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陈秀梅做客-《四合院穿越太早》

  1962年1月28日,清晨。

  四九城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党建国难得想赖个床,

  享受一下被窝的温暖和孩子们咿咿呀呀的童趣。

  然而,李春花却早早地把他推醒了。

  “当家的,快起了!

  今儿秀梅妹子要来,你还能睡懒觉?”

  李春花一边麻利地给两个孩子穿衣服,一边说道:

  “秋月,把言玟抱去喂点米糊。

  言文给我,这小子又尿了!”

  党建国睡眼惺忪地坐起来,

  看着妻子忙碌而略带紧绷的侧脸,

  心里明白今天这场“鸿门宴”,他才是那个最不该在场的主角。

  党建国讪讪地应了一声,慢吞吞地穿衣洗漱。

  上午十点刚过,胡同口传来清晰的小汽车引擎声,由远及近,最终在角门外停下。

  李春花正抱着小言文在堂屋踱步,

  闻声动作一顿,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沉静。

  她深吸一口气,

  将儿子递给闻声过来的李秋月,然后转向党建国,

  语气平淡却不容置喙的说道:

  “建国,你带孩子们上楼去书房待会儿吧。

  我和秀梅妹子,有些……‘体己话’要说。”

  李春花刻意加重了“体己话”三个字,

  目光平静地落在党建国脸上。

  党建国只觉得脸上发烧,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

  最终在李春花的眼神中败下阵来,只化作一声含糊的“嗯”。

  他默默地抱起正啃手指的小言玟,

  又示意李秋月抱着小言文,

  四口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悄无声息地撤上了楼梯,躲进了二楼的书房。

  书房不大,堆满了书报,此刻却成了他暂时的避难所。

  他放下女儿,听着楼下隐约传来的开门声和寒暄,

  烦躁地在小小的空间里踱步。

  小言玟好奇地看着爸爸,

  小言文则不安分地在李秋月怀里扭动。

  楼下。

  李春花站在堂屋中央,并没有立刻迎出去。

  她先是不动声色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碎花棉袄衣襟,抚平了并不存在的褶皱。

  然后,她的右手下意识地摩挲着左手拇指上那枚青玉扳指。

  这枚扳指,算是党建国祖上传下来的唯一一件东西(文三:行吧,也算是吧),

  也是党建国亲手给她戴上的,象征着她是这个家无可争议的女主人。

  每一次摩挲,都像是在汲取力量,确认自己的位置。

  做完这一切,她才挺直了脊背,

  脸上挂起温和而疏离的笑容,缓步走向大门。

  门开处,陈秀梅俏生生地站在那里。

  她今天显然精心打扮过,

  穿着一件剪裁精良的深蓝色呢子大衣,

  衬得肤色愈发白皙,乌黑的秀发挽成优雅的发髻,脸上薄施脂粉,唇色鲜亮。

  她身后,司机正从吉普车上往下搬东西——

  大包小包,花花绿绿,有印着外文的铁罐、精美的纸盒、还有用草绳捆扎的活鸡活鸭!

  这阵仗,与其说是来做客,不如说是搬家来了。

  李春花目光扫过那些东西,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暗自感慨:

  果然是大手笔,想用糖衣炮弹砸开我这正房的门么?

  她迎上前,语气热络的说道:

  “秀梅妹子,你来就来了,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

  太破费了!

  家里虽说不富裕,但吃穿用度还是不缺的。”

  嗯,没有生气,就是刻意强调了“家里”。

  陈秀梅笑得明媚,声音清脆的说道:

  “看李姐姐这话说的!

  妹妹我头一次登门拜访姐姐,哪能空着手来?

  那也太不懂规矩了!

  再说了,”

  陈秀梅指着几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说道:

  “这里还有苏珊托我特意带给姐姐和孩子们的东西,

  都是些吃食和小玩意儿,

  苏珊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亲手交给姐姐的,

  您可不能推辞,不然我回去可没法交代。”

  嗯,

  心虚的陈秀梅拉上了苏珊这个盟友。

  “苏珊那丫头,倒是有心了。”

  李春花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

  “行吧,东西我收下了,妹妹这份情,姐姐记着。”

  她侧身让开,拉着陈秀梅往里走,说道:

  “快进屋吧,外头冷。”

  待司机把东西都搬进堂屋一角堆成小山,李春花又笑着补充道:

  “等会儿姐姐给你准备的回礼,

  妹妹你也别嫌弃,更不许推辞。”

  陈秀梅连忙道:

  “李姐姐给的东西,

  那定是好的,我欢喜还来不及,哪敢推辞!”

  陈秀梅态度放得很低,言语间尽是恭敬。

  两人进了堂屋。陈秀梅落座后,

  目光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间不大的屋子。

  陈设简单,甚至有些陈旧,

  但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处处透着生活的烟火气和女主人的用心。

  她端起李春花倒的热水,

  抿了一口,状似随意地开口道:

  “李姐姐,这屋子……看着是有些小了些。

  一大家子人住着,怕是有些转不开身吧?

  我家在四九城西城根儿那边,

  倒是还有个闲置的小四合院,

  两进的,院子敞亮,房间也多。

  要不……

  姐姐和姐夫带着孩子们搬过去住?

  也宽敞些。”

  陈秀梅抛出第一个试探,既是示好,

  也是想看看李春花对物质条件的态度。

  更隐含着一种“我能提供更好生活”的暗示。

  李春花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她端起自己的搪瓷缸子,吹了吹热气,语气平静的说道:

  “那可不成,秀梅妹子。

  这屋子啊,看着是小,旧,

  可这是建国当年一点一滴、亲手收拾布置起来的。

  家里没什么值钱的念想,

  这房子,还有这院子里的菜地、地窖,就是我们的‘祖宅’根儿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这‘根儿’啊,可不能丢。”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陈秀梅,眼神清亮,说道:

  “再说了,建国在南池子那边,

  也有个小四合院,地段更好些。

  要搬,我们也是搬去那里,

  哪能去叨扰妹妹你呢?”

  陈秀梅轻描淡写地点出,

  党建国在城里的另一处产业,也是在告诉陈秀梅:

  我们并非你想的那么窘迫,

  建国的能力,我也清楚他的底细。

  更重要的是,她心里默默补了一句:

  这院子地窖里还藏着两千多斤救命粮呢!

  荒年没彻底过去之前,

  天王老子来了也别想让我搬离这个“堡垒”!

  陈秀梅被李春花这番绵里藏针的话,噎了一下,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是一凛:

  这位姐姐,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迅速调整策略,顺着话头笑道:

  “李姐姐把这儿说得这么好,倒让我都想跟姐姐换一换了!

  这小院儿听着就是个福地洞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