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参观-《四合院穿越太早》

  午后,阳光透过塑料大棚,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棚里湿度很高,混合着泥土、肥料和瓜果特有的浓郁气味,其实并不算好闻。

  然而,当一众人鱼贯而入时,这群年过半百、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人们,脸上却绽放出了孩子般纯粹而灿烂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有人兴致极高,亲自点将:

  “刘教授,你是功臣!来,亲手摘两个最大的!”

  刘教授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小心翼翼地剪下两个沉甸甸的墨绿西瓜。

  有的人不顾身边警卫员担忧的目光,坚持要一手托一个,在瓜藤前留下影像。

  党建国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心里直嘀咕:

  “哎哟我的老天爷哎!这俩瓜少说二十多斤!您这年龄,这这,您老悠着点,可千万别闪了腰!”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些一向以儒雅沉稳着称领导们,此刻也像个得了新奇玩具的孩子,学着大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一手托一个西瓜,还特意往瓜田深处走了几步,乐呵呵地说:

  “多拍点瓜藤进去,这才有丰收的喜气嘛!”

  大家的目光转向刘教授,笑容和蔼,问出的问题:

  “刘教授,咱们这大棚,很好!非常好!

  关键问题是,它能种菜吗?冬天种菜,行不行?”

  刘教授激动得语无伦次,脸涨得通红说到:

  “行!行!肯定行!温度、光照、湿度都控制得很好!

  只要水肥跟得上,二十天!

  最快二十天就能收一茬绿叶菜!

  产量……产量比露天种植高得多得多!”

  他一连用了好几个“多”字,生怕表达不出那巨大的潜力。

  “好!好!好啊!”大家闻言,开心不已,连说了三个好,眼中闪烁着欣慰和期待的光芒,说到:

  “这样好!这样我们的人民群众,以后冬天就不用天天啃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喽!这是大好事!值得大力推广!”

  大棚里响起一片赞同和欣慰的笑声。

  眼看高层们被眼前的景象和教授的话激起了立刻大规模推广的热情,党建国心里咯噔一下。

  他知道,冲动是魔鬼,技术不成熟、成本压不下来,盲目推广只会劳民伤财,最后好事变坏事。

  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报告!”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刘飞在旁边急得直使眼色。

  党建国顶着压力,继续说道:

  “我们的大棚……目前还只是实验成功阶段。

  建造成本……确实很高,尤其是关键的塑料布,我们完全依赖进口,成本非常高昂。还有……

  种植管理经验也还在摸索积累中,很多细节需要优化。

  现在就大规模铺开,恐怕……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他尽量让自己的话显得客观务实。

  大家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赞许地点点头,目光温和地看向党建国,有人笑着说道:

  “嗯,实事求是,很好。我知道你这个小娃娃,脑子活络,听说蛮会搞经济、会赚钱的嘛!”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指着满棚的西瓜问道:

  “那你说说,这些宝贝西瓜,你打算怎么处理啊?”

  党建国一听“赚钱”二字,眼睛瞬间亮了,像黑夜里的猫,刚才的紧张一扫而空,腰杆都挺直了几分,语速也快了起来:

  “报告!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首先,我打算精选一批最好的,作为献礼,送给组织!

  正好快春节了,用在国宴或者重要的新春招待会上!

  给咱们这‘冬日奇迹’西瓜打个响亮的广告!剩下的嘛……”

  他狡黠地一笑,呵呵说道:

  “我打算定价五块钱一斤,卖给那些兜里有闲钱、愿意尝鲜的富裕阶层!

  赚来的钱,我们用来购买更多的塑料布、改进技术、扩大试验田规模!

  我相信,只要这样滚雪球下去,总有一天,成本能降下来,

  咱们的老百姓在过年的时候,也能家家户户吃上这又甜又沙的西瓜!”

  大家听完党建国这番“献礼 高价出售 回笼资金再投入”的组合拳计划,沉默了片刻,

  深邃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大棚,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随即,有些人已经想明白了,脸上露出了理解和支持的笑容,拍了拍手,说到:

  “很有想法嘛,小同志!脑子确实灵活!

  用那些富裕阶层的钱,来补贴我们的人民群众,推动技术进步,让更多人最终受益……

  这个思路,很好嘛!很符合实际!”

  环视四周,有人朗声道:

  “这个广告,我就不客气啦,我先给打,我给你打定了!”

  党建国心头一块大石落地,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忙顺杆爬,带着点市侩的精明和讨巧的幽默问道:

  “哎呀!您这金口一开,比啥广告都强!

  您看……这广告费,我怎么给您结算合适哟?”

  这话一出,周围紧绷的气氛瞬间被打破,领导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旁边的另一位领导,也笑着打趣道:

  “建国同志,你这算盘打得精啊!

  我们这好几个人都给你当模特,站台了,是不是也得结算结算广告费啊?”

  党建国装作一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的样子,眼珠子滴溜溜转了几圈,突然“灵光一现”,猛地一拍大腿:

  “有了!首长们!我们还种了白兰瓜(甜瓜),也是大棚里出来的稀罕物!

  比西瓜还甜!我们就用这些白兰瓜,权当给各位首长的‘广告费’!事先声明啊!”

  他故意板起脸,一本正经地说,

  “这可不是贿赂!我也不求升官发财!纯属表达我们农场全体人员的一点心意和谢意!”

  这番带着市井智慧和真诚的“声明”,

  引得领导们爆发出一阵爽朗开怀的大笑,气氛融洽到了极点。

  最后,大家纷纷笑着点点头,算是默许了。

  党建国立刻高声招呼赵有才:

  “有才!快去!把最好的白兰瓜挑出来,给首长们准备好!”

  接着,兴致高昂的参观团在种苹果部长、党建国和刘飞的陪同下,顺道参观了紧邻农场的高压锅厂。

  看着车间里忙碌的景象和锃亮的产品,参观团众人频频点头。

  党建国还特意介绍了自己建立的“技术档案馆”,里面存放着大棚、高压锅等项目的原始数据和经验总结。

  当大家还想去看看养猪场和养鸡场时,党建国抬头看了看天色,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各位首长,您看这天色也不早了,一路辛苦,要不……

  就在我们这简陋的食堂吃顿便饭?

  也尝尝咱们大棚里新鲜打下来的瓜秧苗?”

  一群人欣然同意,但不忘叮嘱:

  “好!尝尝鲜!不过说好了,不许搞特殊化!大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食堂的大师傅们拿出了看家本领,但冬季食材确实有限。

  普通的萝卜白菜炖粉条之外,最亮眼的是一道清炒西瓜秧苗——这正是党建国“废物利用”的点子。

  大棚里为了集中养分长瓜,需要定期打掉多余的西瓜藤侧枝(秧苗)。

  食堂师傅感觉丢了可惜,灵机一动,把这些嫩绿的秧苗掐尖清炒,竟意外地清脆爽口,带着独特的清香。

  这道在冬天里极其稀罕的“绿叶菜”,让吃惯了窖藏菜的领导们赞不绝口,一扫而光。

  食堂里吃饭的工人们看到这么多“大人物”,激动地想围上来,党建国赶紧让各班组组长维持秩序。

  参观团众人也亲切地挥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