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化缘-《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钟振源闻言,脸上立刻露出苦笑:“长河啊,你是不清楚情况。

  前段时间为了扩建图书馆和提高教职工待遇,我刚从上面磨下来一笔不小的拨款。

  这还没过多久,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去开口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得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考虑。”

  说完,他略作思索,咬牙道:“这样吧!学校再困难,我也给你挤出一点来!

  在原定的300万基础上,我再给你追加30万!

  总共330万!

  这真的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再多,我这个校长也没法跟其他班子同志交代了!”

  陈长河听到只增加了30万,心里清楚,这恐怕确实是钟振源在当前条件下能争取到的最大额度了。

  “好吧!”

  陈长河长叹一声:“唉……校长,330万……距离我们的实际需求还是差了一大截。

  不过,我也理解学校和您的难处。

  好吧,330万就330万!

  请校长放心,我们中心上下一定会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力争用有限的资源做出突出的成果,绝不辜负您和学校的信任与支持!”

  看到陈长河终于松口,钟振源也暗暗松了口气。

  他脸上露出欣慰笑容:“这就对了!

  长河,我相信你的能力!

  你们中心先拿着这330万把架子搭起来,把火烧旺。

  等你们做出了看得见的成绩,我到时候再拿着你们的成果去向上级汇报,争取后续资金也就更有底气了!”

  “请校长放心!”

  陈长河站直身体,语气郑重:“我们一定尽快打开局面,用实际成果向学校证明这笔投入的价值!”

  离开校长办公室,陈长河看着手里330万的批条,心情平静。

  他早就料到学校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这330万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支持,表明校方的态度。

  真正的资金缺口,必须靠他自己来解决。

  他没有丝毫耽搁,回到经济研究中心,立刻拿出一份文件,叫上了罗志旺:“罗主任,准备一下,我们出去跑一圈。”

  “咱们这是要去?”

  “化缘。”

  陈长河将一份名单递给罗志旺,“这些都是之前与我们中心合作过,并且在我们的建议和方案中明显受益的区县和企业,我们去找它们的领导聊聊。”

  罗志旺立刻明白了陈长河的意图。

  这是要借助中心过往积累的声誉和实实在在的“政绩”、“业绩”,去争取地方和企业的支持。

  他的精神一振:“好!我马上准备材料!把我们在这些地方和企业的成功案例和数据都带上!”

  在沧明区政府,陈长河面对现任区委书记、柴明安在任时的区长,语重心长:“王书记,自从1991年,在国家颁布国企改革政策之前,我们中心便开始与沧明区开展合作,帮助沧明区进行了国企改革、产业升级、招商引资、干部培训等工作。

  据我们跟进了解,这些合作为沧明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中心现在致力于打造更先进的经济研究平台,未来能为地方提供的决策支持将更加精准、前瞻。当然,这需要投入……”

  到了临海区,见到柴斌,他直接开门见山:“柴书记,我们中心打算全面建设升级,缺钱了,找您化点缘……”

  面对那些曾经在中心帮助下完成转型、效益蒸蒸日上的企业负责人,陈长河的话就会委婉一些:“贵厂当年陷入困境,是我们中心的诊断和方案让企业走出艰难局面、重获新生并发展壮大。

  如今我们中心要升级换代,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像您这样有远见、知恩图报的企业家支持。

  这不仅是捐助,更是一种对未来、对更优质智库资源的战略性投资。

  中心发展得越好,未来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的顶层设计和风险预警能力就越强……”

  陈长河的名字,加上经济研究中心过去几年实实在在、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就是他最好的敲门砖和说服工具。

  他所描绘的关于未来研究中心的蓝图,不仅宏大,更与这些地区和企业的未来发展休戚相关。

  这一圈“化缘”跑下来,效果显着。

  多个区县和企业既有对过去帮助的真心回报,也有对未来潜在价值的提前投资,都表达了支持意向。

  另外还有主动找上门捐款的。

  广山县政府和常青县政府在得知消息后,为了表示对陈长河及经济研究中心过往帮助的感谢,要为中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

  陈长河觉着柴明安过去和经济研究中心没有直接合作,没去找他化缘。

  但柴明安得知消息后,还是主动登门,送上了50万捐款,顺便正式邀请陈长河和沈麦麦参加他与姜悦的订婚宴。

  “我也支持你们一下。”

  柴明安离开后,沈麦麦笑吟吟道:“把你们中心的财务账号给我,明天我让公司财务给你们划拨过去100万。”

  就这样。

  少则五万十万,多则上百万。

  到了7月1号,财务科谭苑杰喜气洋洋地向陈长河汇报:“主任,我们汇总了一下这段时间收到的捐款,已经有400多万了。

  另外还有几个企业承诺了捐款金额,三天内就会把款汇过来……

  全部加起来,能有500万!”

  “好。”

  陈长河含笑点头:“500万,加上学校拨款,一共有800多万,很多工作就可以开始实施了。”

  他估算过第一步的费用。

  成立“计量经济学研究室”,大概需要350万资金,用于购买计算机、软件,以及招聘教授或博士生。

  建设“全国微观经济数据库”,前期大概需要200万,用于问卷设计、人员培训、实地调查、首批国企历史数据电子化、家庭调查数据录入与清洗等工作。

  建设“经济文献数据库”,前期大概需要300万,用于海外学术期刊数据库的采购,以及国内文献数字化工程。

  有了这800多万,这三项工作,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了。

  至于它们的后续开销,以及人才吸引方面的投资,那就由他来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