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适可而止-《乱世逃荒秀才,和女将军一统天下》

  转眼间陈老二从府城回来了,肩膀上托着沉甸甸的褡裢,后背背着包袱,来到陈大宝书院门口,这样正好跟着自家驴车一起回去。

  “爹,这是府城的烟叶您尝尝,都说这个劲大。”

  陈老汉笑呵呵的接过烟叶“行,我也尝尝府城的烟叶子,老三回来了,正好你也回来了,晚上来堂屋吃饭,热闹热闹。”

  人老了就爱热闹,陈老汉这两年只要有事就叫大家一起吃饭。

  一听老三回来了,陈老二也很高兴,“爹,您等我会,我去买刀肉,晚上咱们好好吃一顿。”

  陈老汉忍不住斥责“家里你娘养的鸡,杀一只就行了你们赚银子不容易,大宝还要读书,别乱花。”

  陈老二挣脱开他爹的胳膊“爹,怎么也不差这一顿,几斤肉您儿子还是负担的起。”

  又把头偏向陈老汉小声说“我现在赚的银子足够大宝读书用了,放心吧,您老把驴车上的包袱看好就行。”

  陈老汉拗不过自家儿子“行行行,去吧去吧。”抬腿坐上驴车,把包袱放在自己怀里。

  这几个儿子数老二一家日子过的最舒心,也是老二眼光好娶了个好媳妇,这些年人家岳家没少帮他,这些陈老汉心里都知道。

  他现在无比庆幸当初分家的时候没把老二老三得罪狠了,起码做到了公平对待,也庆幸没让他们搬出去,虽然迟早得搬,但大家心里没疙瘩比什么都强。

  “爷爷,这包袱……像我爹的。”

  陈大宝眼睛一亮,立即想到“是我爹回来了吗?”

  “小东西眼睛还挺好,就是你爹的,他去买肉了咱们等他一会儿。”

  陈大宝高兴的原地蹦了一圈“我爹终于回来了。”

  话音刚落,整个人就被人抱起来,在空中转了一圈。

  “哈哈哈,儿子爹回来了。”

  陈老二爽朗的笑声,听的人心里也跟着高兴。

  一路上陈老二讲这府城的所见所闻,听的陈大宝心里痒痒。

  “爹,您啥时候带我去府城,我也想去。”

  陈老汉立即插话“小孩子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万一路上碰到拍花子的,你这辈子都见不到家里人了。”

  陈老二倒是没直接拒绝,“等你和秦宇表哥那么大的时候爹就带你去府城。”

  陈大宝心想,不用那么久,自己考童生的时候就要去府城,看来他爹把考功名当回事。

  “那还早呢,秦宇表哥今年都十五了,对了爹表哥考试了吗?”

  “距离考试还有多半个月呢,这几天秦宇正在客栈苦读,我看你表哥这次希望很大,他夫子也这么说的,等他考中了,咱们都去吃席面。”

  三人一路到家,刚进大门陈大宝就冲屋里喊“娘,我爹回来了。”

  结果三丫像一阵风一样窜了出来,拉着陈老二就往家走“爹,您终于回来了,我都想死你了,您在外面累不累,您饿不饿,我给您烧水洗漱,不对,我先给您倒碗糖水喝,天凉要用热水,我再去烧一会儿……”

  说完又快速跑去了厨房,惹的陈老二又是一顿哈哈大笑。

  这丫头风风火火的,都没听我说话。

  等三丫走了,大丫这才上前“爹,我娘和二丫去下地了,您晚上想吃什么,我这就去做。”

  大丫相对比较内向一些,不像二丫泼辣,也不像三丫活泼。

  陈老二摆手“不用做了,晚上去堂屋吃饭。”

  大丫从家里找出一身干净衣服“爹,您换换衣服,身上这身我给您洗洗。”

  等陈老二洗漱完,三丫站在一旁,又是给捏肩,又是给捶腿,脸上的高兴劲藏都藏不住。

  陈老二倒是很享受闺女的伺候,这个时候终于想起了他的儿子“大宝,你最近在书院学的怎么样?”

  陈大宝放下练字的毛笔,揉揉手腕“这几次月测都是优,夫子还说等我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下场考童生了。”

  陈老二大手一拍满脸骄傲“好儿子,真给你爹争气。”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童生他应该能考过,他上辈子就是文科生,而且自认为学习能力算是比较强的。

  何况这辈子他只需安心学习,没有父母离异的闹心事,也不需要半工半读,更不需要拼命学习拿奖学金,这种情况下考秀才应该问题不大。

  举人是一个坎,需要写策论,没有一定的阅历和见识,和对当时朝廷政策的看法,是不太容易考过的,这也就是很多寒门学士止步秀才的原因。

  没有银子去到处游学,也没有名师指点,更没有渠道了解朝廷动向。

  如果家里本身当官,还有些权利,甚至不用考功名,直接就可以去国子监读书,随便学习学习轻松就能走上岗位。

  这个世界看似进步了,其实一直都在单曲循环。

  晚上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陈老三又把陈大宝夸了一顿。

  听到有人夸自己儿子,秦大妮和陈老二丝毫不掩饰笑的满脸自豪。

  赵氏也说“大宝就是懂事,我家杏花都说大宝每次见了她都叫姐姐。”

  其实赵氏还想说比那些个见了人趾高气扬眼高手低的不知强了多少倍。

  想想还是算了,这么一说,她婆母心里不痛快,又要骂她,说不准连她闺女一起骂,这老婆子心里只能看到陈金宝那个棒槌。

  眼光着实不怎么样。

  陈大宝只顾低头吃饭,今天大锅炖的肉,搭配馒头香的很。

  刘氏也跟着说“谁说不是呢,大宝就是懂事,比那些个小家子气眼皮子浅的可好多了。”

  这话一出堂屋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秦大妮笑笑没说话。

  陈家父子继续喝酒,没搭理女人们的话茬。

  只有老杨氏阴沉这一张脸,“刘氏,你不用指桑骂槐,即便是分家了,我也是你婆母,老四一家再怎么样,也轮不着你说三道四。”

  刘氏撇撇嘴,继续埋头吃饭。

  说都不让说,真把个土疙瘩当成金疙瘩了。

  老杨氏剜了刘氏一眼,又扫了眼其余两个儿媳妇“搅家精,再挑事,你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说的是你们,这是要警告她们的意思。

  几人也自觉的低头吃饭,不想触婆母的霉头。

  要学会适可而止。

  不然最后挨骂的还是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