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南洋的独立许可-《四合院穿越太早》

  党建国沉声道: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

  安全与生存是第一位的!

  宣传和示范要跟上,

  初期可以给予迁入者,

  一定的土地优先使用权和物资配给倾斜。

  但原则不能动摇!

  我们要建立的,

  是能在这世中活下去、守得住的根基!

  如果不能接受,礼送出境!

  如果闹事,

  那就是按照敌对势力处理!”

  苏珊带来的英国工程师,

  指着兰芳岛上一条河下游,靠近港口的一片区域,说到:

  “第一期火电厂选址这里。

  利用海运来的燃煤,

  初期从澳大利亚、印度或南非进口,

  用河水冷却。

  目标装机容量50兆瓦,

  优先保障工业区和港口、总督府核心区用电。

  设备……”

  苏珊看了一眼党建国,说到:

  “正如您所愿,

  大英帝国几家正在关闭,或升级的老旧发电厂,

  ‘恰好’有一批还能运转的蒸汽轮机和发电机组,

  价格‘非常合理’。”

  党建国点头说到:

  “旧不怕,能转起来就行!

  先解决有无问题!”

  边上的钢铁厂的规划图铺开。

  “同样靠近港口,

  方便原料(铁矿石、焦煤)输入和产品输出。”

  陈秀梅介绍道:

  一期目标是年产50万吨粗钢和初级钢材。

  嗯,在后世属于要被关闭的落后产能!

  高炉、焦炉、轧机……

  同样,伦敦的老爷们,很乐意把伯明翰和谢菲尔德淘汰下来的、

  还能喘气的‘老伙计’打包送来。

  技术团队由我们南洋华人和英国退休工程师混编,

  边安装、边学习、边改造。”

  肯定会有巨大的挑战,

  这些设备型号老旧,

  图纸可能不全,备件获取困难,

  对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极高。

  但是他们,便宜啊!

  党建国对于工业建设还是很上心的,强调道:

  “机床是工业之母,

  我们不能只靠买来的生产线组装!

  必须拥有自己制造、维修、甚至仿制改进设备的能力!

  机床厂是重中之重!

  初期目标:

  能生产车床、铣床、钻床等基础通用机床,

  满足自身工业维修和简单装备制造需求。

  同样,英国淘汰的、状态相对较好的旧机床,有多少收多少!

  同时,选派最优秀的青年工人和技术员,

  去香港现有的精密机械厂学习,

  甚至秘密送往英国、西德短期培训。”

  苏珊则在地图指向兰芳岛北部的英属殖民地——浡泥说到:

  “这里的诗里亚(Seria)油田已经开采多年,产量稳定。

  劳德承诺的‘大宝贝’之一,

  很可能就包括帮助我们,

  在南洋总督府获得稳定的、相对优惠的石油工业生成能力。

  我建议就近在总督府控制的港口,建设一座小型炼油厂!

  初期采用相对简单、投资较小的‘土法’炼油装置,

  生产柴油、汽油、润滑油和沥青,

  优先满足自身发电、运输、建设和未来可能的船舶需求。

  至于大型现代化炼化装置?

  那是未来的梦……”

  对于农业机械,三人也快速达成一致:

  “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三轮农用车(加装货斗可运输)、

  小型手扶拖拉机,

  技术相对简单,对道路要求低,

  非常适合南洋目前的基础条件和农庄需求。

  集中力量,优先建设手扶拖拉机厂!

  图纸和技术,想办法从日本或意大利搞!

  初期可以cKd(全散件组装)为主,逐步提高本地化率。”

  远期规划则是瞄准了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更是未来军民两用的核心!

  但现在谈整车制造为时过早。

  先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的技术摸透!

  利用香港的渠道和南洋的组装厂,

  先从维修、仿制零部件开始积累。

  目标:三年内,能利用进口的生产线和技术,

  在南洋组独立生产出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轻型卡车和吉普车、轿车!”

  随着熊猫工业集团,与南洋总督府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深,经过反复论证,基本的框架终于敲定。

  公司也进行了重组,陈秀梅代表董事会宣布

  “为了清晰权责,便于管理和应对不同市场,

  原‘南洋总督府’名下与熊猫集团相关的所有公司实体,

  统一重组为‘熊猫(南洋)控股有限公司’(panda (Nanyang) holdings Limited)。

  总部设在和平市,

  直接管辖南洋辖区内的工业、农业、贸易、资源开发等所有业务板块。

  香港的业务,则整合为‘熊猫(香港)国际有限公司’(panda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Limited),

  负责国际贸易、金融运作、技术引进、轻工生产和面向全球(除南洋)的市场开拓。”

  目前的这种架构,既突出了南洋的核心地位,

  又保留了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和情报中心的跳板作用,也为未来的资本运作和风险隔离埋下了伏笔。

  随后,苏珊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她优雅地从公文包里取出三份印制精美、盖有特殊徽章的文件说到:

  “亲爱的党,

  经过伦敦某些‘友好人士’的‘不懈努力’,

  以及与海峡殖民地总督府的‘充分沟通’,

  我们成功获得了授权:

  南洋总督府辖下的沙捞越、沙巴以及纳闽岛、渤泥三地,

  可以在‘尊重女王陛下主权’的前提下,

  宣布成立高度自治的‘南洋邦联’(Nanyang Federation)!

  文件在此,随时可以生效。”

  这无异于一份“独立”许可!

  会议室里,响起陈秀梅压抑的低低惊呼。

  自治!

  这是多少南洋华人,和本土势力梦寐以求的目标!

  这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

  更少的殖民束缚、

  甚至未来脱离的可能!

  然而,党建国在最初的激动之后,迅速冷静下来。

  他拿起文件,仔细阅读着那些华丽的辞藻,和隐含约束的条款,眉头紧锁。

  党建国走到窗前,有些焦躁,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