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这钱,拿的干净!-《美女村官醉酒试探,我将计就计》

  半个月的时间倏忽而过。

  《古或仔》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狂潮后,终于缓缓从各大影院下线。

  当最终的票房统计数字,赫然定格在三千万这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时,整个港城电影界都为之失声!

  这不仅仅是打破了记录,这是以一种碾压的姿态,重新定义了港城电影票房的巅峰!

  江浩当初在办公室对沈冰冰和唐小钰的“三千万”预估。

  一语成谶,分毫不差!

  星河影业内部,自然是陷入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向导演拿着那份沉甸甸的最终票房报告,双手激动得不住颤抖,老泪纵横。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年底港城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

  司仪高声念出“最佳导演……《古或仔》,向xx!”的那一刻!

  这不仅仅是一座奖杯,这是他蹉跎半生、背负巨债后,用一部作品实现的终极梦想和尊严的回归!

  他看向江浩的眼神,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敬服。

  郑天丘的办公室内,雪茄的烟雾缭绕。

  他看着报纸上连篇累牍关于《古或仔》票房奇迹的报道。

  以及那些文章中或多或少都会提及的“天丘集团”和“郑天丘先生颇具远见的投资”。

  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

  更让他心头火热的是,随着电影现象级的影响。

  “和义堂”这三个字,在港城年轻人中的声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无数躁动的年轻灵魂将电影中的“江湖义气”与现实中的“和义堂”画上了等号。

  视其为热血与荣耀的象征,挤破了头也想加入。

  虽然他明白需要严格筛选,但这种蓬勃的“人气”和积极的社会形象。

  正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转型成果!

  江浩这一步棋,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无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青城市,沈二河家中。

  沈二河坐在沙发上,手中拿着两样东西。

  一张薄薄的、却份量十足的支票,以及一份从港城寄来的、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

  支票上的数字是四百万。

  汇款方备注清晰:星河影业,《古或仔》项目投资分红。

  而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是关于《古或仔》评论会的详细报道。

  标题极力渲染着江浩如何揭露行业黑幕,如何为电影正名。

  最终将其定义为“反映现实、警示年轻人”的作品。

  字里行间都在强调电影与“帮派宣扬”的彻底切割,以及与沈家背景毫无关联的澄清。

  沈二河的目光在支票和报纸之间来回移动。

  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慎,逐渐化为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最终,一丝难以掩饰的、带着满意和赞赏的笑容,爬上了他的嘴角。

  他放下手中的东西,身体向后靠在沙发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仿佛卸下了多日来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

  吴秋雅端着茶水从厨房走出来,看到丈夫这副神情,不由得放轻了脚步,关切地问道。

  “二河,怎么了?”

  “是港城那边……有消息了?”

  沈二河转过头,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

  他拿起那张支票和报纸,朝妻子扬了扬。

  语气中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佩服。

  “秋雅,看来我们之前,确实是多虑了。”

  “这个江浩……果然有本事啊!”

  他指了指支票:“四百万。”

  “在这个关键时候,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啊。”

  年底市长选拔在即,各方打点都需要资源,这笔来自女儿“合法投资”的、干干净净的回报。

  简直是雪中送炭!

  接着,他又用力点了点报纸上关于评论会的报道。

  尤其是那些强调电影已与“帮派”剥离、与沈家无关的段落,呵呵一笑,眼神锐利。

  “你看看,你看看这小子干的好事!”

  “不仅把钱赚到了,顺带手还把《古或仔》从‘帮派题材’这滩浑水里,干干净净地摘了出去!”

  “现在谁还敢拿这个说事?”

  “那就是跟全港城的观众和明摆着的‘现实警示’主题过不去!”

  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种对后生可畏的惊叹。

  “舆论战打得漂亮,利益也输送得恰到好处,把自己撇得清清白白,还让我们承了他的情……”

  “呵呵,这小子,果然不简单,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吴秋雅看着那张四百万的支票,冷哼一声,将支票放回茶几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呵呵,三千万的票房,闹得满城风雨,最后就送来这四百万?”

  她的语气带着尖锐的质疑,眼神锐利地看向沈二河。

  “二河,你是不是被他这点‘诚意’给糊弄住了?”

  “剩下的钱呢?”

  “两千多万的利润,大头不还是流进了他江浩自己的口袋?”

  “你这还在替他唱赞歌?”

  她越说越觉得有理,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要我说,这小子就是奸猾!”

  “用这点钱堵我们的嘴,让我们承他的情,觉得他多有本事、多讲信义。”

  “可实际上呢?”

  “他才是那个赚得盆满钵满的人!”

  “我们沈家担了风险,冰冰跟着他抛头露面,最后就分这点残羹冷炙?”

  沈二河听着妻子的抱怨,脸上那丝赞赏的笑容并未褪去,反而带着一种更深沉的意味。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不紧不慢地呷了一口。

  “秋雅啊。”他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妻子。

  “你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只盯着钱。”

  他拿起那张报纸,点了点上面关于票房分成的零星分析。

  和江浩在评论会上提及的“高昂成本”、“各方打点”等字眼。

  “三千万票房是不假,但这里面的水分和开销,你我又不是不清楚。”

  沈二河的语气带着官场中人的通透。

  “郑天丘那边要拿走大头,这是合作的基础,没有他,这电影拍不成。”

  “更不可能如此顺利上映、宣发。”

  “制作成本、宣发费用、院线分成、各方人情的打点……”

  “林林总总扣除下来,你以为真能剩下一半?”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而且,这四百万,不是他江浩‘分’给我们的。”

  “是冰冰‘投资’的‘分红’。”

  “性质不一样,这钱,我们拿得名正言顺,干干净净。”

  “任谁也挑不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