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晚会开始-《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家中,吴建榜让杨岗俪唱了两首歌,请庄思萍点评。

  “很好。”

  庄思萍点头道:“听起来有民歌的基础,是吗?”

  “对。”

  吴建榜点头道:“岗岗六岁开始表演,从86年开始主攻民族唱法,毕业后在西江省歌舞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到了羊州发展,签入了我们公司。”

  “整体偏向于小嗓,音色甜美温柔……

  这种嗓音最大的问题是气息和声压能否提供音色稳定的声音空间,许多人在这方面表现会有所欠缺。

  但小杨不错,有非常扎实的腹撑感,声音非常流畅、有节奏感。

  另外,她的嗓音和自身形象结合地特别好……”

  庄思萍点评一番后,又建议道:“有民歌的基础在,可以再加强学习一下混声能力。

  毕竟流行歌曲和民歌不同,演唱时需要弱化民歌的头腔比例,增加胸音核心的统一性,使音色更接近大众的听觉和平易近人,而不是民歌的非日常情感音色和语感……”

  随后,她认真地给杨岗俪上了一堂关于混声的声乐课。

  杨岗俪学的认真,吴建榜则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着。

  他把杨岗俪带过来,为的就是顺便让庄思萍指点指点杨岗俪。

  而庄思萍也明白这一点,教的尽心尽力。

  既是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也是觉得杨岗俪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材,起了惜才爱才之心。

  一直教到六点左右,三人出了家门,去附近饭店里吃了晚饭,来到了江北大学操场上。

  迎新晚会七点半开始,距离现在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了。

  操场上乌泱泱地好多人,在等着看晚会演出。

  这个年代电视尚未普及开来,也没有智能手机和网络,更没有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大家平时很少能够看到文艺表演。

  因此每年的迎新晚会,都会吸引许多师生前来观看,甚至江北大学附近的一些商户和村民都会来这里看表演。

  大家来的时候,都带着马扎和小凳子。

  到了操场上,找个位置坐下,三五成群地聊着天,等待着晚会开始。

  舞台正前方,摆放着上百个统一样式的凳子。

  这是特意给受邀前来的领导、老师,以及迎新晚会台前幕后的表演者和工作人员准备的。

  庄思萍带着吴建榜和杨岗俪,来到第二排坐下。

  第一排的位置,是给校领导、院长们准备的。

  以往每次迎新晚会,这些大领导们会有不少人前来观看,有的还带着家属一起来。

  但最近学校里发生了大事,这些大领导们还有没有心情来看节目,就不好说了。

  最起码直到现在,这第一排的位置还全部空着,一个人都没有。

  庄思萍已经年近五十了,只想着在音乐系主任的位置上干到退休,没有了往上爬的心思,无欲无求,自然不在乎上头的风波。

  坐下后,她和吴建榜聊着羊州那边老同事们的近况,等待晚会开始。

  七点半,迎新晚会准时开始。

  担任女主持的孙佳灵和与她搭档的男主持一起登台致辞。

  二人说了一段开场白后,介绍了第一个节目。

  随即,一个个节目开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