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道德绑架-《四合院穿越太早》

  王利民的声音带着走投无路的绝望。

  这场由权力斗争,引发的盲目扩产,最终酿成了,产能严重过剩的苦果,而承担这苦果和压力的,正是他这个坐在火山口上的,民工总局负责人。

  党建国静静地听着电话那头,王利民带着哭腔的诉苦和甩锅,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窗外的厂房内,焊枪迸射出的蓝色弧光,映亮了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没有同情,只有一片洞悉一切的冷冽,和淡淡的嘲讽。

  他太清楚这背后的逻辑了。

  当那些人挥舞着“技术扩散”的大旗,将民工厂视作眼中钉、肉中刺,迫不及待地将其分拆瓦解时,何曾想过会有今天?

  他们只想着夺走他党建国的筹码,却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经营好这份庞大的产业,如何维系那脆弱的全球市场平衡。

  专利?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可以随意分发、无需成本的纸片;

  渠道?不过是依附于产品本身的存在;

  市场规律?更是可以为了“大局”而随意扭曲的东西。

  如今,苦果酿成,百万台积压的电视机如同沉重的枷锁,锁住了资金链,压垮了经营预期,也成了悬在王利民等人头顶的利剑。

  他们这才想起他这个“始作俑者”,这个被他们亲手排挤出局的“老哥”,希望他能伸出援手,收拾这烂摊子?

  党建国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电话那头,王利民的呼吸声清晰可闻,充满了紧张的期待。

  党建国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平静得像深潭的水,听不出喜怒:

  “老王啊,你比我大,可不能这样喊老哥。

  你说贯彻我的思路?

  呵,我的思路,是在可控的前提下,以技术为纽带,带动整体产业升级,同时牢牢掌握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主导权。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下金蛋的母鸡杀了,把蛋分给一群连鸡都不会养的人,然后指望他们,还能源源不断地下金蛋!”

  党建国气笑了,真的有点无语,劳资扩散哪些技术,那是做过评估的,

  不像是你们这群人,未来政绩,那是啥都敢干的家伙,手机生产线,盾构机,特高压技术,稀土技术都敢扩散……额,串台了……是核心技术都敢扩散,不过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还是敷衍下吧。

  他的语气陡然转冷,每一个字都像冰锥,说道:

  “至于仓库里那上百万台……

  那是你们‘贯彻思路’的成果,是你们地方大干快上的成绩,是你们某些领导英明决策的勋章!

  跟我党建国,有什么关系?

  我一个小小的南洋商人,能有什么办法?”

  王利民急了,声音带着哭腔,忙说道:

  “老哥!话不能这么说啊!

  “现在是一损俱损!那么多厂子停工,那么多工人没饭吃,国家的外汇任务……”

  党建国打断他,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说道:

  “一损俱损?

  王利民,当初拆民工厂、搞技术大撒把的时候,他们想过‘一损俱损’吗?

  他们想的是怎么让我‘出局’!

  现在局面失控了,想起‘一损俱损’了?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站在党建国的角度来说,民工总局是党建国历史功绩的象征,但是站在几位支持分拆的长老眼里,这是削弱党建国影响力的方法。

  反正有民工总局在,自己的团队也占不到太多便宜,分拆之后,自己的团体能拿到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民工总局以后,还能不能赚外汇,不重要,重要的是隐隐被当做对手的党建国,以后没有了立足的根本,直接就出局了!

  所以党建国现在,在外面折腾,娶了陈秀梅,娶了苏珊,他们反而更加高兴,只要你党建国不回来折腾,你在外面肯定是安全的。

  这是一种无言的默契。

  当然了,党建国如果不满,进行反击,也是他们预料之中的事儿!

  电话那头,只剩下王利民粗重的喘息声,他无言以对。

  短暂的沉默后,党建国的声音缓和了一些,但那份疏离感却更加清晰:

  “不过嘛,老王,看在你我相识一场,也看在那百万台电视机,电镀壳子里面,多少还有一点点,我当年心血的份上……”

  他故意顿了顿,仿佛在施舍说道:

  “这样吧,我可以,让我的‘金手指’销售公司,帮你们消化一部分库存。

  但是,有条件。

  价格:按你们最低出厂成本价的加15块。

  别跟我扯什么原价、补贴价,就按你们现在能活下去的最底线算!

  我不用去看就知道啥价格,蒙不了我的!

  型号我只要12寸、14寸基础款黑白机,质量必须严格抽检,不良率超过1%拒收,且所有售后由你们负责到底!

  当然了,也不让你为难,港币现汇结算,货到付款。

  可以接受以物易物。

  首批最多20万台。

  后续看市场消化情况再定。

  你必须配合,出具官方文件,承认这批货是‘金手指’公司代销的国货,给予一定的‘官方推荐’背书。

  “15块?!还要质量保证?售后我们管?”

  王利民在电话那头,倒吸一口凉气,这条件苛刻得如同趁火打劫!

  但他更清楚,这是党建国在划清界限——

  这不是合作,更不是支援,而是一场冰冷的商业谈判!

  但形势比人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电视机,每天都在贬值,工人的工资、银行的贷款利息像催命符。

  他咬着牙,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行!我……我去请示!尽量争取!”

  党建国语气平淡,干脆的说道:

  “不是尽量,是必须。

  老王,这是我开出的唯一条件。

  行,就签合同。

  不行,你们就继续,留着那些‘金蛋’孵小鸡吧。”

  说完,不等王利民再开口,他干脆利落地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传来忙音,王利民握着电话,额头上冷汗涔涔。

  窗外京初冬的寒风呼啸,仿佛吹进了他的心底。

  他知道,党建国这关,他必须去闯。因为那积压的百万台电视机,不仅是库存,更是某些人错误决策的证明,是悬在他仕途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那个远在香江的男人,正用最冷酷的商业法则,给他,也给那些背后的人,上了一堂关于“专利”、“市场”和“代价”的深刻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