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下一步研究计划-《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陈长河听完李隆飞这一长串话,脸上先是错愕,继而又变化为感动和一丝不好意思。

  “李教授,您这话真是折煞我了。能得到您的赏识,是我的荣幸。签名绝对没问题,您能喜欢,我真的很高兴。”

  “我对此事倒是没什么关注,是与李教授见面后,听他讲起,才知道这事。”

  此时,庄志宏感叹道:“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我原以为你能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还经商、扶贫、管理经济研究中心,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也肯定非常忙碌了。

  想不到,你在百忙之中,竟然还能抽出时间来写小说,还是不止一部长篇小说……

  长河,你这时间管理的能力,实在是令人惊叹啊!”

  “庄教授过奖了。”

  陈长河连忙谦虚地摆摆手,解释道:“那些小说大多是前几年读书和创业初期,利用零碎时间写的。

  近两年确实事务繁杂,无论是研究中心的工作,还是商业、扶贫,都占用了大量精力,我已经很久没有动笔搞创作了,实在惭愧。”

  李隆飞闻言,打趣道:“看来是学术研究耽误了多部世界文学名着的诞生啊!”

  不过随即,他又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认真而赞赏,“当然,你选择学术道路,同样意义重大。

  你这次提出的‘基于设计的因果推断’新范式,在国际学界反响非常热烈。

  我的不少欧美业界朋友都在讨论这篇论文,很多人已经开始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应用和拓展了……”

  将陈长河的论文称赞一番后,他又好奇道:“陈主任,在取得了这样一个开创性的成果之后,你接下来计划朝哪个方向深入呢?

  我相信,学界,尤其是国内学界,可都等着看你的下一步动作呢!”

  听到这个问题,庄志宏也看向陈长河。

  在二人的注视下,陈长河略作沉思。

  而后缓缓开口:“关于下一步的研究,我的初步构想是,不会完全离开‘因果推断’这个核心战场,但希望赋予它一个更动态的视角。”

  他阐述道:“我目前正在思考,如何将这种新范式与时间序列分析,尤其是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进行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我称之为‘基于设计的动态因果推断’。

  比如,我们如何更精确地评估一项持续性政策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动态处理效应?

  如何识别和估计当政策干预本身随时间变化,或者经济个体可以选择进入或退出处理状态时的因果效应?”

  他看着李隆飞,真诚道:“李教授,您是世界顶尖的时间序列分析专家,我后续肯定需要向您多多请教,还请您不吝赐教。”

  “好!”

  李隆飞是个性格直爽的人,闻言立即显现出浓厚的探讨兴趣,兴致勃勃道:“将因果推断从静态的横截面数据,推向动态的面板乃至时间序列数据,这绝对是下一个前沿!

  你提到的‘动态处理效应’和‘选择性进入退出’,这正是在评估许多长期经济政策时最棘手、也最真实的问题,传统的模型确实对此束手束脚!”

  他看向陈长河的目光充满了期许,语气热切地说:“这其中的理论挑战非常大,尤其是在大样本理论的构建上,如何处理时序依赖性、如何确立新的识别条件,都是硬骨头。

  但是,这个方向的价值无可估量!

  陈主任,你能敏锐地抓住这个问题,并提出‘基于设计的动态因果推断’这样的框架,这份洞察力,了不得!”

  说着,他大手一挥,非常爽快且真诚地说道:“至于什么请教不请教的,太见外了!

  能参与到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研究方向中来,也是我的荣幸。

  在云海这几天,我们必须要找时间深入探讨!

  你有什么初步的想法、遇到的难题,我们随时沟通。

  我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总之,我很期待与你共同攻克这个难题!”

  这时,一直含笑倾听的庄志宏教授也开口了:“长河的这个思路,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精进,更是一种研究视野的升华。

  它让因果推断这门工具,能够去解读更复杂、更贴近现实世界运作方式的经济过程,而不再是停留在实验室般的理想环境……”

  他看向陈李二人,笑呵呵地总结道:“你们一个是提出了开创性的构想,一个是在此领域的顶尖专家。

  长河,隆飞,我看你们二位在此事上,大有合作的空间。

  这或许不仅能催生出一系列重量级的成果,更能为我们理解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动态经济变革,提供一套强有力的新工具。我很看好这个方向!”

  三人聊了一路。

  车辆抵达金丽酒店,陈长河陪着庄志宏和李隆飞上楼,请他们先好好休息一下,缓解一路奔波的疲惫。

  离开酒店后,陈长河返回经济研究中心。

  这一天,各方嘉宾都会陆续抵达云海市。

  但绝大部分嘉宾,由罗志旺、胡春梅等人去迎接即可,无需他亲自去接站。

  只有下午,从京城而来的火车抵达时,他又去了趟火车站,迎接了从京城而来的诸位学者。

  比如……

  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经济研究》主编程宗源。

  清园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周。

  京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翟兰。

  等等。

  ……

  当天晚上,按照会务组的预先安排,并未举行统一的大型晚宴。

  大家自行在酒店里走动、交流。

  酒店的几个餐厅、咖啡厅和公共休息区内,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学者聚在一起,或是互作介绍,或是热络地攀谈,气氛热烈。

  陈长河也来到了酒店。

  他没有大张旗鼓,而是自然地融入各个小圈子之中。

  先是与以前见过面的学者们寒暄一番。

  又与几位神交已久、但一直靠电话和书信联系的学者见了面,彼此都笑着感慨“终于见到真人了”。

  随后,在一些熟人的引荐下,又认识了不少此前只是互相读过文章、知其名而未见其人的同行。

  当然,也有许多怀着仰慕之情主动上前打招呼的年轻学者和博士生。

  陈长河都一一客气地回应,没有丝毫架子,令众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