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村苦茶坡上,有一个被人叫作“叶老冒”的残疾人。叶老冒有两个儿子,老大外号“大傻”,老二人称“二傻”,是上山村以及附近几个村落的知名人物。
没有几个人知道大傻和二傻的真实名字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声名远播。与别人的美名远扬不同,大傻和二傻所做的,皆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蠢事。
大傻虽然长得与常人无异,但脑子可不是缺了一根筋那么简单,甚至可以直接说是完全没有脑子的傻蛋。
他什么都吃,就是不会做,都四十好几的人了,愣是没有下过一次地,家里的每一粒粮食完全和他没有半滴汗水的关系。
他什么都干,就是干不了正经事情,不是祸害人家的东西,就追着妇女儿童乱喊乱叫,所以经常要遭受一些拳脚打骂。
他浑身上下哪都正常,就是脑子没有半点正常,吃生肉、拿蛇当裤腰带、蹲石顶宫茅厕后面看人家的屁股……
他还有一个“夜游神”的毛病,常常大半夜不睡觉,村头村尾到处瞎游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撞见鬼了;知道的人,都把一些坏事归咎到他的头上,就像是家里少了一把柴火、少了几根葱等等,即使真的不是他做的!
他的这个“夜游神”的毛病,已是历史悠久,以至于那些看门的狗见到是他又在到处游荡了,叫都懒得叫唤一声。
二傻的长相显得憨厚了一些,但也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除了有时候能像正常人那样说几句话,做的事情几乎和大傻没有什么两样。
两人最为“光荣”的事迹,就是共用一个老婆,造成了“一女侍两夫”的局面,结果生下了一个难解难分的种,也就是叶德隆。
当时的科学并不昌明,同时人们也只把这一件事情当作笑话看待,根本不会过分在意叶德隆到底是谁的种,反正不管是大傻、还是二傻,他的生父都是“傻”。
那时,叶德隆上户口可就费了不少的周折。叶老冒的腿脚不便,活了半辈子也没有离开过上山村;大傻、二傻、以及那个又聋又哑的女人,根本上不得台面,叶德隆的户口只能由村干部代劳。
时任村支书叶文明根本不屑办这一件事情,也是村长叶永盾念在同房的份上,出面解决了这一件事情。负责办理此事的户籍民警也为难,有干系的人一个都没有到场,而且叶德隆也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种,最后也是鉴于此事的特殊,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式,并将叶德隆落户到大傻的名下。
换一句话说,叶德隆到底是不是大傻的种,还有待考究。
当然了,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有谁会去较这个真。
叶老冒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下地劳动本就是一件难事,后来又摊上一大家子只吃不做的主,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
也是这样,他的这个家,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家。
白天,夜里瞎游荡的大傻和二傻,窝在满是跳蚤臭虫的床上呼呼大睡。
他那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婆,就坐在倒塌了一半的破院墙上,对着过往行人痴痴地笑,发癫的时候还会追着行人打骂,最后据说是被活活饿死。
还有,他那又聋又哑的儿媳妇,虽说是正常一点,怎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精神也慢慢变得恍惚。她的两个男人是夜里瞎游荡,她倒反其道而行,只要不刮风下雨,村头村尾哪里都能看到一身破破烂烂的恍惚女人……
这样一个家庭,生计全靠身体有缺陷的叶老冒一人苦苦地支撑着,可谓是破落不堪。
家里,半人深的米缸,时常是见底的;鸡鸭倒是喂了几只,若不是散养在外,有一些昆虫养着,估计瘦得只剩下鸡架子。
院门口的烂泥潭里永远趴着两只无精打采的猪,估计是缺少吃喝,连路也走不动。
别人家的地瓜堆满了地窖,还有节余晒制一些地瓜干、地瓜粉,可他家别说是够不够吃,就凭叶老冒的腿脚,能有一点收成已经算是万幸了……
一家好几口,几乎是食不果腹。但一家好几口没有一个是正常的,饿着、饿着,也就饿成习惯了。
反正又不会下地劳动,饿就饿着呗。
这样一个情况,若是有什么亲戚相帮扶一把,倒也不至于如此凄惨。可是,不管是叶老冒自家的亲戚,还是他老婆或儿媳妇的娘家亲戚,任谁对他们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一年到头几乎看不到有谁过来串门,红白喜事也几乎没有走动。
