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儿媳妇从前刁蛮任性的脾气,作为一家之主的永诚也是早有耳闻,而且这些话多数是出自刘丽凤之口。丽凤的用意是好的,作为表姐,她也该提醒一下永诚一家人,同时她也是希望叶永诚一家人多多担待丽萍的脾气。
且不说刘丽萍的脾气如何,光是她从镇上嫁上来的特殊身份,本身就存在着一些是否能够融入山里生活,是否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的问题。就像叶世新的老婆黄美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娘家家境富裕、生活优越,黄美丽嫁上来没有多久,上述的问题就逐一出现了。她先是在饮食方面挑三拣四,一日三餐尽想着吃上好的,但山里人家哪有这样的条件!饭桌上的东西丰富了,黄美丽会好好吃饭;饭桌上的东西一旦不如意,她不是摆出一张臭脸,就是索性扔碗筷不吃了。世新妈为了满足她,不得不隔三岔五割几斤猪肉、捡几块豆干,或者杀上一只鸡。家里辛辛苦苦养的一群指望着下蛋抱窝的母鸡,基本上都进了黄美丽的肚子。
除了饮食,黄美丽总是明里暗里嫌弃世新妈,不是嫌弃她粗手糙脚,就是嫌弃她肮肮脏脏。农村妇女哪有几个是光光鲜鲜、干干净净的?世新妈一肚子的委屈,时常向邻居姐妹抹着眼泪诉苦。
接着,黄美丽生了孩子,婆媳之间因为小孩子的问题,又闹起了矛盾。一方面,黄美丽自小优越惯了,就指望着世新妈给她带孩子;可另一方面,黄美丽不是嫌弃世新妈照顾孩子不够细心,就是对一些有违她意愿的事情,对世新妈指手划脚、恶语相向……
婆媳的矛盾越闹越大,一时间成了坡上长舌多嘴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后来,在黄美丽的强烈要求之下,叶世新不得不分家出来单过。
刘丽萍初嫁给叶德兴的时候,坡上也是闲言四起,都说永诚家请了一尊难以供奉的大佛回来。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永诚家不仅没有发生如人们所估料的那一些矛盾,甚至连吵嘴红脸的情况也没有!
这又成了谈资,但人们的议论 普 遍都是好的。
吃过早饭,他出了门。由于碾米厂那一间空屋子是四房集体所有,他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去说,以取得各家各户的同意。如此这般,小卖部才开得成;如果有一家反对,这件事情肯定就周折了。
他先来到最近的叶金田家。烟茶过后,他说明了来意。
别看叶金田瘦巴巴的,穿的几件衣服又破又旧,传言说他家里藏着好些个银元——他爷爷以前是土匪,生前给儿孙留下不少东西。由于叶金田是土匪的后代,在那一段动荡的岁月里,公社和大队曾好几次批斗他,也抄过他两次家,却始终没有抄出传言中的银元。那一段动荡的岁月结束之后,他那个有点二百五的老婆,在与邻居攀比的时候说漏了嘴,说她家的银元就在猪圈下面埋着。为此,金田差一点没把他老婆打死。第二天早上,人们就在叶金田的猪圈里发现一处被挖开的痕迹——想必是金田害怕有人坏心眼,连夜把银元转移了。
没多久,金田家果然遭贼人光顾了。但贼人没有找到银元,倒是把一个热水瓶、一口锅和一袋子烟丝给偷走了,害得金田家一早没有锅煮稀饭。
做贼的都忌讳走空。
永诚才说明来意,金田想都不想就表示同意。他说:“那间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你的小儿媳妇有用处,就让她用去吧,这一点我是没有意见。再说了,我们坡上也该有一间像样的小卖部了,免得买一点东西,不是得去看叶有财的臭脸,就是得跑乡里那么远。”
叶有财的人缘可比他差远了。除了爱计较、除了东西卖得贵,叶有财还不愿意赊账给大家;谁赊的账要是超过三天,他就直接上门追讨。还有,叶金田每次称好烟丝都会往里加上一把,可这个叶有财称东西的时候却恰恰相反,东西明明刚好够称,但他总要想方设法给扣下一星半点……
有了金田的话,永诚原本的顾虑减少了许多。是啊,不说四房众人给不给他面子,就说大伙也实在没有必要反对这样的事情!
