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汇报成果-《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咚咚~”

  财政局的局长办公室。

  陈爱军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见敲门声头也没抬:“进。”

  “陈局,给你看点好东西。”

  陈爱军一看来人是江振邦,放下手里的笔,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插排和蓝黑色热水壶上,面露疑惑:“这是啥玩意?”

  “都是我们厂的新产品,您先看看这插排!”

  江振邦将纯白色的大插排插在桌下的插座上,按下琴键式开关按钮,旁边的小灯泡亮起,让人一目了然,就明白这是通电了的。

  “这个插排和市面上的其他插排可不一样,我们开创性增加了按钮开关和过载保护装置,而且还加装了儿童保护门,能够有效防止小孩误插插孔,确保儿童的安全,这都是市面上普通插排不带的功能!别看它不起眼,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排,但至少包含了12个技术创新点,18项国家专利保护!”

  “那么厉害?”

  陈爱军惊奇地哦呦一声,研究一下插排上三孔和两孔结合方式,赞叹道:“确实不错,家里电器多的话啊,买一个这玩意很实用的,你这个可以同时连接好多个电器,加个按钮看起来也上档次不少!”

  “您再看看这个热水壶。”

  江振邦又把电热水壶放的插头插进了插排中,然后从暖瓶里倒了些温水进去。

  “这是烧水的?小家电?”

  “对。”江振邦按下了水壶把手上的按钮,下一刻,底座的指示灯亮起。

  因为热水壶内的水本身就有五十多度的样子,两人没说几句话,水壶里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很快便咕嘟咕嘟地响起来。

  不到一分钟,“嗒”的一声轻响,指示灯熄灭,水壶自动断电了。

  江振邦拎起壶身,给陈爱军的茶杯续上水。

  陈爱军端起茶杯,感受着掌心的温度,眼睛却一直盯着那个设计巧妙的水壶:“你这个水壶,水开了自动跳闸?”

  “没错,安全又方便。”

  江振邦进一步讲解:“这个电热水壶是我亲手画的设计图,锦红厂和奉阳工业学院联合研发的自主发明,这更了不得了,里面涉及了32项技术创新点,至少25个国家专利!”

  陈爱军狐疑:“你说的这些专利都申请下来没有?”

  江振邦道:“正在准备材料,争取明天就报到局里,由局里再向国家专利局递交。至于这些创新成果都是我母校的教授打过包票的,人家还指望这些发论文拿奖评职称呢!”

  “那就好!”

  陈爱军放下心来,站起身仔细端详,越看越满意:“好,好东西,这个东西很实用!”然后问江振邦:“你跟刘市长和夏常务他们说了吗?”

  江振邦呵呵笑:“没呢,您是我直管领导啊,有好消息我不得先跟您报喜嘛?”

  陈爱军知道他深得市长和书记看重,以至于和自己一样上了领导小组成员,听到江振邦说这话,心里很受用,但也知道他另有目的,笑眯眯道:“你没憋好屁,是不是没钱了?”

  江振邦如实道:“不多了,账上就剩下四万,想要复工复产至少要再追加五十万。”

  “五十万就够了?”

  “对,这两款产品虽然技术比较新,但难度并不大,再原有生产线进行一番改造就能量产,五十万主要是用来买材料。”

  江振邦解释完,笑着试探:“看您的意思咱们财政很富裕啊?五十万都不当回事了?”

  陈爱军笑了笑,没有回答,在江振邦连续追问了几句后,他才低声道:“和你也有关系,两个领导都用你那篇调研报告,向上面争取到了一些资金…我警告你,不许到处嘚瑟,更别提是我说的!”

  江振邦惊奇地追问是多少,但陈爱军没有回答具体数字,反而问:“按照你写的国企改革方案,你接下来是不是要对锦红厂进行公司化改革,从内部职工和社会资本进行股权融资了?”

  江振邦点头道:“如果这笔钱市财政不给拨,那我就得那么做了,而且并不难。”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大金主,都看好这两款产品的市场,表达了对锦红厂的投资意愿,但这就涉及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了…需要请示领导,关于锦红厂,到底怎么个改法?”

  陈爱军略有些奇怪:“那方案就是你自己写的,市里也过会同意了,怎么轮到你当上厂长,又开始……”

  江振邦打断反问:“陈局,您也在国营厂工作过,有做企业的经验。您觉得这两款产品量产后销路如何?能不能让锦红厂起死回生?锦红厂真的有必要向外融资吗?”

  江振邦三连问,让陈爱军眉头微皱,认真地看了他两眼。

  随后,陈局长默默拿起了电话,拨通市府办的号码后,通话两句,挂了电话。

  “走吧,带上产品,跟市长他们报喜去。”

  江振邦把产品装进袋子,跟着陈爱军上了市政府主楼的四楼,同李青松打了声招呼,二人直接到了刘学义的办公室。

  “来了?”

