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健从床上爬起,揉揉发涩的眼睛,门开了一半,看了眼外头,天还黑着呢,
“你俩这黑天要去哪儿?”
“去石圪节公社上学啊,走路得一个多小时,得早点去呢,不然要迟到的”,
兰香道:
“以前都大哥送我们一段路,大哥不是去米家镇给队里耕牛治病去了,这几天都是咱爸送我和秀秀的,爸年纪大了,让他多睡会,白天还得下地干活,我不想让爸再操心别的。”
孙少健点头,“好好,二哥送你们去学校。”
下了床,穿好鞋子出了地窝子,院里头站一小姑娘,个子跟他家兰香差不多,脸蛋白白净净,头发乌黑乌黑的,衣服也很干净,没挂着补丁,胸前斜挂一布书包,看着很清爽利落,这是金波的妹妹金秀,
小姑娘俏生生喊着人,
“少健哥哥好!”
“秀,早!”
跟金秀一比,自家小妹就显得‘邋遢’多了,面庞黑黝黝的,太清瘦了,身子骨也单薄,身上的棉裤、袄子挂满了补丁,就没一处好的,怕是穿了有几年了,没办法,穷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相比他孙家,金秀家的日子要好多了,金波的父亲在黄原运输公司当司机开卡车,吃公家粮的,这年头当卡车司机绝对是个香馍馍工作,待遇好,还受人尊敬,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进去,他俊海叔家在双水村也算富户那一拨了。
两家亲如一家,也没少帮衬他孙家,单就小妹这一边,平日里的吃穿什么,他俊海叔家时不时接济下,说是小妹的干爸、干妈,一点不为过,俩孩子关系也好,按理说金秀这家庭,直接住校好了,每个礼拜六回来,不用每天这么来回奔波,
但自家小妹不成,住校的话,又要额外交住宿费、伙食费,能供孩子上学已经不容易了,没一丝多余闲钱,只能每天回来,还能帮衬家里做点家务活。
这不金秀也跟着一块回家,就是当陪兰香了,俩孩子几乎是形影不离的。
孙少健打了水,洗了把脸,准备出门,发现一边猪圈旁箩筐里堆满了一猪草,上面还有露水,
“兰香,这你割的?”
“嗯!”兰香点头,”秀秀也帮忙了。”
看着小妹懂事的稚嫩面庞,双手也不像这年龄孩子该有的白嫩、青葱,反而是有些粗糙,关节、虎口处都有茧子和裂纹,唉……过去这个孙少健也太不懂事,
三人出了门,沿着山坡下去,来到公路边,顺着东面太阳升起的方向走去,双水村离石圪节公社有十几里山路,脚程快点一个来小时能到,俩孩子走他前头,兰香手里拿个小玻璃瓶,不时停下脚步,用玻璃瓶去接道路边上花草枝叶上的露水,
孙少健疑惑,上去道:
“这干甚呢?不说赶时间,抓紧点!”