很快,他起身告辞,前往隔壁的春婶家。
春婶的丈夫早亡,她即当爹又当妈,抚养着三个孩子,也是迫于生计,才会干起说媒与接生的行当——农村人对这一行当一向颇有微词。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她也算是熬出了头:大儿子在县酿造厂工作,收入稳定;大女儿嫁到镇上一个经营小饭店的人家,衣食无忧;小儿子入了伍,是一名光荣的炮兵,驻守在金门岛对岸……
永诚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春婶和金田一样,也是不带半点思索的。
这在永诚的意料之中。他的侄女,现在是春婶的娘家侄媳妇,两家现在说得上是关系不一般,这种事情定然会同意。
永诚喝了两杯茶,就准备告辞。怎奈,春婶健谈,一茬又一茬、没完没了地说着家长里短。她先说叶国清的老婆这一段时间很是反常,总是天不亮就出了门;她又说叶金水父子俩整天神神鬼鬼的,他儿子都三十好几了,还找不到对象;她接着说叶有财的小儿媳妇不会“下蛋”,为此叶有财还偷偷提了东西找她,央求她给想办法抱个女娃回来“引子”;她继续说本来她想给办这件事情,因为农村里时常有生下来却不愿养的女娃,但有人偷偷跟她说叶有财提来的那些东西,实际上是他店里卖不出去的积压品,她一气之下就把事情拖到现在,也没给办……
当她说到叶文联大概是因为经济原因,打算放弃给小儿子治病时,叶永诚再也没有心情听下去。他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还有事情要忙,就赶忙逃了出去。
看着永诚离去的身影,春婶只好意犹未尽地把那些还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给放回肚子里去。
永诚随即一家接一家地拜访四房各户。他时常也要到学生的家里做家访,碰到家里有孩子在上学的,他就全当顺路来家访了。走过的人家,都很给他这个校长面子,都同意刘丽萍借用那间屋子。除过一些家长不在家的,他已经取得了绝大部分人的同意;家长不在家的,他就拜托家人给带句话。
他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石阶小路,来到了石顶山的半山腰。山里雾气、湿气很重,太阳光一照,石顶宫的琉璃瓦顶笼罩着一层水气,看上去就犹如仙境一般,更显得石顶宫的神秘与肃穆。
石顶宫的左后方有几间由各房集资修建的泥瓦房,叶金水一家就在泥瓦房里居住。
已经到了年底,出门讨生活的人陆续回来了。回来的人,一般都会到石顶宫里烧香拜佛,一面诚心地叩谢石顶真仙的庇佑,一面又虔诚地祈求着来年有个更好的光景。
永诚的到来,让金水惊讶得一个劲地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急忙把宫里的事务交给儿子永能主持,然后客客气气地领叶永诚来到他居住的屋子里。他拿出几个芦柑招呼永诚,又拿出结了厚厚一层茶垢的茶壶、茶杯,开始倒水冲茶。
不管永诚走到谁家,那家人都会热情地倒水冲茶,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肚子再装这些茶水了。他很想拦住金水,但这是每个人家的待客之道,出于礼节他实在不能拦住人家。
趁着金水泡茶的空当,他给散了一支烟。出门的时候,他特地带了几包友谊烟,到现在已经剩不到几支,幸得有一些人不抽烟,否则烟老早就光了。说实话,平日里他与金水没有什么往来;而且,除非特殊情况,不然他是不会涉足石顶宫的。今天也是为了小儿媳妇的事情,他才破了这个例。
金水接过烟,再把一杯热茶端到永诚面前。对于永诚的到来,他依然觉得惊讶,心里总是在嘀咕:是什么大风,把这一位平时请都请不来的知识分子,给吹到半山腰来了!他当然知道这个知识分子对他很是不屑,但他不当一回事;在这个知识分子面前,他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能低几分——三百六十行,不见得哪一个高尚、哪一个低贱。想当年,这一些知识分子,还不是被冠上了“臭老九”的名号!
