想哭。

  没有办法,我只能跳出圈子找工作,

  走投无路时,我投了最后一份简历——光辉商记,主营贸易与航运,与华尔街毫不沾边。

  后来,张光辉亲自面试我。

  他问:“这么好的履历,为什么不去大金融公司找事做?”

  我坦言:“我被圈内封杀了。”

  并简单把原由说了一下。

  张光辉没有再问,留下了我。

  他说:“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