就像是叶老冒那个据说被活活饿死的痴傻老婆,死的时候连一个亲戚上门都没有,最后连怎么埋的、埋在哪里了,都是一个谜。
据说知道这一件事情的,只有叶老冒和叶金水两个人。
也没有人会关心这样一个痴傻的老女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怎么埋的,又到底往哪里埋了。她就像是一个从来没有出现在人世间的人,也就是人们从她家门口路过之时,才会想起那个疯婆子消失了。
后来,左邻右舍出于同情,才慢慢地给了一些帮助。但这样的帮助近乎施舍,甚至连施舍都不如——那些往叶老冒家里送的东西,几乎都是快吃用不了的东西,不是存放了太久的米面,就是扔了也是扔了的旧衣物被服……
这样的情况,直到叶老冒一家被定性为困难户,以及叶老冒被“抬举”到石顶宫之后,才逐渐有了改善。
也别说,好像是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又好像是慈悲为怀、渡苦渡难的石顶真仙开了法眼,这个叶老冒一进石顶宫,居然很快就“得道”了。
也许是天赋异禀,叶老冒很快就把“石顶宫三十二灵签”牢记在心,而且还学会了不少的咒语,往那一站、嘴巴一张,神神鬼鬼之话就脱口而出,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道行高深,都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简直都快成了叶金水的“首席大弟子”了。
随着叶金水对他信任的加深,他在这一条道上也是越走越顺畅,不仅默契地配合着叶金水唬弄那些不知道深浅的信徒,还经常和叶金水演双簧,甚至是传达叶金水的“罚旨”——很多情况之下,叶金水这个石顶宫“掌门人”不好出面说的话、做的事,全都是由叶老冒代劳。
不过,即便是如此,利益分配的权利完全掌握在叶金水的手里,叶老冒也仅仅只是得到了叶金水类似于施舍的仨瓜俩枣。他除了能够在石顶宫混一口饱饭吃,除了能够带回一些叶金水看不上的东西,倒也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这个家,真正的希望只有在叶德隆的身上。
叶德隆是这个家唯一的正常人,不论是身体,还是头脑。
他那个又聋又哑、后来又精神恍惚的妈,生下他之后,就被送去结扎。当然了,这个出发点是好的,鉴于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万一她生下什么不正常的孩子,那岂不是连累了自家,又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所以,叶德隆就成了独苗。
若是生活在别的正常家庭,作为宝贝独苗的叶德隆,肯定要得到小皇帝一般的待遇,爷爷奶奶宠、爸爸妈妈爱,可偏偏他要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
他那分不清谁才是他真正父亲的大傻、二傻,脑子里如何能有儿子这个概念?他那精神恍惚的妈妈,根本不是一个能照顾孩子的人;还有,唯一正常一些的叶老冒,怕也是指望不上……
叶德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成长的。
长大一些,家里没有人能够照顾他,他就像是家里那几只散养的鸡鸭一样,也就只有个别心地善良的邻居,偶尔会把他领进家里,给他一点吃喝的东西。
但是,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几乎没有人能够善待叶德隆。年龄大的,总是
没有几个人知道大傻和二傻的真实名字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声名远播。与别人的美名远扬不同,大傻和二傻所做的,皆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蠢事。
大傻虽然长得与常人无异,但脑子可不是缺了一根筋那么简单,甚至可以直接说是完全没有脑子的傻蛋。
他什么都吃,就是不会做,都四十好几的人了,愣是没有下过一次地,家里的每一粒粮食完全和他没有半滴汗水的关系。
他什么都干,就是干不了正经事情,不是祸害人家的东西,就追着妇女儿童乱喊乱叫,所以经常要遭受一些拳脚打骂。
他浑身上下哪都正常,就是脑子没有半点正常,吃生肉、拿蛇当裤腰带、蹲石顶宫茅厕后面看人家的屁股……
他还有一个“夜游神”的毛病,常常大半夜不睡觉,村头村尾到处瞎游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撞见鬼了;知道的人,都把一些坏事归咎到他的头上,就像是家里少了一把柴火、少了几根葱等等,即使真的不是他做的!