喝了一杯茶,永诚不想兜兜转转,当下就说明了来意。
金水闻言,脸色突然变了,并且支支吾吾,半天才开口说:“那一间屋子又不是我的,你问我同不同意,有什么用?”
“我跟咱们四房的人都说过了,大家都表示同意。你也是四房的人,所以我得尊重你的意见!”
“哦……大家都同意啦,都同意啦……”金水喃喃地说着。说完,他把头转向一旁,不停地眨着眼睛,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
他确实是在思考事情。
永诚等着金水给一个态度,但金水一直不说话,让他隐隐有一些担忧。
金水沉默了一阵子,终于开口说:“同意归同意,可那一间屋子终究是四房的老宅……我看,还是留着为好,以后我们四房有什么需要,比如开个大会、办点集体的事情……也好有一个公共的场所。”
这就是说,他不同意。
永诚的担忧果然应验了——这是今天他听到的唯一的反对声音。他听得出来,金水满嘴四房这、四房那,实际上纯粹是打着四房的旗号。要知道,随着包产到户的实行,那间屋子就闲置下来了,四房的人从来没有想着用它做什么。再说了,苦茶坡上叶姓一般有什么集体的事情,比如祭祀祖先、氏族集会等,向来都是在叶氏的祖厝里举行,而开大会从来都是到村部广场上。
唉,如果得不到金水的同意,那小儿媳妇开小卖部之事,就得另当别论了。永诚正打算说几句好话,看能不能让金水改变态度。可就在这时,永能走了进来,说有信徒准备添香油。
“你先坐着,我去忙完就回来!开水有,你自己泡茶……”金水扔下这句话,就拉着儿子走了。对于这些添香油的信徒,他一般都会热情招呼,并把他们添的香油记录在册。这一些香油钱,多用于石顶宫的维护修缮,以及各种斋醮道场的开销。但这一件事情,他完全可以交代和他一样神神鬼鬼的儿子去办呀!
看来,他是故意要走开。
永诚自然看得出来。既然人家有意要避开他,他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他起身走出屋子,看到门外有一只公鸡在寻食,他担心公鸡跑进屋里拉鸡屎,就顺手带上屋门。石顶宫内外,金纸燃烧的层层烟雾,鞭炮炸响的滚滚硝烟,以及进进出出的善男信女,让永诚觉得很是别扭,当即加快了离开的脚步。
凤来地区的人们普遍相信神佛,尤其是一些地方道家神明,形成了一种地域性较强的信仰文化。这种信仰文化,在永诚看来纯粹就是封建迷信。他觉得,与其信仰这些木头疙瘩,还不如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还觉得,与其把钱扔进寺庙道观的黑箱子里,还不如把钱拿到学校,资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资助学校把课桌椅换成新的。
是的,上山村小学缺钱换课桌椅……
回到家里,叶永诚喊来小儿媳妇,说出了此行的收获——除了叶金水表示反对,其他人家基本都赞成。
他的脸上有一些愧疚,毕竟整件事情最后卡在了叶金水那里,他没能把事情办妥。
刘丽萍却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说:“我早就料到叶金水不会同意!”
叶永诚不禁觉得很诧异——难道她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刘丽萍解释道:“前几天我听别人说过,说叶金水想把老屋的东西,存放到那一间屋子里……”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知道真相的叶永诚,不由得对叶金水心生一些厌恶。但他又不能怎么样,那一间屋子怎么说都是四房集体所有,只要大家同意,谁都可以借用。他家可以,叶金水当然也可以。
一时半会的,他想不出应对的办法!