兰香道:
“二哥,我接露水呢,咱奶眼睛越来越不好了,又买不起眼药水,上次我给奶奶滴这露水,奶奶说滴着凉凉的,比眼药水舒服,我给收集一些。”
这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按理说这年纪,该是向父母、家人,撒娇、被宠爱的,却是处处为家人着想,他这二哥当得太不称职了,此刻心里有种强烈的羞愧感,同时也是越发急迫,挣钱,抓紧挣钱啊,不说大富大贵,但最起码要摆脱目前这种困境啊。
摸摸小妹脑瓜,
”这露水就得趁清晨最新鲜的,你这装瓶子里头,时间长了不就跟普通河水一样了,也没效果,别收了,这事以后交给你二哥,回头你二哥挣钱了,带咱奶奶去医院看看,买些眼药水。”
兰香“喔”一声,“那我以后早点起来,收集了露水就给奶奶滴上。”
他这无奈,听这丫头意思,是压根不指望他这二哥挣钱了。
走了一段路,到了罐子村,这罐子村在双水村和石圪节公社之间,也就是他大姐兰花嫁的村子,离双水村也就三四里路,不远,走到这儿,远处东方起起伏伏的山峦已有红晕浮现,日头怕是马上要爬上来,天也微微亮了,兰香道:
“二哥,那你回去吧,天马上就亮了,我俩能自己走。”
“算了,都到这儿了,我送你们到学校,去公社正好也有点事。”
兰香面色些许古怪看着自己二哥,
“二哥,你是不是又要去闲逛?昨晚你都答应咱奶奶、爸妈了,要安安心心在家下地干活呢。”
“没闲逛,真有点事,办完就回家下地干活去。”
“那你不许骗我。”
”嗯呐!”这丫头还挺会操心,“走走,咱抓紧点。“
一个小时后,到了石圪节公社,先把俩孩子送到学校,这时间点还早,街面上行人并不多,石圪节不大,也就一条主道,两边是商户、街铺,从头走到尾,半个小时都不用,他顺着主街往前走,到了一巷子口拐了进去,里头七拐八绕,五六分钟后到了一处黑市,这地儿他熟悉,之前跟他二流子姐夫兜售老鼠药,就是在这儿被投机办给抓了,
像这种黑市,在石圪节还有几处,都是不固定的,过段时间就换处地儿,跟投机办打游击,开放的时间点基本都是清晨或者夜里,就为避开投机办的执法人员,
你投机办上班,他下班,你下班,他就上班,主打一个时间差,这处黑市还在,人还不少,却是异常的安静,摊贩和买家都是把自个裹得严严实实,头上蒙着围巾,只露出一双黑洞洞的眼睛,说话都轻声细语,跟特务接头一般,没办法,计划经济的年代,几乎所有物资都是定额分配,物资也紧缺,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像城镇居民,都有定额票证主要包括粮票、肉票、布票、煤票等,用于购买粮食、肉类、布料、煤炭等生活必需品,有些手里有闲余的票了,就会来到这种黑市,跟需要的人进行交换,要么换钱,要么换物,乡下的农民,就胳膊上挎个菜篮子,里面装点自家自留地种的菜,攒的鸡蛋等,来这边跟城里人换票,布票、粮票之类的,这是农民最为紧缺的。
“你俩这黑天要去哪儿?”
“去石圪节公社上学啊,走路得一个多小时,得早点去呢,不然要迟到的”,
兰香道:
“以前都大哥送我们一段路,大哥不是去米家镇给队里耕牛治病去了,这几天都是咱爸送我和秀秀的,爸年纪大了,让他多睡会,白天还得下地干活,我不想让爸再操心别的。”
孙少健点头,“好好,二哥送你们去学校。”
下了床,穿好鞋子出了地窝子,院里头站一小姑娘,个子跟他家兰香差不多,脸蛋白白净净,头发乌黑乌黑的,衣服也很干净,没挂着补丁,胸前斜挂一布书包,看着很清爽利落,这是金波的妹妹金秀,
小姑娘俏生生喊着人,
“少健哥哥好!”
“秀,早!”
跟金秀一比,自家小妹就显得‘邋遢’多了,面庞黑黝黝的,太清瘦了,身子骨也单薄,身上的棉裤、袄子挂满了补丁,就没一处好的,怕是穿了有几年了,没办法,穷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相比他孙家,金秀家的日子要好多了,金波的父亲在黄原运输公司当司机开卡车,吃公家粮的,这年头当卡车司机绝对是个香馍馍工作,待遇好,还受人尊敬,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进去,他俊海叔家在双水村也算富户那一拨了。
两家亲如一家,也没少帮衬他孙家,单就小妹这一边,平日里的吃穿什么,他俊海叔家时不时接济下,说是小妹的干爸、干妈,一点不为过,俩孩子关系也好,按理说金秀这家庭,直接住校好了,每个礼拜六回来,不用每天这么来回奔波,
但自家小妹不成,住校的话,又要额外交住宿费、伙食费,能供孩子上学已经不容易了,没一丝多余闲钱,只能每天回来,还能帮衬家里做点家务活。
这不金秀也跟着一块回家,就是当陪兰香了,俩孩子几乎是形影不离的。
孙少健打了水,洗了把脸,准备出门,发现一边猪圈旁箩筐里堆满了一猪草,上面还有露水,
“兰香,这你割的?”
