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刘飞做客-《四合院穿越太早》

  送走揣着“文化人”优越感离开的阎埠贵,党建国心里那根绷着的弦才算松了下来。

  他转身钻进自家那个地窖——

  里面除了冬储的白菜萝卜,还藏着他从各处搜罗来的“宝贝”。

  他摸出两瓶贴着标签的莲花白,又拎上来一小袋约莫四五斤的大米。

  明天刘飞一家要来做客,这可是正经的兄弟情谊,头一遭登门拜年,不能太寒酸。

  馒头他不会蒸,但煮锅香喷喷的白米饭,他还是有把握的。

  第二天上午,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小院,带来了几分暖意。

  刘飞果然带着妻子张喜妹,和六个高矮不一的孩子,浩浩荡荡地来了。

  党建国和党建华正在厨房里忙活,听见动静赶紧迎出来。

  张喜妹是个爽利人,进门就卷起袖子要帮忙,被党建国笑着拦住先歇歇。

  张喜妹说党建国假客气,直接进去帮忙了。

  就在这时,刘家的孩子们展现了惊人的“训练有素”。

  在老大刘国庆和老二刘胜利的带领下,六个孩子齐刷刷在院里跪成一排,对着党建国就“砰砰砰”磕起了响头,嘴里还喊着排练好的童谣:

  “建国叔!新年好!拜年红包不能少!”

  大的十来岁已显少年模样,小的还穿着开裆裤流着口水,声音参差不齐,却带着一股子童真的热乎劲儿。

  党建国一看,乐呵呵地从棉袄内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六个小红纸包。

  每个红包都塞得鼓鼓囊囊——

  里面全是一分一分的崭新纸币,加起来正好五毛钱。

  这厚厚一沓“分分钱”的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张喜妹转头一看,脸色微变,赶紧上前拦着:

  “建国兄弟!这可使不得!太多了!意思意思就行,哪能给这么多!”

  这年头,给亲戚孩子压岁钱,顶天也就一两毛,五毛钱绝对是大手笔。

  党建国嘿嘿一笑,把红包硬塞到孩子们手里,说到:

  “嫂子别客气!看着厚,其实都是分分钱,加起来没几个子儿,就是图个喜庆,让孩子们乐呵乐呵!”

  张喜妹听他这么说,又看看孩子们攥着红包兴奋的小脸,这才不再推辞,笑着嗔了一句:

  “你啊,就是会哄孩子!” 说完便风风火火地钻进厨房帮党建华忙活去了。

  刘飞在一旁抄着手,撇着嘴,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调侃:

  “真抠门儿!这可是你亲侄子侄女!

  大过年的,一人给个十块八块的大黑拾才像样!

  还弄一堆分分钱糊弄人。”

  党建国白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

  “你懂个屁!

  要是给一张整的,你俩口子转手就‘代为保管’了!

  给分分钱,面值小,你们当爹妈的可能觉得不值当全收走,

  孩子们手里多少还能落下几个钢镚儿买糖吃!”

  刘飞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党建国,愣了几秒,

  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狂笑,笑得腰都直不起来,眼泪都快出来了:

  “哈哈哈……哎哟我的傻兄弟!谁给你灌的迷魂汤?

  钱就是钱!分分钱那也是钱!

  等会儿你嫂子一准儿全给收走,

  能给他们一人留个三五分买根糖葫芦,就算开恩了!”

  他拍着党建国的肩膀,调笑到:

  “你这主意,可真是……哈哈哈……天真得可爱!”

  党建国愕然,这才想起自己前世今生,都没经历过“压岁钱被收缴”的童年阴影,嗯,也没人发压岁钱……

  这“分分钱战术”完全是纸上谈兵,听别人说的。

  他挠挠头,看着兴高采烈数着分分钱的孩子们,再看看厨房里张喜妹麻利的身影,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中午的饭菜,在张喜妹和党建华的操持下,摆上了借来的八仙桌。

  菜色在58年的春节,绝对算得上丰盛:

  萝卜炖鸡:

  用的是党建国福利里的白斩鸡,加了萝卜炖得汤浓肉烂。

  猪肉炖酸豆角: 油汪汪的五花肉片,配上自家腌的酸豆角,酸香开胃。

  猪肉炖土豆: 大块的土豆吸饱了肉汁,粉糯诱人。

  咸肉炖茄子干: 咸肉的咸香浸润了晒干的茄子,别具风味。

  油煎带鱼: 银亮的带鱼段煎得两面金黄焦脆,这是绝对的硬菜。

  韭菜炒鸡蛋: 翠绿的韭菜配上金黄的鸡蛋,是寒冬里最亮眼的春色。

  凉拌花生菠菜: 焯水的菠菜拌上炸得酥脆的花生米,淋上香油醋汁,清爽解腻。

  油炸季鸟猴: 这是党建国和党建华目前最大的蛋白质来源,炸得酥脆喷香,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一大锅晶莹剔透、散发着米香的白米饭更是点睛之笔,这年头,米饭绝对是好东西啊。

  做饭的时候,两口锅灶火力全开,尤其是油炸带鱼和季鸟猴时,滚烫的油锅“滋啦”作响,浓郁的油脂香气霸道地冲破了小院的围墙,在胡同里肆意飘散。

  隔壁四合院里,正吃着饭的人们,鼻子不自觉地抽动,喉结上下滚动,心里暗骂:

  “这是谁家败家玩意儿!做个饭放这么多油!日子不过了?!”

  连党建华看着锅里下去小半瓶的油,都心疼得直抽抽。

  菜上齐后,党建华把借来的八仙桌摆在里屋,又从隔壁借了几个盘子和碗。

  党建国拨了一部分菜(萝卜炖鸡、猪肉炖酸豆角、凉拌花生菠菜、油炸季鸟猴)给自己和刘飞下酒,剩下的全部端到外间,由张喜妹带着六个孩子和党建华围坐一桌。

  孩子们虽然眼馋,但在张喜妹平日的严格管教下,都规规矩矩,没有争抢,安静又迅速地吃着。

  里屋,党建国和刘飞就着简单的下酒菜,对着小酒盅,一口一口地抿着莲花白。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

  刘飞夹了颗花生米扔进嘴里,嘎嘣嚼着,说起正事:

  “酒仙桥那边新开的磁材厂,你知道吧?

  他们弄出来的磁铁,跟咱们做出来的一比,那就是个渣!

  前几天他们厂领导不要脸了都,托关系找到种苹果部长,拐弯抹角地想从咱们这儿套点技术,

  说是至少搞点样品回去‘学习学习’。

  都tm扯到阶级感情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