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实则爱慕虚荣-《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出租车停在奶茶店门口。

  陈长河戴着口罩,从出租车上下来。

  司机同时从驾驶位下来,热情地跑到后面,帮他把后备箱里的行李箱取出来:“您拿好!”

  “谢谢师傅。”

  陈长河接过行李箱,背起书包,走进店里。

  只见此时的店里,乌泱泱一片人。

  大部分人是在排队买饮料,可以听到他们点单奶茶、柠檬水、酸梅汤的声音,也可以看到陈长江等人都在忙碌。

  忙碌的店员不止是原有的三个人,还多了两个人。

  两个人他都认识。

  一个是姜悦的嫂子,吴梦娟。

  还一个是自己本村的陈秀秀。

  相比陈长江和三位店员,她俩的动作要生疏不少,显然是刚开始学习。

  店里除了那些排队的人之外,还有许多手里捧着饮料,或者空着手的人。

  他们有的坐在桌子周围,有的在空地上站着,三三两两地聊着天。

  而在这些聊天的人里,陈长河竟然看到了孙国栋。

  “同学,你是来找陈长河的?”

  孙国栋手里拿着一杯柠檬水,问一名男生。

  “是啊。”

  男生点点头:“我是从云海大学来的,你呢?”

  “我就是江北大学的,而且是陈长河的同班同学。”

  “哎呦,真羡慕你有这么一位同学!”

  “还好还好……其实我们班的其他人也都很优秀,尤其是一个叫孙国栋的,不比陈长河差多少。”

  “是吗?你们江北大学可真是藏龙卧虎啊!”

  “还行吧。我说同学,你找陈长河,是想做什么?”

  “我还想让他给我签个名,写两句加油鼓励的话。同学,你知不知道陈长河什么时候会来店里呀?”

  “这我还真不知道。”

  孙国栋摇摇头:“不过兄弟,我劝你,以后如果想喝奶茶了,倒是可以借着来买奶茶的机会看看陈长河在不在这里。如果是专门来找陈长河,真没必要。”

  “为什么?”男生不解。

  “前几天,我们这些江北大学的学生,也都成群结队地来找陈长河,后来我们学校就发公告了,老师告诉我们这么做不好,所以这几天,我们江北大学的人已经不来找他了。”

  “这么做不好……为什么?”

  “一是会影响人家店里做生意。二是会影响陈长河的生活和学习研究。”

  孙国栋语重心长道:“三是,我们这些学生既然要把陈长河视作榜样,就应该学习他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精神,并直接付诸于行动。

  而不是嘴上喊着要向陈长河学习,奔波数次求得一个签名和几句鼓励,回去向同学朋友炫耀一番,便将签名束之高阁、把鼓励抛之脑后,继续我行我素。

  这种看似追求知识、实则爱慕虚荣的行为,实在不可取,你说对不对?”

  “这……”

  男生被他说得红了耳朵,尴尬道:“惭愧,惭愧……”

  “无需惭愧。”

  孙国栋拍拍男生的肩:“以前只是没有人告诉你这些道理,现在我告诉你了,相信你就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明白,明白!”

  男生连连点头:“我买杯奶茶就走,以后不来打扰了……”

  说罢,乖乖跑去后面排队了。

  孙国栋满意一笑,将目光投向不远处两个正在谈论陈长河的女生,走上前去:“同学,你们是哪个学校的?”

  好兄弟啊。

  陈长河在心里默叹一声。

  提着行李箱上楼。

  “哎哎哎——”

  正在招待顾客的陈长江眼睛余光突然瞥到有人要上楼,连忙高声大喊:“那位同学,你——”

  话没说完。

  他突然认出了陈长河的背影,连忙闭上了嘴巴,将目光投向柜台前的女生:“美女,你刚才说要什么来着?柠檬水,加冰,是吗?”

  “……”

  女生沉默两秒:“靓仔,我要的是一杯酸梅汤和一杯珍珠奶茶,都不加冰。”

  “骚瑞骚瑞,马上做,挼爱特闹!”

  陈长江说着自己最近刚学会的英文,继续忙碌起来。

  陈长河拎着行李箱上了楼,来到卧室门口,敲了敲门。

  噔噔噔……

  里面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门打开了。

  “长河——”

  沈麦麦扑进了他的怀里。

  “你怎么知道是我,不是其他人?”

  陈长河摘下口罩,抚摸着她的头发,笑呵呵问道。

  他想给沈麦麦一个惊喜,所以没有告诉她,自己今天会回来。

  “我一听脚步,就听出来了。”

  沈麦麦依偎在他怀里,声音饱含思念:“你和他们的脚步声不一样。”

  陈长河心头一阵暖意,抱了抱她:“进屋说话吧。”

  “嗯。”

  二人进了屋,陈长河将沈麦麦抱在怀里,让她坐在自己腿上,在她的小嘴上轻轻啄了一下:“半个月没见,想不想我呀?”