“嗯!”兰香点头,”秀秀也帮忙了。”
看着小妹懂事的稚嫩面庞,双手也不像这年龄孩子该有的白嫩、青葱,反而是有些粗糙,关节、虎口处都有茧子和裂纹,唉……过去这个孙少健也太不懂事,
三人出了门,沿着山坡下去,来到公路边,顺着东面太阳升起的方向走去,双水村离石圪节公社有十几里山路,脚程快点一个来小时能到,俩孩子走他前头,兰香手里拿个小玻璃瓶,不时停下脚步,用玻璃瓶去接道路边上花草枝叶上的露水,
孙少健疑惑,上去道:
“这干甚呢?不说赶时间,抓紧点!”
兰香道:
“二哥,我接露水呢,咱奶眼睛越来越不好了,又买不起眼药水,上次我给奶奶滴这露水,奶奶说滴着凉凉的,比眼药水舒服,我给收集一些。”
这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按理说这年纪,该是向父母、家人,撒娇、被宠爱的,却是处处为家人着想,他这二哥当得太不称职了,此刻心里有种强烈的羞愧感,同时也是越发急迫,挣钱,抓紧挣钱啊,不说大富大贵,但最起码要摆脱目前这种困境啊。
摸摸小妹脑瓜,
”这露水就得趁清晨最新鲜的,你这装瓶子里头,时间长了不就跟普通河水一样了,也没效果,别收了,这事以后交给你二哥,回头你二哥挣钱了,带咱奶奶去医院看看,买些眼药水。”
兰香“喔”一声,“那我以后早点起来,收集了露水就给奶奶滴上。”
他这无奈,听这丫头意思,是压根不指望他这二哥挣钱了。
走了一段路,到了罐子村,这罐子村在双水村和石圪节公社之间,也就是他大姐兰花嫁的村子,离双水村也就三四里路,不远,走到这儿,远处东方起起伏伏的山峦已有红晕浮现,日头怕是马上要爬上来,天也微微亮了,兰香道:
“二哥,那你回去吧,天马上就亮了,我俩能自己走。”
“算了,都到这儿了,我送你们到学校,去公社正好也有点事。”
兰香面色些许古怪看着自己二哥,
“二哥,你是不是又要去闲逛?昨晚你都答应咱奶奶、爸妈了,要安安心心在家下地干活呢。”
“没闲逛,真有点事,办完就回家下地干活去。”
“那你不许骗我。”
”嗯呐!”这丫头还挺会操心,“走走,咱抓紧点。“
一个小时后,到了石圪节公社,先把俩孩子送到学校,这时间点还早,街面上行人并不多,石圪节不大,也就一条主道,两边是商户、街铺,从头走到尾,半个小时都不用,他顺着主街往前走,到了一巷子口拐了进去,里头七拐八绕,五六分钟后到了一处黑市,这地儿他熟悉,之前跟他二流子姐夫兜售老鼠药,就是在这儿被投机办给抓了,
像这种黑市,在石圪节还有几处,都是不固定的,过段时间就换处地儿,跟投机办打游击,开放的时间点基本都是清晨或者夜里,就为避开投机办的执法人员,
你投机办上班,他下班,你下班,他就上班,主打一个时间差,这处黑市还在,人还不少,却是异常的安静,摊贩和买家都是把自个裹得严严实实,头上蒙着围巾,只露出一双黑洞洞的眼睛,说话都轻声细语,跟特务接头一般,没办法,计划经济的年代,几乎所有物资都是定额分配,物资也紧缺,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像城镇居民,都有定额票证主要包括粮票、肉票、布票、煤票等,用于购买粮食、肉类、布料、煤炭等生活必需品,有些手里有闲余的票了,就会来到这种黑市,跟需要的人进行交换,要么换钱,要么换物,乡下的农民,就胳膊上挎个菜篮子,里面装点自家自留地种的菜,攒的鸡蛋等,来这边跟城里人换票,布票、粮票之类的,这是农民最为紧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