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总督宴请-《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夕阳彻底沉没,火把却依次亮起,将欢呼的人影拉得很长很长——像一片无声的麦浪,在风中起伏,久久不歇。

  夜幕低垂,总督府正堂灯火通明,琉璃灯映得雕梁画栋熠熠生辉。

  长桌上,佳肴罗列,南北风味交汇,香气蒸腾,仿佛一场味觉的盛宴——

  - 清炖蟹粉狮子头,汤汁乳白,肉质鲜嫩;金陵盐水鸭,皮白肉嫩,咸香适口;

  - 白切鸡,皮爽肉滑,蘸姜葱酱,鲜味四溢;蜜汁叉烧,色泽红亮,甜咸交织;

  - 麻婆豆腐,红油翻滚,麻辣鲜香;宫保鸡丁,鸡丁嫩滑,花生酥脆,酸甜微辣;

  - 九转大肠,色泽红亮,口感软糯,味道层次丰富;葱烧海参,海参软糯,葱香浓郁;

  - 佛跳墙,坛盖揭开,酒香与海味交织,浓郁醇厚;荔枝肉,色泽红亮,酸甜可口;

  - 西湖醋鱼,鱼肉鲜嫩,酸甜适口;龙井虾仁,虾仁嫩滑,茶香清新;

  - 剁椒鱼头,红艳艳的剁椒覆盖鱼头,鲜辣过瘾;腊味合蒸,腊肉香肠,咸香扑鼻;

  - 臭鳜鱼,鱼肉鲜嫩,气味独特,入口难忘;胡适一品锅,食材丰富,汤汁鲜美。

  长桌尽头,一字排开的酒器更是琳琅——

  - 绍兴黄酒,温润醇厚;

  - 贵州茅台,酱香浓郁;

  - 五粮液,香气协调;

  - 山西汾酒,入口绵甜;

  - 张裕葡萄酒,果香四溢;

  - 杜康新酿的杂合果酒,甘甜清爽;

  - 陆羽亲监的龙井茶,清香淡雅。

  酒过三巡,三城城主纷纷举杯,向首座的李方清致意——

  青兰城主张志率先起身,满面红光:

  “总督大人,五市一体,商路畅通,我青兰愿为马前卒,供大人驱策!”

  三和城主魏元禾也跟着站起,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下官出身寒微,蒙大人不弃,愿倾全力,为五市富庶添砖加瓦!”

  砚川城主段伯熙亦举杯,语气诚恳:

  “过往种种,今日一笔勾销。

  砚川愿与燕赵同心,共守南疆门户!”

  李方清举杯环视,声音清朗而坚定:

  “诸位厚爱,方清心领。

  然五市之兴,不在我一人,而在诸位与我同心协力。

  政令畅通,商路无阻,良田千顷,工坊林立——此非我一人之功,乃诸位与我共铸之业。

  来,共饮此杯,共赴新程!”

  “共赴新程!”

  众人齐声应和,杯盏相碰,清脆声如玉磬,在灯火辉煌的大厅里激起一圈圈涟漪。

  此时,苏小小领着歌舞团翩然而至。

  她一袭月白纱裙,裙摆绣着细碎的海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仿佛一朵盛开的白海棠。

  舞者们身着淡粉衣裙,手执素白羽扇,随着悠扬的箜篌声,轻盈地旋转、跳跃,羽扇开合间,带出阵阵清风,仿佛将厅内的酒香与菜香都扇动起来。

  乐师们弹奏着悠扬的曲子,箜篌、古筝、笛子、编钟,声音交织在一起,如流水般清澈,如春风般温柔。

  舞者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聚拢,时而散开,羽扇翻飞,衣袂飘飘,仿佛一群仙子在云端起舞。

  苏小小歌声清越,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

  “麦浪翻金兮,商路通达;

  五市同心兮,共富万家。

  白狼旗帜兮,护我疆土;

  王国南疆兮,繁华似花。”

  歌声与舞姿交织在一起,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将燕赵领地的繁荣与希望,尽情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宾客们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这美好的夜晚,永远地留在记忆里。

  灯火通明,酒香四溢,歌声袅袅,舞姿翩翩。

  这一夜,燕赵市的夜宴,成为了所有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也为五市的未来,拉开了华丽的序幕。

  夜宴散时,灯市未歇,管仲已立在总督府侧门,手中折扇轻摇,像一盏不慌不忙的灯。

  青兰城的锦袍与三和城的粗布混在一处,正要寻住处,他便含笑迎上:

  “诸位远来,怎好让贵客自寻客栈?

  ——早已备下两处清静院落,管叫大家睡得安稳。”

  说罢,他抬手示意。

  两辆描金马车早已候在阶下,车身漆得锃亮,垂着白狼纹锦帘。

  第一辆,驶向“齐云阁”——青兰众人所往:朱漆大门、琉璃照壁、三层飞檐,专供锦袍玉带的商贾贵族;

  第二辆,驶向“迎曦馆”——三和众人所往:青砖回廊、素木花窗,被褥全新,却朴实清雅,正合节俭之风。

  车内,青兰贵族们掀开锦帘,望见楼前悬着“齐云阁”金字招牌,灯球火把照耀如昼,不由惊叹:

  “这排场,比王城会馆也不差!”

  迎曦馆内,三和的老仆摸着浆洗得柔软的被褥,眼眶微热:

  “多少年没睡过这么平整的床了……”

  管仲立在街口,望着两辆马车各归其所,折扇轻合,低声自语:

  “富者享其富,贫者得其安——五市同风,先自今夜始。”

  灯影渐远,两处院落同时掩门,却掩不住同一轮明月——

  它将同时照在锦被与粗褥上,照在青兰的富庶与三和的贫瘠上,也照在即将交汇的命运上。

  灯影在书斋窗棂上摇晃,像一池被搅碎的月色。

  李方清合拢那本沉甸甸的册子,指尖在封面上轻敲两下,目光却穿过案前灯火,落在段伯熙紧绷的侧脸上。

  “段城主,”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总督府正堂里淬出的沉稳,

  “我要接你的城,就得按我的法子来。

  第一条:棠州境内所有兵马,不论贵族私兵还是城门守卒,即日起归总督府节制,你可愿意?”

  段伯熙没有犹豫,垂首应诺:

  “愿意。”

  “第二条,”

  李方清微微前倾,烛火在他眸里映出两点冷星,

  “你的子侄、族中适龄子弟,全部来燕赵城接受政务教习——学堂、宿舍、课程,皆由总督府安排。

  你担心这是‘人质’?”

  段伯熙喉结滚动,袖口被攥得皱起,最终还是低头:

  “好吧,我愿意。”

  那声“愿意”轻得像叹息,却足够沉重。

  李方清点点头,起身绕过案几,亲手扶起他,声音放缓,却带着不容转圜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