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忽悠去南洋-《四合院穿越太早》

  ”党建国语气愈发沉重,说道:

  “我们研发这个化合物的初衷,绝不仅仅是为了治疗某种具体的、狭隘的‘疾病’。

  我们是在探索生命韧性的密码!

  是在为那些在生理困境中挣扎的广大女性同胞,寻找一道希望的曙光!

  虽然这次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但22.3%的有效率,意味着我们并非完全失败!

  它照亮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也许这22.3%的女性志愿者体内,存在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独特生物标记物?

  也许药物的作用机制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科学的探索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徐教授,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挫折,就放弃对生命奥秘的追寻啊!”

  瞧瞧,这一番慷慨激昂,实则偷换概念的说辞,把一件研究“壮阳药”的尴尬事,硬生生拔高到了探索生命韧性、关爱女性健康、挑战科学前沿的崇高层面!

  徐教授教授被党建国这顶“关爱女性、探索生命”的大帽子扣得有点发懵,虽然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对方言辞恳切,立意高远,

  似乎……也很有道理?

  他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迟疑地问道:

  “那……董事长,这个项目……还继续吗?

  后续的生产……”

  党建国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斩钉截铁的说道:

  “继续!当然要继续!

  不仅要继续,还要立刻安排转移,到南洋和平市的化工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

  虽然目前效果有待提升,但只要能帮助到哪怕一小部分身处困境的女性,就是我们熊猫集团莫大的功德!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徐教授,这是大善之举啊!”

  开玩笑,这可是很多马内啊,党建国怕徐教授不同意生产,赶紧再次把“生产壮阳药”包装成了“行善积德”。

  徐教授看着党建国那副悲天悯人的表情,仿佛肩负着拯救万千女性重任,心头最后一丝疑虑也被压了下去,反而涌起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使命感。

  他长舒一口气,郑重道:

  “我明白了,董事长。

  科学探索的道路本就充满荆棘。

  后续的工艺放大和稳定生产,我会亲自负责协调转移。

  只是……”

  徐教授顿了顿,脸上露出不好意思,问道:

  “那个……之前承诺的百万美元项目研究经费……还有,我个人有个请求。”

  这点钱跟未来黑白小药丸的利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党建国大手一挥,无比豪爽的说道:

  “经费不是问题!立刻拨付

  徐教授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徐教授眼中闪过一丝热切,说道:

  “我希望能尽快去南洋工作!

  听说和平市的基地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化工联合体,还规划了前沿的含能材料、特种燃料合成项目?

  那边的资源和平台,似乎……更适合进行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探索。”

  他显然对港岛这相对,狭小的实验室空间和受限的研究领域感到不满足了。

  党建国心中大喜过望!

  看看,这就是顶尖科学家的觉悟!

  不用画大饼,自己就闻着味儿找过来了!

  他立刻热情洋溢地回应道:

  “太好了!徐教授!

  南洋的天地,广阔得超乎您的想象!

  和平市的基地不仅拥有正在建设的亚洲顶级石化联合体(乙烯裂解、聚烯烃、合成氨\/尿素),更重要的是,”

  党建国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诱惑,说道:

  “我们在婆罗洲雨林深处,建立了代号‘赤道熔炉’的,先进含能材料与特种化工研发中心!

  正在全力攻关新型燃烧弹基料、云爆弹燃料配方、高性能固体推进剂、以及……

  这里面可有不少化学合成好玩的事儿!

  而且炼钢厂,石油冶炼厂,石化厂,尿素厂等等也都是和化学相关的!

  那里需要您这样的顶级化学家坐镇!”

  徐教授的眼睛瞬间亮了,仿佛看到了新大陆,立马说道:

  “凝固剂?云爆弹燃料?

  燃烧弹基料,和固体推进剂,也需要精细的化学合成与配方设计!

  董事长,我随时可以动身!

  我的核心团队也会带一部分过去,保证到了就能立刻投入工作!”

  作为一个化学家,他对那些更具“挑战性”(也更敏感)的项目,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

  旁边的爆炸力学专家丁教授一听“燃烧弹”、“云爆弹”、“凝固弹”这些词,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立刻坐不住了。

  他声音洪亮,语气带着火药味,说道:

  “董事长!这可不行!

  老徐是搞精细合成的,玩瓶瓶罐罐他在行!

  可这爆炸物配方设计、毁伤效能评估、装药结构优化,那是我丁教授的看家本领!

  我的液晶显示器、石英谐振器、全晶体管化电子表的核心研发可都提前完成了!

  我的项目经费也不能少!

  而且,我也必须去南洋!

  我的经费也不能少啊,还有我也要去南洋,那几个爆炸的玩意归我!”

  丁教授拍着胸脯,仿佛那些尚未诞生的武器,已经是他的孩子。

  党建国笑呵呵的说道:

  “这些研究你们到了南洋,找秀梅分配吧,反正每样都有预算,项目接的多了,预算也就多了。”

  王教授教授一看这架势,两位同僚都要“南飞”了,自己再矜持恐怕连汤都喝不上。

  他连忙推了推眼镜,清咳一声,说道:

  “董事长,那个……南洋那边的科研环境,听起来确实令人向往。

  只是……我主攻的方向,核物理基础研究,还有半导体工艺,那边……有相应的条件吗?”

  王教授语气带着期待,也有一丝忐忑。

  党建国看着三位学界巨擘争相“请缨”去南洋,心中乐开了花,面上却保持着沉稳说道:

  “王教授放心!

  我们的新领地——伊里安岛(巴布亚新几内亚)!

  初步勘探报告显示,其东部高原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铀矿资源!

  品位高,易开采!

  您去了那边,基础研究所需的关键‘粮食’(铀矿石),管够!

  至于半导体……

  我记得您上次提到,团队里有一位叫敬黄(虚构人物,致敬黄令仪院士)的年轻研究员,在半导体材料物理、光刻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