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苏小小-《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三名大汉回头,见两名飞鹰卫按刀而立,杀气森然,顿时气势矮了半截。

  为首者色厉内荏: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李方清淡淡一笑,随手抛出一小袋银角,落在大汉脚边,叮当作响。

  “钱,我替店家垫。人,立刻滚。”

  银袋沉甸甸的声响让大汉咽了口唾沫,三人面面相觑,终究不敢再多言,灰溜溜退出铺子。

  香雾重新安静。

  少女收起铜链,转身朝李方清盈盈一礼,声音清脆:

  “多谢公子出手。”

  李方清微微颔首:

  “举手之劳。姑娘好身手,叫什么名字?”

  “苏小小。”

  她抬头,眸子亮得像初雪,

  “我会调香,也会记账。

  公子若缺人,我随叫随到。”

  系统提示再次亮起——

  【苏小小:调香专精、账目精通、歌舞,可招募为商队香料顾问兼账房助手。】

  李方清嘴角扬起:“好,那便跟我走。

  燕赵商队的香料生意,正缺一个会看账又会调香的人。”

  少女怔了怔,随即莞尔,像一朵沾了晨露的蔷薇,悄悄绽放在临河城的午后。

  回到醉风楼的上房,李方清把斗篷递给飞鹰卫,才得空仔细打量眼前的少女。

  苏小小站在灯影里,身形单薄,只到李方清肩口。

  尚未长开的眉眼却已透着机敏与倔强。

  她双手规规矩矩地交叠在身前,指尖却因紧张而绞着袖口——

  那截灰布被洗得发白,还留着几处补丁。

  李方清心里暗暗好笑:

  自己记忆里那个“苏小小”,该是二十出头、艳动江左、能歌善舞的名妓;

  而面前这位,不过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发梢还带着淡淡的皂荚味,像株早春才冒头的野蔷薇。

  “坐。”

  李方清指了指靠窗的软凳,自己也撩袍坐下,语气温和,

  “我原以为苏小小是个……呃,才情横溢的江南花魁,如今看来,是史书记错了年纪,还是你年纪太小就出来闯江湖?”

  苏小小眨眨眼,先是一愣,随即抿嘴笑开,露出一点虎牙:

  “公子怕是记岔了。

  阿爹原想给我取‘苏绣’,后来嫌绣字太软,才改成‘小小’。

  至于花魁……”

  苏小小垂着脑袋,指尖在衣角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公子……您、您会不会觉得,靠歌舞营生的人……低贱?”

  李方清轻叹一声,蹲下身,与她平视,目光温和得像春夜的河水。

  “小小,抬头看我。”

  苏小小怯怯地抬眼,撞进他澄澈的眸子里。

  “在我燕赵,每逢丰收、新渠通水、或是将士凯旋,百姓都会点起篝火、敲响铜鼓,男男女女围圈而舞。

  那样的歌舞,是感谢土地、感谢生命、感谢彼此。”

  他声音放得更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技艺本无高低,端看拿它做什么。

  有人用它换一餐温饱,有人用它传一份欢喜,也有人用它遮风避雨——

  只要心里干净,便都值得尊重。”

  苏小小鼻尖一酸,眼眶微红。

  李方清抬手,像兄长般轻轻拍了拍她的发顶:

  “若将来你愿意登台唱一曲,我燕赵的鼓乐为你和声;

  若你只喜欢调香算账,那便让香味与算盘声替你起舞。

  路在你脚下,不在别人嘴里。”

  少女怔了半晌,忽地抿出一个极浅的笑,像雪里第一朵迎春花,小声却坚定:

  “那……那我就先把算盘打得更响,让歌舞留在心里。”

  李方清莞尔,起身朝窗外一指:

  “等回到领地,我让他们给你留一排最好的看台。

  等你长高了、想唱了,再上去唱给我们听。”

  窗外风铃轻响,像在替未来的歌声先拍一记节拍。

  李方清询问:

  “你在克连王国待了多久呀?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下这边的风俗?”

  苏小小连忙紧张的摆手:

  “主公,我也才刚刚来到这个城,没几天。”

  李方清见她局促,温声安抚:

  “别急,我只是想听听本地人的看法。

  哪怕只待几天,也总比我这外来客懂得多些。

  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好坏都无妨。”

  苏小小攥了攥袖口,深吸一口气才开口:

  “我只在临河城转过,别的郡县都没去过。

  可这几日也听码头工、客栈掌柜和赶集的大婶们闲聊,零零碎碎记了一些:

  最大的节日是“河灯祭”,每年夏末最后一个月圆夜,全城把写了愿望的小木牌系在纸灯里放进临河,让水把愿望带向王都。

  谁家的灯漂得最远,来年就能得好运。因此那几天,河面上像撒了一河星子。

  男女成亲前,男方要送“三木”——一块临河香樟雕的小舟,象征同舟共济;

  一截红杉木的发簪,寓意长青;

  再配一罐临河香熏蜡,表示日子红火。

  女方回礼则是亲手织的“水纹带”,纹样越复杂,说明姑娘手越巧。

  临河人不把筷子竖插在饭里——那是给亡人上供的架势;

  也不许把空壶口对人,说是会把“财运”倒给别人。

  还有,渔民清早出船前,若听见乌鸦叫,必要往船头撒一把米,把晦气“喂”给河神。

  这里靠水吃水,家家户户会腌“河鲜酱”:

  小鱼小虾加盐、野蒜、紫苏,封坛三个月,开盖拌饭极鲜。

  只是味道冲,外地人第一口常被呛得流泪。

  甜口喜欢用槐花蜜,深秋采最末一批,颜色琥珀,带一点微苦回甘。

  码头上讨价还价,手掌在袖子里捏指节——

  食指压拇指是“六”,中指压是“七”,就这么悄悄把价钱谈妥,旁人听不出门道。

  说到这儿,苏小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发:

  “就这些零碎,不知有没有用。若公子想知道更细的,我可以再去问码头管事和卖蜜的老婶。”

  李方清听得认真,眼底含笑:

  “已经很有用了。风俗就是一条条细小的线,串起来就是一张网。

  你帮我抓住了这几根线头,剩下的我自会补全。”

  苏小小抿了抿唇,认真回忆后才轻声答道:

  “若说临河城最拿得出手的,当属河滩林地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