他的这个“夜游神”的毛病,已是历史悠久,以至于那些看门的狗见到是他又在到处游荡了,叫都懒得叫唤一声。
二傻的长相显得憨厚了一些,但也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除了有时候能像正常人那样说几句话,做的事情几乎和大傻没有什么两样。
两人最为“光荣”的事迹,就是共用一个老婆,造成了“一女侍两夫”的局面,结果生下了一个难解难分的种,也就是叶德隆。
当时的科学并不昌明,同时人们也只把这一件事情当作笑话看待,根本不会过分在意叶德隆到底是谁的种,反正不管是大傻、还是二傻,他的生父都是“傻”。
那时,叶德隆上户口可就费了不少的周折。叶老冒的腿脚不便,活了半辈子也没有离开过上山村;大傻、二傻、以及那个又聋又哑的女人,根本上不得台面,叶德隆的户口只能由村干部代劳。
时任村支书叶文明根本不屑办这一件事情,也是村长叶永盾念在同房的份上,出面解决了这一件事情。负责办理此事的户籍民警也为难,有干系的人一个都没有到场,而且叶德隆也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种,最后也是鉴于此事的特殊,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式,并将叶德隆落户到大傻的名下。
换一句话说,叶德隆到底是不是大傻的种,还有待考究。
当然了,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有谁会去较这个真。
叶老冒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下地劳动本就是一件难事,后来又摊上一大家子只吃不做的主,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
也是这样,他的这个家,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家。
白天,夜里瞎游荡的大傻和二傻,窝在满是跳蚤臭虫的床上呼呼大睡。
他那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婆,就坐在倒塌了一半的破院墙上,对着过往行人痴痴地笑,发癫的时候还会追着行人打骂,最后据说是被活活饿死。
还有,他那又聋又哑的儿媳妇,虽说是正常一点,怎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精神也慢慢变得恍惚。她的两个男人是夜里瞎游荡,她倒反其道而行,只要不刮风下雨,村头村尾哪里都能看到一身破破烂烂的恍惚女人……
这样一个家庭,生计全靠身体有缺陷的叶老冒一人苦苦地支撑着,可谓是破落不堪。
家里,半人深的米缸,时常是见底的;鸡鸭倒是喂了几只,若不是散养在外,有一些昆虫养着,估计瘦得只剩下鸡架子。
院门口的烂泥潭里永远趴着两只无精打采的猪,估计是缺少吃喝,连路也走不动。
别人家的地瓜堆满了地窖,还有节余晒制一些地瓜干、地瓜粉,可他家别说是够不够吃,就凭叶老冒的腿脚,能有一点收成已经算是万幸了……
一家好几口,几乎是食不果腹。但一家好几口没有一个是正常的,饿着、饿着,也就饿成习惯了。
反正又不会下地劳动,饿就饿着呗。
这样一个情况,若是有什么亲戚相帮扶一把,倒也不至于如此凄惨。可是,不管是叶老冒自家的亲戚,还是他老婆或儿媳妇的娘家亲戚,任谁对他们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一年到头几乎看不到有谁过来串门,红白喜事也几乎没有走动。
就像是叶老冒那个据说被活活饿死的痴傻老婆,死的时候连一个亲戚上门都没有,最后连怎么埋的、埋在哪里了,都是一个谜。
据说知道这一件事情的,只有叶老冒和叶金水两个人。
也没有人会关心这样一个痴傻的老女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怎么埋的,又到底往哪里埋了。她就像是一个从来没有出现在人世间的人,也就是人们从她家门口路过之时,才会想起那个疯婆子消失了。
后来,左邻右舍出于同情,才慢慢地给了一些帮助。但这样的帮助近乎施舍,甚至连施舍都不如——那些往叶老冒家里送的东西,几乎都是快吃用不了的东西,不是存放了太久的米面,就是扔了也是扔了的旧衣物被服……
这样的情况,直到叶老冒一家被定性为困难户,以及叶老冒被“抬举”到石顶宫之后,才逐渐有了改善。
也别说,好像是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又好像是慈悲为怀、渡苦渡难的石顶真仙开了法眼,这个叶老冒一进石顶宫,居然很快就“得道”了。
也许是天赋异禀,叶老冒很快就把“石顶宫三十二灵签”牢记在心,而且还学会了不少的咒语,往那一站、嘴巴一张,神神鬼鬼之话就脱口而出,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道行高深,都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简直都快成了叶金水的“首席大弟子”了。
随着叶金水对他信任的加深,他在这一条道上也是越走越顺畅,不仅默契地配合着叶金水唬弄那些不知道深浅的信徒,还经常和叶金水演双簧,甚至是传达叶金水的“罚旨”——很多情况之下,叶金水这个石顶宫“掌门人”不好出面说的话、做的事,全都是由叶老冒代劳。
不过,即便是如此,利益分配的权利完全掌握在叶金水的手里,叶老冒也仅仅只是得到了叶金水类似于施舍的仨瓜俩枣。他除了能够在石顶宫混一口饱饭吃,除了能够带回一些叶金水看不上的东西,倒也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这个家,真正的希望只有在叶德隆的身上。
叶德隆是这个家唯一的正常人,不论是身体,还是头脑。
他那个又聋又哑、后来又精神恍惚的妈,生下他之后,就被送去结扎。当然了,这个出发点是好的,鉴于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万一她生下什么不正常的孩子,那岂不是连累了自家,又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所以,叶德隆就成了独苗。
若是生活在别的正常家庭,作为宝贝独苗的叶德隆,肯定要得到小皇帝一般的待遇,爷爷奶奶宠、爸爸妈妈爱,可偏偏他要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
他那分不清谁才是他真正父亲的大傻、二傻,脑子里如何能有儿子这个概念?他那精神恍惚的妈妈,根本不是一个能照顾孩子的人;还有,唯一正常一些的叶老冒,怕也是指望不上……
叶德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成长的。
长大一些,家里没有人能够照顾他,他就像是家里那几只散养的鸡鸭一样,也就只有个别心地善良的邻居,偶尔会把他领进家里,给他一点吃喝的东西。
但是,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几乎没有人能够善待叶德隆。年龄大的,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