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川带着小舅子和侄子前往自家在县城的院子。
陈大宝满打满算才是第二次来县城,眼睛不停的看着外面。
上次他和爹来县城只逛了码头附近的地方。
这次姐夫带他来到了县城里面,街道两旁时不时有饭馆跑堂说吉祥话。
胭脂铺子的门帘被风掀起,露出里面五颜六色的妆奁。
成衣店挂着的布衫在阳光下晃荡。
还有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小铺子,挤挤挨挨满是烟火气。
陈大宝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
古代的生活和现代的也没什么区别,社会几百年发展的都是科技,人们生活是方便了,其实底色没什么变化。
依旧为了碎银几两起早贪黑,奔波劳累。
就像他上辈子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现在重来一次,依旧还是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今天带你俩吃一顿好的,明天可就不能乱吃东西了。”冯明川也谨记夫子的嘱咐半点不敢马虎。
“小叔,我想吃酱肘子。”
“不行。”那玩意太油腻,怕你们消化不了。
冯明川想也没想直接拒绝。
“你不是说带我们吃好的吗?”
春阳小声嘟囔。
冯明川直接无视自家侄子的不满,笑嘻嘻的问“大宝你想吃什么?”
“我什么都行。”陈大宝实话实说,他本就不挑嘴。
“你看看大宝,你再看看你,成天脑子里不想知识,就想吃的。”
陈大宝“……”
“姐夫…你这是在给我来仇恨吗?”
冯明川哈哈一笑“拉啥仇恨,我就是实话实说,春阳那顿饭比你吃的少了?”
春阳“……”好吧,他确实每顿饭都比大宝多吃一碗。
学习太费脑子,不多吃点不行呀。
“我回去就告诉我婶婶,就说小叔在路上给大宝拉仇恨,还欺负我。”
冯明川“……”
这侄子是知道怎么拿捏他的。
轻咳一声换了话题。
“我做主带你们吃碗面,经济实惠,易消化。”
陈大宝还是第一次在饭馆吃东西,好奇的四处张望。
很快,三碗面端了上来面条颜色偏深,没有电视中的那么白,上面漂了一层绿油油的葱花,还有一点猪油渣。
味道嘛。
淳朴自然。
……………
冯春阳的爹冯明山知道儿子要考试,慌忙从家来到冯明川的宅子,特意拿了一些补品和笔墨纸砚。
冯明川来到门口看到只有大哥一人这才让人进来。
他爹说了要是那个女人敢进他的宅门就让他打出去。
他爹的话他可不能不听。
冯明山看自家弟弟的脸色,赶紧笑着开口“我自己来的,自己来的。”
“这还差不多。”
冯明山拿着东西来到春阳面前笑呵呵的开口“儿子,爹来看你了,瞧这里面都是吃的。”
春阳现在已经十岁了不是以前随便有点吃的就能哄他高兴了。
不冷不热的说了句“放哪吧。”毕竟东西又没错,干嘛不要,不要那才是真的傻。
冯明山刚松了口气,想和儿子亲近亲近,就听他儿子说“你回去陪你新媳妇吧,万一她一个不高兴你又要打我,我又打不过你们。”
冯明山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好半天才开口解释“春阳你误会了,爹当时不是哪个意思,我就是手滑了。”
那你把你新生的儿子带来,也让我手滑一下,
“这…”冯明山一脸视死如归“他现在还太小经不住你手滑,等他大了我把他带来让你手滑…”
“既然不行,你就走吧,我还要读书,下次来记得多拿些笔墨纸砚,县城的比镇上的好用。”
冯明山立即点头同意,讨好的笑着“你还有啥想要的?”
