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又是粮食问题-《四合院穿越太早》

  苏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认真汇报道:

  “粮食方面,

  得益于新开垦的土地,

  以及新近抵达的劳动力,

  产量正在稳步爬升,

  基本能维持现有人口(含新移民)的消耗,

  还能有部分支援内地的额度。

  但是,

  这个月能拿出来卖钱的商品粮,会大幅减少。

  我们需要开源节流,熬过这个阵痛期。”

  顿了顿,苏珊脸上重新绽放出光彩,说道:

  “不过,党,有个天大的好消息!

  我们的手扶拖拉机厂,

  生产出第一批拖拉机了!”

  作为一个工业党,党建国是深知工业建设的艰难,

  听到这个消息,这次是真的惊喜交加了,说道:

  “这么快?!

  这才几个月?

  生产线调试好了?”。

  苏珊的语气充满感慨,由衷的赞叹道:

  “党,多亏了你,

  当初提出的钢结构厂房!

  建设速度比传统方式快了一倍不止!

  更重要的是,从内地来的那些工人……

  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

  他们吃苦耐劳,

  学习能力超强,纪律性更是无与伦比!

  为了早日投产,很多人吃住在车间,三班倒连轴转!

  党,

  你坚持接收他们,

  引进人才,这个决定太正确了!

  没有他们,

  不可能这么快就见到成品!

  我带来一台到这里了。”

  苏珊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内地工人的敬佩。

  “太好了!

  你是带过来一台吗?

  走,带我去看看!”

  党建国这次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在楼下不远的花园外,

  他看到了那台披着红绸的”手扶拖拉机。

  嗯,苏珊也学会了披红挂彩了

  机体还显得有些粗糙,

  油漆也刷得不够均匀,

  但它那敦实崭新的身躯和崭新的,

  象征着南洋工业体系,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几个工人围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党建国抚摸着冰凉的钢铁机身,心中百感交集。

  他详细询问了性能参数,最后问到了核心问题:

  “发动机……

  是我们自己产的吗?”

  苏珊的笑容略微黯淡,说道:

  “暂时……还不能。

  关键的核心部件——

  柴油发动机,目前还是从意大利菲亚特进口的cKd散件组装。

  不过,铸造厂和机械加工车间的设备,

  正在安装调试,我们的工程师团队也在全力攻关仿制。

  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听到‘南洋心’的轰鸣声!”

  党建国点点头,理解这其中的差距。

  钢铁厂还在建设,

  轧钢厂尚未完工,精密铸造和复杂机加工能力更是短板。

  能这么快实现整车组装下线,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和积累。

  喜悦过后,是更加尖锐的矛盾。

  党建国看着庞大的船队规划图(17艘自由轮),

  又想到瓷主任那沉甸甸的三百万人,

  再盘算着南洋粮食产能的爬坡速度,

  党建国的眉头再次紧锁,说到:

  “苏珊,

  以我们现在南洋的农业基础和运输周转能力,

  一个月最多能接收、

  安置并养活多少新增人口?”

  苏珊显然也深思过这个问题,立刻回答:

  “从农场开垦、

  工厂用工的角度看,工

  人和技术人员我们永远不嫌多!

  大片肥沃的土地等待开发,

  工厂的机器需要人手操作。

  但是,粮食是硬约束!

  考虑到新移民抵达后的口粮消耗、

  开荒种粮的周期(新垦地第一年产量有限)、

  以及必须维持的工业人口基本口粮,

  我认为,新增人口速度,

  最好控制在每月40万以内。

  超过这个数字,

  粮食供应会非常紧张,

  甚至可能引发恐慌。”

  40万!

  这已是极限数字!

  但相比于三百万的总需求,

  还是要七八个月啊。

  更让党建国无奈的是:

  “我们的运力……

  现在也跟不上啊。

  17艘船全开,一个月两趟,

  理论极限也就68万人(17艘,1万人,2趟)。

  但这是理想状态,

  实际运作中,船只维护、天气影响、港口周转效率都会打折扣。

  而且,为了维持现金流和必要物资运输,

  不可能所有船次都用来运人。

  实际能用于移民的运力,

  可能只有理论值的一半左右。”

  运力的瓶颈,如同另一道沉重的枷锁。

  党建国想起海上漫长的航程,

  以及拥挤的船舱,好像是三角贸易啊……

  赶紧补充道:

  “另外,还得想办法在船上补充些鱼获。

  光靠储备的干粮和淡水,

  六七天天的航程,人撑不住。

  让船队经过渔场时,

  组织随船的渔民下网捕捞,

  多少能补充点新鲜食物,

  也能省点粮食。”

  看看,叫花子的生存的智慧,往往体现在细节。

  苏珊闻言却面露难色,说到:

  “党,买专业的远洋渔船?太贵了!

  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一艘!

  我们现在……真拿不出这笔钱了!

  这个月底,只有等把最后一批高端定制拉杆箱的尾款,

  以及追加订单的定金,

  我们才有钱支付新买的11艘自由轮的钱!

  现在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党建国无奈地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自由轮每艘30万美元,11艘就是330万!

  现在这些钱,对捉襟见肘的熊猫集团而言,仍是不小的数字。

  这已经是跳楼吐血价了,

  要是能卖给内地,翻个番都能乐坏了!

  讽刺的是,

  这种被西方视为“废铁”的老旧船只,

  内地求之而不得,人家根本不卖!

  党建国挥挥手,仿佛要赶走这令人窒息的财务压力,说道:

  “算了,远洋渔船暂时不想了。

  先全力保障船队运作和粮食生产吧。

  希望玩具能早点上市,给我们‘回回血’(replenish our blood)!”

  下意识用了穿越前的网络用语。

  苏珊眨着碧蓝的大眼睛,一脸困惑道:

  “回血?

  党,什么是‘回血’?

  像吸血鬼那样吗?”

  随即她又想到一个关键问题,问道:

  “对了,党!

  我们资金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不考虑银行贷款呢?

  以你现在的实力和信用,

  只要你想贷,香港那些银行的大班(经理)们,

  能从你办公室门口,一直排到维多利亚港!”

  党建国果断摇头,

  脸上露出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

  毕竟前世是个底层人,还是怕欠债的,

  还需要成长啊,说道:

  “贷款?

  我不喜欢借钱,

  更不喜欢把命运押在银行家身上。

  利息就是枷锁。

  等过了这段时间,情况稳定些,我们可以考虑……

  上市。

  把一部分业务,比如玩具公司,

  或者香港的轻工业板块,包装上市,公开募集资金。”

  这是更符合他了解的融资方式——

  用股权换发展,而非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