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歌曲价格-《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不知吴总找我,有何贵干?”

  陈长河惦记着早点回去陪沈麦麦,便不想说一些弯弯绕绕的客套话,直截了当地问道。

  “陈同学这行事做派,倒是个爽快人。”

  吴建榜呵呵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欣赏。

  一个学生,在他这个公司老总、庄思萍这个主任老师、杨岗俪这个大美女面前,还能如此淡定从容,并且主动去掌控话题。

  这份沉稳心性,太难得了!

  “既然陈同学这么干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

  吴建榜笑呵呵道:“实不相瞒,我是受到你们庄主任相邀,特意来这里听你那首《牵手》的。

  本想着如果这首歌不错,我就把它买下来,交给岗岗唱。

  但没想到,来了之后才发现,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

  “吴总说的是,《最浪漫的事》?”

  陈长河笑问道:“您是打算,买下这两首歌?”

  “没错,我想买下它们!”

  吴建榜笑道:“但,又不仅于此!

  我想把你签下来,把你当作像岗岗一样的核心歌手进行全力培养,把你打造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

  “谢谢吴总的青睐,不过……。”

  陈长河打断了吴建榜的话,笑道:“咱们还是仅谈一下这两首歌买卖的事情,就可以了。”

  “嗯?”

  吴建榜一怔,诧异道:“你是不想当明星?还是不相信我说的话?”

  “吴总和贵公司的实力和诚意,我毫不怀疑。”

  陈长河淡淡一笑:“但很抱歉,我对于做歌手、当明星,并没有什么兴趣。”

  “为什么?”

  吴建榜好奇道:“当明星多好啊,不仅风风光光,可以去全国各地、各种舞台上面演唱,还会有许多的歌迷朋友……”

  “我还是个学生。”

  陈长河再次打断他的话,摇头笑道:“学生嘛,自然要以学业为重,做歌手、当明星,会严重影响我的学业,我担心回头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可是,做明星的收入,可比你去单位工作高多了……”

  “我志不在此。”

  陈长河的手一摆:“吴总不必再劝了。”

  这话说得有种不容置喙的意味。

  吴建榜不好再劝,只能点点头:“既然如此,做歌手的事情就以后再谈,今天先谈谈这两首歌。”

  他还有些不甘心。

  因此并没有把话说死。

  说到歌曲,他已经考虑好了价格。

  便说道:“我们公司打算以每首3000块钱的价格,买下你的这两首歌,不知你意下如何?”

  在他看来。

  一个学生,听到3000块钱的价格后,会震惊、会激动、会惊喜,甚至会有些不知所措。

  但很可惜,这些反应,在陈长河身上,统统没有表现出来。

  陈长河只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口茶水,微笑道:“吴总还算大方,没有看在我是个穷学生的份上,就刻意压价忽悠我。”

  每首歌3000块钱的价格,放在这个年代,绝对不低了。

  因为,在国内,音乐创作者们的生存环境,一向不怎么样。

  国内更注重台前的表演,绝大部分的关注和利益都被歌手及其幕后团队公司拿走了。

  歌曲的词曲作者,能够获得的利益少之又少。

  在这个年代,一首质量尚可的歌曲,能卖几百块钱,就很不错了。

  能卖到上千块价格的歌曲,只有很少一部分。

  包括后世,也是一样,很多歌曲都是大白菜价格卖出去的,甚至一些水准之上的歌曲,所售价格也不高。

  举个例子。

  1998年,汪半壁由于生活困顿,将自己创作的歌曲《等待》,卖给了歌手黄琪珊。

  毋庸置疑,这是一首好歌。

  并且,当时的王半壁,并不是初出茅庐、毫无名气的新人。

  而已经是乐队主唱,发行过两张专辑,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名气。

  这种情况下,《等待》卖了多少钱呢?

  6000块。

  那是1998年,而从1990到1998年,又是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一段时期。

  拿购买力来算的话,1990年的3000块钱,要比1998年的6000块钱购买力更高。

  因此,陈长河说吴建榜大方,绝非客套或是反讽,而是真心诚意的赞美。

  换作一个心黑的,开价每首100块钱,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