儿子能问他要东西,说明心里还有他,以后多给他点银子,他这个儿子财迷的很,这点比较随他。
“没了。”
陈大宝在屋里听到他们的对话,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春阳得了好东西,立即跟陈大宝分享“有好东西上门了,快看这笔可是狼嚎的,给,咱俩一人一只。”
陈大宝慌忙拒绝“我现在的笔用习惯了,别的怕掌握不好力道。”
他说的可是实话,为了考试他最近都不敢乱换笔,毕竟写字功力还不行。
“咱们现在要以考试为主,还有一天就进考场,趁这时候多学一点是一点。”
一说考试春阳立马来了精神,爷爷说他可是冯家第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以后在族谱的位置要单独给他写一行字,光是想想就还挺激动的。
眼底散发着期待的光芒,“要是能过了县试,就能去府城了,爷爷说要提前一个月去,怕我们水土不服,提前去适应。”
陈大宝语气坚定“咱们肯定能去府城。”他还没去过府城呢。
为了去府城拼了。
俩人继续埋头苦读。
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
陈老二前一天晚上也来了县里,唯恐早上起晚,误了进场,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敢睡。
天蒙蒙亮。
“大宝,快起来。”陈老二搓着手在房外打转,听说考场外要排老长的队,早一刻是一刻。
灶上温着的粥是特意熬的清粥,连咸菜都切得极细,怕给孩子肠胃添半点负担。
考篮更是被他翻来覆去查了不下五遍,笔墨、准考证、干粮,每样都按顺序码好。
冯明川赶着马车到的时候考场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考试的学子从孩童到成年人都有。
陈大宝粗略看了一遍,这次县试得有八九百人。
县试只录取前八十,这比例看的他心里都开始没底了。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有的甚至参加了好几次考试,不但考试经验丰富,学识也都很扎实。
不过,考试这事儿,光有实力不够,还得沾点考运才行。
衙役的吆喝声突然划破嘈杂,学子被分成三队。
陈大宝被迫和春阳分到了两个不同的队形。
分别前他俩还互相鼓励了一番,要一起去府城。
终于排到陈大宝,衙役接过他的铭牌,高声唱名:“槐树镇,陈大宝,年方十岁,皮肤白净,圆脸大眼……”
好吧!
这是他的标签。
负责给他们做保的禀生是吴夫子提前找好的,上前确认无误,陈大宝才挎着考篮进入一下个环节。
接下来的检查比他想的更严。
两个衙役让考生来到一间屋子脱完衣服,一人检查衣服,一人再检查一遍考篮,确认无误,这时才能穿好衣服正式进入考场。
转身进入考场时他余光瞥见自家爹,踮着脚,半个身子往前探,正冲他挥手,用口型说着“好好考。”
心里一阵感动,活了两辈子第一次有人送自己进考场。
也冲自家爹挥挥手,用口型说了两个字“放心”这才转身进入考场。
考场的大门“吱呀”一声合上,厚重的木门撞在门框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扇门,一旦关上,就要等到考完才会再开—接下来的时间,只能靠自己了。
陈大宝满打满算才是第二次来县城,眼睛不停的看着外面。
上次他和爹来县城只逛了码头附近的地方。
这次姐夫带他来到了县城里面,街道两旁时不时有饭馆跑堂说吉祥话。
胭脂铺子的门帘被风掀起,露出里面五颜六色的妆奁。
成衣店挂着的布衫在阳光下晃荡。
还有卖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小铺子,挤挤挨挨满是烟火气。
陈大宝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
古代的生活和现代的也没什么区别,社会几百年发展的都是科技,人们生活是方便了,其实底色没什么变化。
依旧为了碎银几两起早贪黑,奔波劳累。
就像他上辈子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现在重来一次,依旧还是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今天带你俩吃一顿好的,明天可就不能乱吃东西了。”冯明川也谨记夫子的嘱咐半点不敢马虎。
“小叔,我想吃酱肘子。”
“不行。”那玩意太油腻,怕你们消化不了。
冯明川想也没想直接拒绝。
“你不是说带我们吃好的吗?”
春阳小声嘟囔。
冯明川直接无视自家侄子的不满,笑嘻嘻的问“大宝你想吃什么?”
“我什么都行。”陈大宝实话实说,他本就不挑嘴。
“你看看大宝,你再看看你,成天脑子里不想知识,就想吃的。”
陈大宝“……”
“姐夫…你这是在给我来仇恨吗?”
冯明川哈哈一笑“拉啥仇恨,我就是实话实说,春阳那顿饭比你吃的少了?”
