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的清晨,望海坡村的阳光格外温暖,融化的积雪在田埂边汇成小小的溪流,叮咚作响。保温棚里的玉米终于成熟,金黄的玉米穗从苞叶里探出头来,虽然受过长时间低温影响,颗粒不如往年饱满,但每一粒都透着沉甸甸的生机。社员们早早来到玉米地,小心翼翼地掀开塑料薄膜,开始最后的收割。
三秒和陈老五拿着镰刀,走在最前面。三秒弯腰割下一株玉米,剥开苞叶看了看,颗粒泛着淡淡的金黄色,比预期的要好很多:“陈叔,你看这玉米,比咱们想象的强多了,至少能达到中等收成的水平。”
陈老五接过玉米,掂了掂重量,笑着点头:“是啊!要不是咱们搭了保温棚,这些玉米肯定全冻坏了。现在能有这收成,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
社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负责收割玉米秆,有的负责掰玉米穗,有的负责把玉米穗装进编织袋。乐乐和几个孩子也来帮忙,他们跟在大人身后,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玉米穗,虽然动作稚嫩,却格外认真。“叔叔,你看我捡了这么多!”乐乐举起手里的玉米穗,小脸上满是自豪。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保温棚里的玉米全部收割完毕。社员们把装满玉米穗的编织袋搬到晒谷场,和之前抢收的玉米放在一起。三秒和陈老五开始统计最终收成,他们找来磅秤,每十袋玉米称一次重量,然后记录在笔记本上。
“第一批,10袋,620斤!”陈老五报出数字,三秒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第二批,10袋,590斤!”
“第三批,10袋,610斤!”
随着数字不断增加,社员们围在旁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老王看着磅秤上的数字,忍不住说:“没想到啊,咱们竟然能收回这么多玉米!刚开始我还以为今年这十亩玉米能收回一半就不错了。”
赵二婶也笑着说:“这都是大伙齐心协力的结果!要是没有三秒带头,没有陈叔的老经验,没有大家没日没夜地抢救,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统计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当最后一批玉米称完重量,三秒拿着笔记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伙静一静,我跟大家说一下最终的收成——抢收的玉米6000斤,保温棚里收割的玉米4200斤,总共收回斤玉米!”
“太好了!”社员们欢呼起来,有的互相击掌,有的兴奋地讨论着,晒谷场上充满了喜悦的气氛。虽然比正常年份的斤减产了三成,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灾害下,能有这样的收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三秒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也格外温暖:“这斤玉米,虽然比往年少,但每一斤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和努力。接下来,咱们把这些玉米好好储存起来,等联系好买家,卖个好价钱,年底给大家分红!”
“好!”社员们齐声响应,声音响亮地回荡在晒谷场上。
当天下午,三秒把最终的收成统计结果写在一张大红纸上,贴在了合作社的门口。红纸黑字,格外醒目:“望海坡合作社晚熟玉米地暴雪灾害后最终收成统计:抢收玉米6000斤,保温棚收割玉米4200斤,总计斤,较正常年份减产30%,为灾害下最佳收成。”
村民们看到统计结果,都围过来讨论。住在村东头的张大爷,手里拿着旱烟袋,看着红纸上的数字,感慨地说:“还是合作社好啊!要是搁以前,一家一户的,遇上这么大的雪灾,玉米肯定全烂在地里了。现在有合作社带头,大家一起救灾,还能收回这么多玉米,不容易啊!”
旁边的李婶也点头附和:“是啊!我家儿子在合作社干活,这几天冻得手都肿了,回来却说值了。现在看到能收回这么多玉米,我也觉得值了。”
三秒站在合作社门口,看着村民们的讨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次“抗雪救灾”的成功,不仅保住了玉米收成,更凝聚了合作社的人心。只要大家继续团结一心,就算再遇到什么困难,也能一起克服。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合作社门口的红纸上,也洒在村民们的脸上。望海坡村的玉米地,在经历了暴雪的考验后,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而这份喜悦,将成为合作社继续前行的动力,带领大家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多的希望和未来。
三秒和陈老五拿着镰刀,走在最前面。三秒弯腰割下一株玉米,剥开苞叶看了看,颗粒泛着淡淡的金黄色,比预期的要好很多:“陈叔,你看这玉米,比咱们想象的强多了,至少能达到中等收成的水平。”
陈老五接过玉米,掂了掂重量,笑着点头:“是啊!要不是咱们搭了保温棚,这些玉米肯定全冻坏了。现在能有这收成,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
社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负责收割玉米秆,有的负责掰玉米穗,有的负责把玉米穗装进编织袋。乐乐和几个孩子也来帮忙,他们跟在大人身后,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玉米穗,虽然动作稚嫩,却格外认真。“叔叔,你看我捡了这么多!”乐乐举起手里的玉米穗,小脸上满是自豪。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保温棚里的玉米全部收割完毕。社员们把装满玉米穗的编织袋搬到晒谷场,和之前抢收的玉米放在一起。三秒和陈老五开始统计最终收成,他们找来磅秤,每十袋玉米称一次重量,然后记录在笔记本上。
“第一批,10袋,620斤!”陈老五报出数字,三秒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第二批,10袋,590斤!”
“第三批,10袋,610斤!”
随着数字不断增加,社员们围在旁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老王看着磅秤上的数字,忍不住说:“没想到啊,咱们竟然能收回这么多玉米!刚开始我还以为今年这十亩玉米能收回一半就不错了。”
赵二婶也笑着说:“这都是大伙齐心协力的结果!要是没有三秒带头,没有陈叔的老经验,没有大家没日没夜地抢救,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统计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当最后一批玉米称完重量,三秒拿着笔记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伙静一静,我跟大家说一下最终的收成——抢收的玉米6000斤,保温棚里收割的玉米4200斤,总共收回斤玉米!”
“太好了!”社员们欢呼起来,有的互相击掌,有的兴奋地讨论着,晒谷场上充满了喜悦的气氛。虽然比正常年份的斤减产了三成,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灾害下,能有这样的收成,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三秒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也格外温暖:“这斤玉米,虽然比往年少,但每一斤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和努力。接下来,咱们把这些玉米好好储存起来,等联系好买家,卖个好价钱,年底给大家分红!”
“好!”社员们齐声响应,声音响亮地回荡在晒谷场上。
当天下午,三秒把最终的收成统计结果写在一张大红纸上,贴在了合作社的门口。红纸黑字,格外醒目:“望海坡合作社晚熟玉米地暴雪灾害后最终收成统计:抢收玉米6000斤,保温棚收割玉米4200斤,总计斤,较正常年份减产30%,为灾害下最佳收成。”
村民们看到统计结果,都围过来讨论。住在村东头的张大爷,手里拿着旱烟袋,看着红纸上的数字,感慨地说:“还是合作社好啊!要是搁以前,一家一户的,遇上这么大的雪灾,玉米肯定全烂在地里了。现在有合作社带头,大家一起救灾,还能收回这么多玉米,不容易啊!”
旁边的李婶也点头附和:“是啊!我家儿子在合作社干活,这几天冻得手都肿了,回来却说值了。现在看到能收回这么多玉米,我也觉得值了。”
三秒站在合作社门口,看着村民们的讨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次“抗雪救灾”的成功,不仅保住了玉米收成,更凝聚了合作社的人心。只要大家继续团结一心,就算再遇到什么困难,也能一起克服。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合作社门口的红纸上,也洒在村民们的脸上。望海坡村的玉米地,在经历了暴雪的考验后,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而这份喜悦,将成为合作社继续前行的动力,带领大家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多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