刘丽萍不想为难了家公,很有信心地说:“没事,我找叶金水说去……”
说完,她就出了家门,往石顶宫走去。
叶永诚本想拦住她。他都想不出办法,凭她能有什么办法?他担心她去找叶金水吵闹!可再想一想,他觉得她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且不说刘丽萍的脾气如何,光是她从镇上嫁上来的特殊身份,本身就存在着一些是否能够融入山里生活,是否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的问题。就像叶世新的老婆黄美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娘家家境富裕、生活优越,黄美丽嫁上来没有多久,上述的问题就逐一出现了。她先是在饮食方面挑三拣四,一日三餐尽想着吃上好的,但山里人家哪有这样的条件!饭桌上的东西丰富了,黄美丽会好好吃饭;饭桌上的东西一旦不如意,她不是摆出一张臭脸,就是索性扔碗筷不吃了。世新妈为了满足她,不得不隔三岔五割几斤猪肉、捡几块豆干,或者杀上一只鸡。家里辛辛苦苦养的一群指望着下蛋抱窝的母鸡,基本上都进了黄美丽的肚子。
除了饮食,黄美丽总是明里暗里嫌弃世新妈,不是嫌弃她粗手糙脚,就是嫌弃她肮肮脏脏。农村妇女哪有几个是光光鲜鲜、干干净净的?世新妈一肚子的委屈,时常向邻居姐妹抹着眼泪诉苦。
接着,黄美丽生了孩子,婆媳之间因为小孩子的问题,又闹起了矛盾。一方面,黄美丽自小优越惯了,就指望着世新妈给她带孩子;可另一方面,黄美丽不是嫌弃世新妈照顾孩子不够细心,就是对一些有违她意愿的事情,对世新妈指手划脚、恶语相向……
婆媳的矛盾越闹越大,一时间成了坡上长舌多嘴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后来,在黄美丽的强烈要求之下,叶世新不得不分家出来单过。
刘丽萍初嫁给叶德兴的时候,坡上也是闲言四起,都说永诚家请了一尊难以供奉的大佛回来。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永诚家不仅没有发生如人们所估料的那一些矛盾,甚至连吵嘴红脸的情况也没有!
这又成了谈资,但人们的议论 普 遍都是好的。
吃过早饭,他出了门。由于碾米厂那一间空屋子是四房集体所有,他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去说,以取得各家各户的同意。如此这般,小卖部才开得成;如果有一家反对,这件事情肯定就周折了。
他先来到最近的叶金田家。烟茶过后,他说明了来意。
别看叶金田瘦巴巴的,穿的几件衣服又破又旧,传言说他家里藏着好些个银元——他爷爷以前是土匪,生前给儿孙留下不少东西。由于叶金田是土匪的后代,在那一段动荡的岁月里,公社和大队曾好几次批斗他,也抄过他两次家,却始终没有抄出传言中的银元。那一段动荡的岁月结束之后,他那个有点二百五的老婆,在与邻居攀比的时候说漏了嘴,说她家的银元就在猪圈下面埋着。为此,金田差一点没把他老婆打死。第二天早上,人们就在叶金田的猪圈里发现一处被挖开的痕迹——想必是金田害怕有人坏心眼,连夜把银元转移了。
没多久,金田家果然遭贼人光顾了。但贼人没有找到银元,倒是把一个热水瓶、一口锅和一袋子烟丝给偷走了,害得金田家一早没有锅煮稀饭。
做贼的都忌讳走空。
永诚才说明来意,金田想都不想就表示同意。他说:“那间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你的小儿媳妇有用处,就让她用去吧,这一点我是没有意见。再说了,我们坡上也该有一间像样的小卖部了,免得买一点东西,不是得去看叶有财的臭脸,就是得跑乡里那么远。”
叶有财的人缘可比他差远了。除了爱计较、除了东西卖得贵,叶有财还不愿意赊账给大家;谁赊的账要是超过三天,他就直接上门追讨。还有,叶金田每次称好烟丝都会往里加上一把,可这个叶有财称东西的时候却恰恰相反,东西明明刚好够称,但他总要想方设法给扣下一星半点……
有了金田的话,永诚原本的顾虑减少了许多。是啊,不说四房众人给不给他面子,就说大伙也实在没有必要反对这样的事情!