春阳“……”好吧,他确实每顿饭都比大宝多吃一碗。
学习太费脑子,不多吃点不行呀。
“我回去就告诉我婶婶,就说小叔在路上给大宝拉仇恨,还欺负我。”
冯明川“……”
这侄子是知道怎么拿捏他的。
轻咳一声换了话题。
“我做主带你们吃碗面,经济实惠,易消化。”
陈大宝还是第一次在饭馆吃东西,好奇的四处张望。
很快,三碗面端了上来面条颜色偏深,没有电视中的那么白,上面漂了一层绿油油的葱花,还有一点猪油渣。
味道嘛。
淳朴自然。
……………
冯春阳的爹冯明山知道儿子要考试,慌忙从家来到冯明川的宅子,特意拿了一些补品和笔墨纸砚。
冯明川来到门口看到只有大哥一人这才让人进来。
他爹说了要是那个女人敢进他的宅门就让他打出去。
他爹的话他可不能不听。
冯明山看自家弟弟的脸色,赶紧笑着开口“我自己来的,自己来的。”
“这还差不多。”
冯明山拿着东西来到春阳面前笑呵呵的开口“儿子,爹来看你了,瞧这里面都是吃的。”
春阳现在已经十岁了不是以前随便有点吃的就能哄他高兴了。
不冷不热的说了句“放哪吧。”毕竟东西又没错,干嘛不要,不要那才是真的傻。
冯明山刚松了口气,想和儿子亲近亲近,就听他儿子说“你回去陪你新媳妇吧,万一她一个不高兴你又要打我,我又打不过你们。”
冯明山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好半天才开口解释“春阳你误会了,爹当时不是哪个意思,我就是手滑了。”
那你把你新生的儿子带来,也让我手滑一下,
“这…”冯明山一脸视死如归“他现在还太小经不住你手滑,等他大了我把他带来让你手滑…”
“既然不行,你就走吧,我还要读书,下次来记得多拿些笔墨纸砚,县城的比镇上的好用。”
冯明山立即点头同意,讨好的笑着“你还有啥想要的?”
儿子能问他要东西,说明心里还有他,以后多给他点银子,他这个儿子财迷的很,这点比较随他。
“没了。”
陈大宝在屋里听到他们的对话,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春阳得了好东西,立即跟陈大宝分享“有好东西上门了,快看这笔可是狼嚎的,给,咱俩一人一只。”
陈大宝慌忙拒绝“我现在的笔用习惯了,别的怕掌握不好力道。”
他说的可是实话,为了考试他最近都不敢乱换笔,毕竟写字功力还不行。
“咱们现在要以考试为主,还有一天就进考场,趁这时候多学一点是一点。”
一说考试春阳立马来了精神,爷爷说他可是冯家第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以后在族谱的位置要单独给他写一行字,光是想想就还挺激动的。
眼底散发着期待的光芒,“要是能过了县试,就能去府城了,爷爷说要提前一个月去,怕我们水土不服,提前去适应。”
陈大宝语气坚定“咱们肯定能去府城。”他还没去过府城呢。
为了去府城拼了。
俩人继续埋头苦读。
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
陈老二前一天晚上也来了县里,唯恐早上起晚,误了进场,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敢睡。
天蒙蒙亮。
“大宝,快起来。”陈老二搓着手在房外打转,听说考场外要排老长的队,早一刻是一刻。
灶上温着的粥是特意熬的清粥,连咸菜都切得极细,怕给孩子肠胃添半点负担。
考篮更是被他翻来覆去查了不下五遍,笔墨、准考证、干粮,每样都按顺序码好。
冯明川赶着马车到的时候考场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考试的学子从孩童到成年人都有。
陈大宝粗略看了一遍,这次县试得有八九百人。
县试只录取前八十,这比例看的他心里都开始没底了。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有的甚至参加了好几次考试,不但考试经验丰富,学识也都很扎实。
不过,考试这事儿,光有实力不够,还得沾点考运才行。
衙役的吆喝声突然划破嘈杂,学子被分成三队。
陈大宝被迫和春阳分到了两个不同的队形。
分别前他俩还互相鼓励了一番,要一起去府城。
终于排到陈大宝,衙役接过他的铭牌,高声唱名:“槐树镇,陈大宝,年方十岁,皮肤白净,圆脸大眼……”
好吧!
这是他的标签。
负责给他们做保的禀生是吴夫子提前找好的,上前确认无误,陈大宝才挎着考篮进入一下个环节。
接下来的检查比他想的更严。
两个衙役让考生来到一间屋子脱完衣服,一人检查衣服,一人再检查一遍考篮,确认无误,这时才能穿好衣服正式进入考场。
转身进入考场时他余光瞥见自家爹,踮着脚,半个身子往前探,正冲他挥手,用口型说着“好好考。”
心里一阵感动,活了两辈子第一次有人送自己进考场。
也冲自家爹挥挥手,用口型说了两个字“放心”这才转身进入考场。
考场的大门“吱呀”一声合上,厚重的木门撞在门框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扇门,一旦关上,就要等到考完才会再开—接下来的时间,只能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