  沈麦麦没说话。

  只是双手绕住他的脖子,用热吻回答。

  唇舌痴缠一番,二人又相拥着互道绵绵情话,倾诉衷肠。

  片刻后,才聊起正事。

  陈长河把自己在京城里发生的事情讲了讲。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

  前几天都在开研讨会,后面在买房子,中间夹着一个探望顾晓颖和李曼的事。

  很快就讲完了。

  但沈麦麦要讲的就多了。

  “你是不知道,一个星期以前,咱店里可热闹啦。”

  “店里挤满了人,根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店外面也有很多人,既有学生,也有社会群众,还有媒体记者……”

  “很多媒体都想采访你,我说你还没回来,他们就要采访我。”

  “我接受了几次采访,简单说了几句,后来发现这些记者问得越来越多,简直恨不得把咱们的情况扒个底朝天,就干脆也不接受采访了。”

  “他们见你一直不回来,或者觉得你是回来了但躲起来了,来的就越来越少了,到今天一个也没来。”

  “学生来的也少了。”

  “江北大学这边,钟校长下令了,让学生都不要来打扰店里的正常经营,不要打扰你。”

  “至于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群众,我们就只能劝导了。雷哥他们三个,还有李正阳、吴钰他们,谁有空了就会来这里待一会儿,劝那些来找你的人离开……”

  她把这段时间的盛况向陈长河讲述一番,眉眼间既有苦恼无奈,也有骄傲自豪。

  “还好我推迟了几天才回来。”

  陈长河笑道:“接下来,我再低调一段时间,绝大部分人就会渐渐把我抛之脑后了。”

  说起来。

  开店、救人立功、给杨玉莹写歌、参加研讨会的事情,如果分开来一次次被媒体报道,那么他的热度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

  但扎堆报道的情况下。

  媒体和大众更关注他参加研讨会、被一群专家教授誉为天才的事情,因为这种“学问”上的成就,往往是最受人尊崇的。

  相比之下,开店、写歌、救人这些事,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只是在“天才”的基础上,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更加“全能”、“完美”的天才。

  因此。

  大众对他的关注来的迅猛。

  等到热度褪去后,也会消停地彻底。

  不会今天被爆出了这,明天被爆出了那,而一个劲地被报道、被打扰。

  聊完这事,沈麦麦又说,前两天吴玉玺打来电话,说《诛魔》的繁体版又加印了,让陈长河回来去领版税分成。

  “不错,刚花出去一笔,这又有进账了。”

  陈长河笑笑,问起别的事:“我看到娟姐和秀秀在楼下,她们什么时候来的?”

  “昨天刚到的。”

  沈麦麦说道:“云海大学和江北工业学院的店在11号开业了,受到你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这奶茶店是咱开的,很多人去照顾生意,营收很不错,两个店的日利润都能有300以上。

  观海苑的店已经装修好了,计划下个月1号开业,我提前联系了娟姐,让她过来学习学习,熟悉一下工作。

  我的想法是,她年龄大点,如果学好了,可以让她当店长,管理那些小年轻。

  秀秀是前几天来找我的,说是觉着跟着咱们干,比待在厂里更好,我就让她留下了。”

  “玉珍呢?”

  陈长河问道,说的是同村的另外一个女孩,陈玉珍。

  “玉珍也来了,她俩一块儿来的,还带了一个在厂里认识的朋友,叫何燕。”

  沈麦麦说道:“我让玉珍和何燕在吕青那边学习,将来让她仨跟着娟姐去观海苑店干。过两天,再招聘一批和她们倒班的员工,培训几天后就开业上岗了。”

  “秀秀她们住哪里?”

  “就长江之前住的那个出租屋,短租了半个月。”

  沈麦麦说道:“回头我帮她们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找个出租屋,让她们住一块儿,互相有个照应。等咱们观海苑的房子装修好了,可以拿出来一套,让她们去住。”

  “这就不用了。”

  陈长河摇摇头:“公是公私是私,要分清楚。

  强子是个特例,一是让他给长江作伴,二是我想着重教教他、培养一下。

  秀秀和玉珍,咱们当然可以特别关照,但没必要到那种程度。

  帮忙找个环境条件不错的出租屋,还给付租金,就已经相当到位了,不需要把自家房子拿出来给她们当员工宿舍。

  而且从经济角度来说,把房租高昂的观海苑房子拿去当员工宿舍,也不划算。”

  “明白了。”

  沈麦麦轻轻点头:“那我给她们找个可以长租的房子当宿舍。”

  “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陈长河问。

  “柴书记已经调到沧明区了。”

  沈麦麦说道:“明安往家里来了一趟,记下了咱家的电话号码,柴书记给我打过一个电话,简单聊了几句,说等你回来了,打电话告诉他一声,他来拜访你。”

  “别别别。”

  陈长河笑道:“且不提他是区委书记,我是学生。

  就以咱们两家的私交来说,他是长辈,我是晚辈,也不能让他来拜访我。

  这样……明天我有事,后天吧,或者大后天,咱俩直接去沧明区,到了之后给他打电话,去他家里拜访就得了。”

  “好。”

  沈麦麦点点头,又笑道:“你不让柴书记来这里,可咱们常青县的县领导和咱们杨柳镇的镇领导,却去家里慰问大爷大娘了。

  他们说你为家乡增光添彩了,感谢大爷大娘培养出了你这么一个优秀人才,还给家里留下了几百块的慰问金。

  我爸说,原本他们的豆制品厂,有几个承包后因为作风懒散磨洋工被开除的原职工,前些天一直在找茬闹事,要求恢复工作。

  但自从县领导去了咱家后,那些人全都消失不见了,一个比一个老实。”

  “肯定是有人找他们进行亲切谈话了。”

  陈长河笑道:“豆制品厂已经开工了吗?”

  “开工了。”

  沈麦麦说道:“明安帮着联系了销路,不仅有咱们本县的,还有周边区县的,现在每天产的豆皮和豆筋都能销出去,一天有上百块的纯利润。

  至于辣片和辣条,大娘和我妈按照你的配方试做了几次,刚开始做做辣油的时候把握不好火候,导致做出来的辣片辣条口感不好。

  最近两天,她们才刚总结出来经验,做得口味好了,打算在厂子门口摆摊卖一卖,看看效果。”

  “挺好。”

  陈长河笑道:“四位长辈估计是没时间来云海市玩了,等到7月份小敏放假了,咱俩回去一趟,把小敏接来玩一段时间,顺便也回去看看家里的情况。”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