很快,他起身告辞,前往隔壁的春婶家。
春婶的丈夫早亡,她即当爹又当妈,抚养着三个孩子,也是迫于生计,才会干起说媒与接生的行当——农村人对这一行当一向颇有微词。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她也算是熬出了头:大儿子在县酿造厂工作,收入稳定;大女儿嫁到镇上一个经营小饭店的人家,衣食无忧;小儿子入了伍,是一名光荣的炮兵,驻守在金门岛对岸……
永诚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春婶和金田一样,也是不带半点思索的。
这在永诚的意料之中。他的侄女,现在是春婶的娘家侄媳妇,两家现在说得上是关系不一般,这种事情定然会同意。
永诚喝了两杯茶,就准备告辞。怎奈,春婶健谈,一茬又一茬、没完没了地说着家长里短。她先说叶国清的老婆这一段时间很是反常,总是天不亮就出了门;她又说叶金水父子俩整天神神鬼鬼的,他儿子都三十好几了,还找不到对象;她接着说叶有财的小儿媳妇不会“下蛋”,为此叶有财还偷偷提了东西找她,央求她给想办法抱个女娃回来“引子”;她继续说本来她想给办这件事情,因为农村里时常有生下来却不愿养的女娃,但有人偷偷跟她说叶有财提来的那些东西,实际上是他店里卖不出去的积压品,她一气之下就把事情拖到现在,也没给办……
当她说到叶文联大概是因为经济原因,打算放弃给小儿子治病时,叶永诚再也没有心情听下去。他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还有事情要忙,就赶忙逃了出去。
看着永诚离去的身影,春婶只好意犹未尽地把那些还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给放回肚子里去。
永诚随即一家接一家地拜访四房各户。他时常也要到学生的家里做家访,碰到家里有孩子在上学的,他就全当顺路来家访了。走过的人家,都很给他这个校长面子,都同意刘丽萍借用那间屋子。除过一些家长不在家的,他已经取得了绝大部分人的同意;家长不在家的,他就拜托家人给带句话。
他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石阶小路,来到了石顶山的半山腰。山里雾气、湿气很重,太阳光一照,石顶宫的琉璃瓦顶笼罩着一层水气,看上去就犹如仙境一般,更显得石顶宫的神秘与肃穆。
石顶宫的左后方有几间由各房集资修建的泥瓦房,叶金水一家就在泥瓦房里居住。
已经到了年底,出门讨生活的人陆续回来了。回来的人,一般都会到石顶宫里烧香拜佛,一面诚心地叩谢石顶真仙的庇佑,一面又虔诚地祈求着来年有个更好的光景。
永诚的到来,让金水惊讶得一个劲地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急忙把宫里的事务交给儿子永能主持,然后客客气气地领叶永诚来到他居住的屋子里。他拿出几个芦柑招呼永诚,又拿出结了厚厚一层茶垢的茶壶、茶杯,开始倒水冲茶。
不管永诚走到谁家,那家人都会热情地倒水冲茶,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肚子再装这些茶水了。他很想拦住金水,但这是每个人家的待客之道,出于礼节他实在不能拦住人家。
趁着金水泡茶的空当,他给散了一支烟。出门的时候,他特地带了几包友谊烟,到现在已经剩不到几支,幸得有一些人不抽烟,否则烟老早就光了。说实话,平日里他与金水没有什么往来;而且,除非特殊情况,不然他是不会涉足石顶宫的。今天也是为了小儿媳妇的事情,他才破了这个例。
金水接过烟,再把一杯热茶端到永诚面前。对于永诚的到来,他依然觉得惊讶,心里总是在嘀咕:是什么大风,把这一位平时请都请不来的知识分子,给吹到半山腰来了!他当然知道这个知识分子对他很是不屑,但他不当一回事;在这个知识分子面前,他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能低几分——三百六十行,不见得哪一个高尚、哪一个低贱。想当年,这一些知识分子,还不是被冠上了“臭老九”的名号!
