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股票清仓,投资计划-《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先生,您的永晟钢管已经全部清仓,所有款项均已经汇入您所绑定的银行账户了。”

  申城的某个证券公司营业部里。

  陈长河完成了最后一只股票的清仓操作。

  他走出银行,在沈麦麦和陈长江的陪伴下来到车里,掏出账本把这次的金额数据记下,然后把账本上面那些金额数据全都累加起来,得出了最终金额。

  5.58亿。

  17.6%的收益率。

  虽然比起上次那1000万的收益率要稍低一些。

  但依然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

  另外,他还清仓了奖教奖学基金的800万股票。

  这些股票由于买的时间比较晚,上涨幅度没有那么恐怖,但平均涨幅还是达到了50%,800万变成了1200万。

  基金的钱,全都存到了基金账户里,陈长河暂时不打算操作。

  但自己这5个多亿,加上此前积攒的存款,一共6亿多,他准备花一花。

  具体怎么花,陈长河已经做好了安排。

  第一,在浦东新区买地。

  现如今,国家已经正式批复成立浦东新区,这里的地皮价格已经开始快速上涨。

  相比较两三年前的地价,上涨幅度很大。

  但即便如此,浦东新区的地皮,还有特别大的上涨空间。

  不提未来,只说从1992-1995,三年里的涨幅就可以达到300%-500%。

  因此,现在从浦东新区买地皮,将来寻找合适的机会卖掉,无疑是一种非常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

  核心商业区域的地皮,有很多集团、大佬、二代们盯着,陈长河不准备和他们争抢。

  他的目标是核心商业区域之外的工业用地。

  打算用2亿资金,拿下一批工业用地。

  当然,如果在此过程中,能够结识到一些大佬二代们,并参与到核心商业区域的地皮投资,那就更好了。

  第二,投资浦展银行。

  当前,浦展银行正在筹备成立,计划注册本金为10亿。

  他打算投资5000万-1亿进去,拿下浦展银行5%-10%的股份。

  当然,如果能够多拿一些股份就更好了。

  第三,南岛房地产投资。

  现如今,正是南岛房地产投资火爆的时期,也是南岛房地产的泡沫期,整个南岛地区盛行“炒楼花”热潮,地皮和楼盘的价格急速上涨,已经达到了一种非理性的疯狂状态。

  数据层面。

  在这个仅有600多万人口的岛屿上,房地产公司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多家,平均每四五百人一家房企。

  在这个京城的平均房价还不到每平米2000元的时候,南岛的房价已经达到了每平米3000元以上!

  而仅仅在1991年,这里的平均房价还只有1400元。

  一年半的时间里,房价上涨了一倍多!

  地皮价格的上涨幅度更加恐怖,1991年仅为每亩几十万,现在已经达到了每亩200-300万元。

  但这远不是南岛房地产泡沫的高峰期。

  它最疯狂的时候,要到1993年6月份。

  那时,整个南岛的平均房价将会达到每平米6000元以上,地皮价格达到每亩500万元以上。

  场景层面。

  如今的南岛是全民炒楼,就连政府都在“击鼓传花”。

  “要挣钱,到南岛;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口号。

  没有规划、没有图纸、没有产权,只靠一张“楼花合同”就能炒卖。

  银行成了提款机,开发商用还没盖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再拿地、再抵押、再炒。

  信托公司、信用社、券商全都下场、齐聚海南,“共襄盛举”。

  此时的南岛房地产,已经不是能用“炒房热”来形容的了,而是进入了一种“集体癫狂”的状况。

  比申城的股市还要癫狂。

  并且恶果更加严重——它直接引发了1993年的南岛房地产泡沫,600栋烂尾楼、800亿坏账、95%房企倒闭的代价,给参与者和政府上了第一堂“房地产泡沫课”。

  后来,政府用了多年时间,才让南岛的经济状况得以缓慢恢复。

  对于南岛的这种情况。

  陈长河早在今年10月份进京开会时,就已经隐晦地提出了担忧的观点,并与一些经济学家、机关领导交换过意见。

  当时他的想法是,希望可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但交流过后,他发现,其实已经有不少“明智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状况,并且预判到了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只不过,对于“集体癫狂”的南岛,大家都深感无能为力。

  他们在报纸上发文提个醒,是没有意义的,没人会听。

  这件事情,必须得最高决策层来下达命令,而且是那种意见明确、雷厉风行的死命令,才能起到作用。

  而最高层的想法,现在是摇摆不定的。

  等到想法确定,决策的制定和下达,又需要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

  这个过程,即便他参与进去,提几次建议,把决策下达时间往前推进几天,也没什么意义。

  与其费力去做这件事情,倒不如自己直接涉足进去,趁着泡沫幻灭之前捞一把,挣了钱,把钱用在利国利民的其他方面。

  于是,他决定拿出一个亿资金,去南岛炒楼花,等到明年5、6月份出手。

  预计,到时候,这些钱可以变成2亿左右。

  除了以上三点,他准备再拿2亿左右资金,投资云海市几家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未来发展前景不错的企业。

  通过这四种方式,花光6亿资产,手头剩个两三千万,足够应对不时之需就可以了。

  反正,他们还有许多其他经济来源。

  他的版税分成和音乐专辑分成、奶茶店的收入、鸿星电器的分红、明年食品饮料公司开业后的盈利收入……等等。

  再加上老家食品厂的收入。

  他们肯定是不会缺钱的。

  真缺了,也无所谓,卖掉一部分资产就可以嘛,无非就是损失部分预期收益。

  但与此同时,缺钱也意味着他会有收益更高,或者极具社会价值的投资项目。

  这部分损失掉的预期收益,自然会从其他方面弥补回来,甚至超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