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离间清蒙会盟-《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

  随军医官诊断后,面露难色:将军,这位娘娘患有心疾,需要特殊药材,大连恐怕难以配齐。

  赵子龙沉思,这个海木兰应该就是像林妹妹那样的心思非常重的女人,所以一整就想不开,这次应该是被掳来至此,心火上升,故而得病。

  他沉吟片刻:需要什么药材,你写个单子,我派人去四处采购。

  他现在还不想让这个女人死,一方面是对皇太极的一份牵制和恶心,同时他也很馋对方的身子。

  这时,布木布泰主动前来求见:将军,姐姐的病需要静养,还请允许我亲自照料。

  出于谨慎,赵子龙增派了看守,但也允许布木布泰日夜陪伴在姐姐身边。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正是布木布泰的计谋。

  利用照料姐姐的机会,布木布泰悄悄观察着守卫的换班规律,还在药渣中暗藏信息,试图与外界联系。

  但是她的这些小招式,对于多了四百年经验的赵子龙来说,这一切都不值一提,不过,他倒是很乐意看看其中都传递哪些消息。

  五月初,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这日黄昏,赵子龙巡视别院时,发现布木布泰独自在园中垂泪。

  娘娘为何伤心?

  布木布泰抬头,泪眼婆娑:今日是我女儿马喀塔的生辰,我却不能陪伴在她身边…...

  赵子龙心中一动。

  他知道马喀塔是布木布泰年仅12岁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固伦永宁长公主。

  娘娘若想与公主团聚,其实不难。

  赵子龙缓缓道,只要娘娘愿意配合…...

  布木布泰猛地抬头:你什么意思?

  我可以安排人将公主接来与娘娘团聚。

  赵子龙注视着她的眼睛:但前提是,娘娘要帮我促成明蒙和议。

  赵子龙这个家伙多么鬼精啊,他肯定是不会放布木布泰几人回去的,但就可以把她的女儿接过来。

  至于历史上的儿子福临,按照历史轨迹会在今年出生,目前来看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当晚,布木布泰彻夜未眠。

  一边是骨肉亲情,一边是国家大义,这个抉择太过艰难。

  清晨,她找到赵子龙:我可以写信给父亲,让他劝说科尔沁部保持中立。但是......但是马喀塔你不能动她。

  娘娘误会了。

  赵子龙正色道,赵某虽然不择手段,但还不至于用一个孩童来做文章。接公主来此,只是为了让娘娘母女团圆。

  也许是这番话打动了布木布泰,她终于松口:好,我答应你。

  她也算是看清楚了,赵子龙这家伙既然把她掳来了,自然是不会再放虎归山了。

  然而,就在布木布泰准备修书时,娜木钟突然闯了进来:姐姐不可!若是让皇上知道我们通敌,整个科尔沁都要遭殃!

  这个女人还是非常单纯的,没有布木布泰那么多心思,还有些看不清现在自己的处境,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太极后宫中籍籍无名。

  赵子龙自然不急,让她们慢慢决定就行。

  五月十五日夜,大连港外突然出现了清军战船。

  原来,布木布泰之前藏匿的信息终于被传递出去,皇太极派水师前来营救。

  赵子龙自然是无所谓,这样的信息也不可能一直被隐匿下来。

  主公,港外发现二十艘清军战船!

  哨兵急报。

  赵子龙临危不乱:传令李海,率水师迎敌。侯三,带一队人马保护别院,绝不能让人救走三位娘娘。

  激烈的海战在大连港外展开。

  与此同时,一队清军死士也趁乱潜入城中,直扑别院而来。

  原来还有上百人的队伍,但是到达别院时,已经只剩下二三十人,且个个身上带伤,狼狈不堪。

  娘娘,我们来救您了!

  死士头领砍倒守卫,冲进院内。

  布木布泰却犹豫了。

  这段时间她可是知道赵子龙兴国军的厉害,并且大连现在有数万驻军。

  只有眼下这些人,想将三人救出去,无疑是天方夜谭。

  看着熟睡的海兰珠,想起赵子龙答应让她们母子团聚的承诺,她突然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你们走吧。

  她说:告诉皇上,我们在这里很安全,不用记挂我们。

  清军屡屡劝无果之后,只能退走。

  退走后,赵子龙这才施施然来到别院。

  他是故意让人放水,让清军见到三人,想看看三人的反应以及会传递什么情报出去。

  他还真没想到这个布木布泰确实有异常人,竟然能够抵挡逃出去的诱惑,直接选择留下来。

  看着安然无恙的布木布泰,他淡然笑道:娘娘真是做了英明的选择。

  布木布泰苦笑:不必谢我。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也是为了科尔沁。

  她解释道:如今大清内部分裂,皇上病重,多尔衮与豪格明争暗斗。若是此时科尔沁卷入太深,恐怕…...

  赵子龙恍然大悟:娘娘还真是深谋远虑啊。

  他知道这这个女人看到兴国势力强大,这是在多头下注啊。

  次日,布木布泰亲笔修书,派心腹送往科尔沁。

  在信中,她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以及描写了兴国军的强大之处,建议父亲找借口,暂缓与清的盟约。

  果然,混进来的大清士兵最后被全部消灭,港口的清军舰艇也是大败而归。

  随着时间推移,赵子龙与布木布泰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位聪慧的蒙古女子不仅精通满汉蒙三语,对政治军事也有独到见解。

  这日,二人又在园中长谈。

  将军可知为何蒙古各部愿意归附大清?

  布木布泰问。

  是因为联姻和封赏?

  这只是表面,还不止这些。

  布木布泰摇头,分析道:真正的原因是,大清给了他们生存的空间。蒙古各部需要草场,需要贸易,而大明始终视他们为蛮夷,对他们是一味的打压。

  赵子龙沉思良久:娘娘一席话,可真是令赵某茅塞顿开啊。

  赵子龙却知道几千年来,蒙古以及匈奴这等塞外民族之所以一直要入关劫掠,只是因为关外困苦生活物资匮乏,他们想不劳而获地获取生存资料而已。

  {各位书友们,动动你健康发财的小手,点下催更、为爱发电、五星好评、没加书架的,加一下书架,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