喝了一杯茶,永诚不想兜兜转转,当下就说明了来意。
金水闻言,脸色突然变了,并且支支吾吾,半天才开口说:“那一间屋子又不是我的,你问我同不同意,有什么用?”
“我跟咱们四房的人都说过了,大家都表示同意。你也是四房的人,所以我得尊重你的意见!”
“哦……大家都同意啦,都同意啦……”金水喃喃地说着。说完,他把头转向一旁,不停地眨着眼睛,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
他确实是在思考事情。
永诚等着金水给一个态度,但金水一直不说话,让他隐隐有一些担忧。
金水沉默了一阵子,终于开口说:“同意归同意,可那一间屋子终究是四房的老宅……我看,还是留着为好,以后我们四房有什么需要,比如开个大会、办点集体的事情……也好有一个公共的场所。”
这就是说,他不同意。
永诚的担忧果然应验了——这是今天他听到的唯一的反对声音。他听得出来,金水满嘴四房这、四房那,实际上纯粹是打着四房的旗号。要知道,随着包产到户的实行,那间屋子就闲置下来了,四房的人从来没有想着用它做什么。再说了,苦茶坡上叶姓一般有什么集体的事情,比如祭祀祖先、氏族集会等,向来都是在叶氏的祖厝里举行,而开大会从来都是到村部广场上。
唉,如果得不到金水的同意,那小儿媳妇开小卖部之事,就得另当别论了。永诚正打算说几句好话,看能不能让金水改变态度。可就在这时,永能走了进来,说有信徒准备添香油。
“你先坐着,我去忙完就回来!开水有,你自己泡茶……”金水扔下这句话,就拉着儿子走了。对于这些添香油的信徒,他一般都会热情招呼,并把他们添的香油记录在册。这一些香油钱,多用于石顶宫的维护修缮,以及各种斋醮道场的开销。但这一件事情,他完全可以交代和他一样神神鬼鬼的儿子去办呀!
看来,他是故意要走开。
永诚自然看得出来。既然人家有意要避开他,他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他起身走出屋子,看到门外有一只公鸡在寻食,他担心公鸡跑进屋里拉鸡屎,就顺手带上屋门。石顶宫内外,金纸燃烧的层层烟雾,鞭炮炸响的滚滚硝烟,以及进进出出的善男信女,让永诚觉得很是别扭,当即加快了离开的脚步。
凤来地区的人们普遍相信神佛,尤其是一些地方道家神明,形成了一种地域性较强的信仰文化。这种信仰文化,在永诚看来纯粹就是封建迷信。他觉得,与其信仰这些木头疙瘩,还不如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还觉得,与其把钱扔进寺庙道观的黑箱子里,还不如把钱拿到学校,资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资助学校把课桌椅换成新的。
是的,上山村小学缺钱换课桌椅……
回到家里,叶永诚喊来小儿媳妇,说出了此行的收获——除了叶金水表示反对,其他人家基本都赞成。
他的脸上有一些愧疚,毕竟整件事情最后卡在了叶金水那里,他没能把事情办妥。
刘丽萍却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说:“我早就料到叶金水不会同意!”
叶永诚不禁觉得很诧异——难道她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刘丽萍解释道:“前几天我听别人说过,说叶金水想把老屋的东西,存放到那一间屋子里……”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知道真相的叶永诚,不由得对叶金水心生一些厌恶。但他又不能怎么样,那一间屋子怎么说都是四房集体所有,只要大家同意,谁都可以借用。他家可以,叶金水当然也可以。
一时半会的,他想不出应对的办法!
刘丽萍不想为难了家公,很有信心地说:“没事,我找叶金水说去……”
说完,她就出了家门,往石顶宫走去。
叶永诚本想拦住她。他都想不出办法,凭她能有什么办法?他担心她去找叶金水吵闹!可再想一想,他觉得她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