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没眼力见的刘侠-《四合院穿越太早》

  种苹果部长消化了一会,明白党建国的意思了,有些沉重的说到:

  “这个‘私下保证’如果有任何风声泄露出去,都会被阿三抓住把柄,渲染成‘华夏阴谋勾结蒲甘国对抗不结盟领袖’…… 你想想看!

  我们会被扣上‘破坏不结盟运动团结’、‘地区霸权主义’的帽子!

  鹰酱和毛熊会乐见其成,趁机落井下石!

  我们本就如履薄冰的外交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到窒息!”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巨大的战略价值与极高的外交风险,如同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种苹果部长和党建国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步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党建国打破宁静,轻松的说到:

  “反正又不是正式官员说的,我们不承认就是了。”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最终,这个烫手山芋,被呈送到了总部大会那里。

  总部大会讨论后,以其非凡的战略智慧和外交手腕,仔细权衡了利弊。

  大家一眼便看到了这条通道对于未来经略山南、稳固西南边疆,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同时大家也赞同两人的担忧,这件事情一旦泄露,可能对当前新华夏面临的脆弱国际环境,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不过啊,这群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们,更明白一个道理:

  机会,稍纵即逝。

  有些路,不走就永远没有可能;走了,即使失败,也积累了经验。

  总部大会经过慎之又慎的考量,会议最后建议:

  “此事……可以在‘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框架下,以极其含蓄、非正式、不落文字的方式,向蒲方最高层‘表达’愿意出兵助剿的意愿。

  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点到即止,仅为表达‘关切’与‘道义支持’的可能性,绝不可有任何具体承诺或胁迫意味,更不能涉及具体领土交易。

  二是范围必须控制在最小、最核心层级,执行者需绝对可靠,渠道需万无一失。

  提了,或许能种下一颗种子,未来在缅方遭遇巨大压力时,这颗种子可能发芽,为我们赢得一丝机会;

  不提,则连这一丝可能性都没有。

  风险固然巨大,但为国家百年计,值得冒这个险。建议去做,注意慎之又慎。”

  几人研究和判断了一下,不太认可此种方式,认为与一直倡导的“五项基本原则”不一致,但因为总部会议的意见,也不好反驳,就安排军事部门的代表,在谈判的间隙,以非正式的形式交流围剿流军和应对阿三的问题。

  没想到,蒲甘国接收到信息后,主动提出,愿意划分水中坡三分之一的地方给到华夏,并隐晦的要求华夏出兵帮助肃清国内的流寇。

  现实世界中,也出过兵,只不过只反击到一定范围就撤了回来。

  所以剧情里出兵也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了,名正言顺了。

  党建国感觉到自己可能又一次扇动了小翅膀。

  听说吉林的出海口已经开始建设了,只是那条河出海口太窄,工程量比较大,现在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嗯,未来的西南也会有一条战略通道吧?

  再想到那个手镯,额,会不会就是娄晓娥交给傻柱的那个???

  刚到民工处没两天,刘侠送来了一份文件,文件忠心思想就是:

  提出八年完成人民公社,从基本队有制到基本社有制的过渡的设想,要求大办县、社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等。

  党建国把资料放下,看了下刘侠,不耐烦的问到:

  “这份文件给我是啥意思?里面说的那样民工处没有?

  水利设施没有吗?养猪场养鸡场没有吗?

  “该干的活,一样没少干。

  该担的责任,一点没推脱。

  这种跟风喊口号、放卫星的文件,给老子看个球?不用理会!”

  别管那些虚头巴脑的!

  眼下的头等大事,是盯紧了冬春茬反季节蔬菜的生产!

  棚温、水肥、防病,一样都不能马虎!

  必须保证产量和质量!

  让四九城的老百姓,在这个缺油少粮的年景里,过年碗里能见着点像样的绿!

  这个刘侠,一点都不机灵。

  党建国现在有些烦躁,这一天天的!

  虽然说蔬菜大棚的技术资料已经完成转移,

  但是由于塑料布的产量现在还不高,进口的话又太贵,所以现在四九城的蔬菜供应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而民工处的年货——蔬菜西瓜等物资,依然是四九城老百姓过年最期待的香饽饽。

  过年的热闹和拜年、庙会就不做细写了,省得说咱水数字,啊哈哈哈。

  对了,今年的年货还是单数的!

  立春后,按说就是春天了,可惜没有带来丝毫暖意,反而将饥饿的绞索勒得更紧。

  进入二月,四九城的粮食定量,在人们惊恐而麻木的目光中,又一次无情地下调。

  本就低得可怜的口粮标准,加上副食品几近绝迹,让摄入的热量跌破了生存的底线。

  饥饿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千家万户。

  街面上,越来越多的人脸颊浮肿,眼窝深陷,步履蹒跚。

  医院里更是人满为患,一种带着死亡阴影的黄色——黄疸型肝炎,正在疯狂蔓延。

  面对这场席卷而来的“黄潮”,医疗系统陷入了一种荒诞的困境。

  诊断肝炎的关键指标——转氨酶数值,被医院的管理者像调校一台失灵的机器一样,反复修改,不断提高“确诊”的门槛。

  党建国得知这个消息时候,正在民工处处理文件。

  他嘴角扯出一个难看的弧度,在心里无声地吐槽:

  “呵,后世鹰酱那帮人,把小额偷盗‘除罪化’,美其名曰降低犯罪率。

  咱们这儿倒好,直接改医学指标来‘降低’肝炎患病率?

  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至于为啥要拼命提指标?还不是因为经医院‘确诊无误’的病人,就能领到一张宝贵的‘康复粉票’!

  凭这张票,能去指定地点买一份‘康复粉’——

  那玩意儿可是用麦麸、豆粉掺着点金贵的砂糖做的,拿开水冲开,一天喝几次,真能吊住命,浮肿也能消下去点!”

  你还别瞧不起这粉,但是这玩意是真有效果啊,在饿殍遍野的年代,那可不就是续命的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