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内部应对-《四合院穿越太早》

  “固体导弹,主要用在‘雷火’火箭炮的增程型上。

  固体推进剂配方算是初步解决了,能稳定燃烧。

  但问题在于制导!

  没有精确制导的导弹,就是大号、贵一点的火箭弹!

  我们目前装备的增程火箭弹,射程勉强推到57公里,但命中精度(cEp)惨不忍睹!

  超过500米!打固定目标集群还能靠覆盖,打点目标?

  想都别想!为什么?因为核心的雷达小型化,和高精度陀螺仪还没过关!”

  提到这个,党建国既无奈又期待的说道:

  “朱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刚安顿下来不久,雷达小型化、抗干扰、导引头技术的研究才刚铺开摊子,离应用到导弹上还有些距离!

  至于陀螺仪,算是近期唯一的好消息!

  我们自研的机械式陀螺仪,核心部件取得突破,实验室样机的精度达到了0.5度\/小时,算是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

  但距离工程化、批量化生产,保证高一致性和可靠性,还有段路要走。

  没有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INS),导弹就是瞎子!”

  “所以,卫星?

  我们现在连能把东西可靠地、精确地送上几百公里高轨道的运载火箭都没有!

  推进剂不稳定,制导不精确,卫星本体(电源、温控、通信载荷)的研发更是刚刚起步。

  强行发射?除了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暴露我们的野心,没有任何意义!

  再等两年,等技术更成熟,等我们的人才梯队培养起来,等基础工业再夯实一些!

  猥琐发育,别浪!”

  苏珊听着丈夫的剖析,心中的急切也渐渐被现实的冰冷所取代。

  她点点头,理解了丈夫的谨慎。

  她走到党建国身边,靠着他,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但说出的消息却依旧沉重:

  “南洋本土那边,熊猫安保部这个月的简报刚汇总过来。

  又抓了12个确认身份的间谍!

  依法处决了97人(连带‘三族’)!平坟扬灰7处!”

  “诛三族”、“平坟扬灰”!

  这些冷酷到极致的字眼,从苏珊优雅的红唇中吐出,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肃杀。

  党建国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那些“间谍”,成分复杂:有北方故土派来的,有莫斯科指使的,有雅加达渗透的,有岛主安排的,还有美、英、法等国情报机构安插的,想摸清南洋的技术底牌和熊猫集团的财富秘密。

  至于被牵连处决的“三族”,则是对内部动摇分子们,对那些试图出卖集团利益者最残酷的震慑!

  苏珊的声音带着疲惫和愤懑,说到:

  “根据基层汇报,和朝阳群众计划的观察,一些新移民,尤其是那些从所谓‘自由世界’过来的,还有部分本地归化的知识分子,对我们这种……‘全民数字化监控’、‘连坐酷刑’的管理方式,私下里怨言很大,认为这是‘极权’、‘反人性’。”

  党建国睁开眼睛,眼神中没有任何波澜,只有一片冰封的决绝:

  “没办法了,苏珊。

  南洋,本就是一艘在惊涛骇浪中,由无数无家可归的灾民、难民拼凑起来的救生艇!

  我们熊猫集团提供了食物、住所、工作、安全和上升的希望,

  代价就是必须服从‘船’的规则!

  抱团取暖,才能活下去!

  我们不是拥有广阔战略纵深的大国,我们承受不起任何内部的分裂和背叛!

  一点火星,就可能烧毁整片森林!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阶段,慈不掌兵!

  该下狠手时,绝不能犹豫!

  对外口径,统一是‘洪涝灾害,或者是恶性传染病疫情爆发,为防疫所需采取的紧急隔离措施’!

  南洋多雨林,瘟疫频发,这个理由,西方那些记者就算怀疑,也找不到确凿证据反驳!”

  “我知道!”苏珊用力点头,碧蓝的眼眸中同样闪过一丝厉色,说道:

  “我只是觉得……憋屈!

  我们把他们从地狱边缘拉回来,给了他们新生,他们却……”

  她想起那些被处决者档案里记录的背叛行径,心中涌起强烈的厌恶。

  “人性如此。”

  党建国拍了拍苏珊的手,语气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苍凉,

  “有人为虚无缥缈的‘理想’或‘主义’所蛊惑,

  有人被黄金美元晃花了眼,也有人仅仅是因为不满现状而心生怨毒。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对了,我们和爪哇的陆地、海上边界线那么漫长,岛屿星罗棋布,丛林密布,有没有发现间谍渗透的通道?有没有漏网之鱼?”

  苏珊神情凝重地摇摇头,又点点头:“

  说没有是不可能的。

  我们已经在边界线建立了铁丝网、了望塔和巡逻队,实行了极其严格的户籍登记和通行证制度,内务部的保安队也24小时在敏感地带布控。

  但是,边界实在太长了!地形太复杂了!

  茂密的热带雨林、曲折的海岸线、数不清的无人小岛……总会有空隙。

  我们只能尽力把网织密,但无法保证万无一失。

  最近抓的几个,就有试图从廖内群岛那边泅渡过来的。”

  党建国沉默了。

  地图上那条蜿蜒漫长的边界线,此刻仿佛成了一条不断渗水的堤坝。

  南洋的地理条件,既是屏障,也是软肋——

  支离破碎,缺乏纵深,任何一个点被突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他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窗外。

  夜色更深沉了。

  遥远的美国,一场政治地震刚刚发生,余波正在扩散。

  脚下的香港,看似繁华依旧,暗流却从未停止涌动。

  身后的南洋,在科技的火光与铁血统治的阴影中艰难前行,既要仰望星空(卫星),又要提防脚下(间谍),还要克服自身那脆弱的地理桎梏。

  “唉……”

  一声长长的叹息,在寂静的书房中响起,充满了深深的疲惫,和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

  “我们现在还处于最艰难的爬坡阶段。

  首要任务,是让跟着我们的两千多万人,真正能吃饱穿暖,有安全的房子住,看得起病,孩子有书读。

  下一步,是让大家吃好穿好,配上电视,听听广播,精神生活丰富一点,逐步提升生活水平,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党建国的像是在说服自己,也像是在向冥冥中的命运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