  夏朗也在这,跟他们打了声招呼,目光落在大布袋子:“你拎的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我们锦红厂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两样新产品,预计一共会获得43项国家专利保护,没准还能拿个什么科技创新奖!”

  江振邦笑呵呵地说着,然后在刘学义和夏朗的目光下,拿出插排和电热水壶,挨个介绍了一番,又在桌子中央又一次表演了“三分钟速热”,两位领导的表情和陈爱军如出一辙,惊奇又赞赏。

  刘学义针对插排和水壶的生产成本与定价提出了疑问,江振邦一一回答了。

  夏朗研究着水壶的底座,连连点头:“不错不错,你要是能量产,我第一个买了,就放在办公室,这个比那傻大笨的热水壶方便多了!”

  陈爱军汇报:“量产的话锦红厂还需要五十万的资金,振邦拿不定主意,他现在有了样品,既可以向市财政申请拨款,也可以对锦红厂进行公司化改革,用样品向社会资本融资。两位领导,你们看怎么办比较好?”

  夏朗唔了一声:“钱倒是不多,但…不是走融资的路子吗?按照你那份改革方案上写的,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盘活企业,改成以集体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这两款产品正好是个锦红厂改革的好机……”

  话说到一半,夏朗戛然而止,虽然他不像陈爱军这个财政局兼国资局长那样有过在企业工作的履历,但多年的官海生涯,还是让他迅速察觉到其中的复杂意义。

  如果按照方案上写的,公司化后不仅要引入社会资本,还要给能力强、善经营的厂长股权,给管理层和优秀职工分红。

  可以说,锦红厂如何筹集这笔五十万不重要,重要的这是在给整个兴宁市的国企改革定调子!

  刘学义眉头微皱,问江振邦:“你是厂长也是小组成员,你是什么想法?”

  拨款,还是融资?

  这是一个关于钱的问题,但又远不止是钱的问题。

  搞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是江振邦亲手写在报告里的路,这条路充满了机遇,能让锦红厂彻底挣脱旧体制的束缚,获得真正的市场活力。但这条路,同样布满荆棘和陷阱。

  江振邦见过太多本该价值连城的国有资产,在一纸评估报告后,被以白菜价卖给了某些有特殊渠道的个人。

  他也见过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一夜之间从工厂的主人,变成了下岗职工,拎着微薄的买断金,茫然地走向社会。

  那是时代的阵痛,可当这阵痛要通过自己的手施加时,江振邦感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纠结。他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更不想成为那些靠侵吞国资而暴富的时代弄潮儿。

  “我的想法也不完美。”

  江振邦神色复杂地笑了一声:“反正不管怎么改,这些国营厂的管理层总会有不满意的,都会变着法的钻空子。”

  “比如我这个厂长通过改革,出钱认购了股份,变成了董事长兼总经理,但我不满足于那点股权和分红,单独以亲戚朋友的名义开几家公司为厂子供货,要求生产配件必须以市价的十倍的价格从这几家公司购买,然后锦红厂就亏的一塌糊涂,我自己却赚的盆满钵满…这怎么改?没法改,阻止不了的!”

  办公室陷入沉默,夏朗稍做思考,心中一惊,看向江振邦的眼神微变,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陈爱军默默掏出烟来,递给两位市长。

  刘学义点燃后,吸上一口,冷静道:“要有大局观念,你多开这几家公司起码又多交了一些税,多养了几个人。”

  江振邦冷静分析道:“最后锦红厂亏损多年,我双手一摊,向市政府提议全面收购公家的锦红厂股权,转成个人私产后,我裁掉一批员工甩掉包袱,当年大赚特赚……以后就全是我的了,我还能把公司传给子女,社会责任承担不了一点,还交税?偷税漏税的法子可多了。政府要真敢罚我,那我就直接跑路给你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刘学义不客气地用拿着烟的手指他:“你不要墨迹这些东西让我心烦,直接说你自己打算怎么办!”

  江振邦嗅着刺鼻的烟味,脑子更加清醒:“我非常看好这两款产品的销量和锦红厂未来的发展,所以从兴宁市政府以及兴宁市人民利益出发,这五十万应该由财政下拨,暂不引进民间股东。”

  “其他国营厂和锦红厂情况不同,他们可以混改。但我江振邦只要在锦红厂,那它就是百分之百的纯国企,我会给技术骨干和基层职工分红发奖金,但我本人绝不拿锦红厂一分一毫的股权!”

  ……

  五分钟后,江振邦又拎着大布袋,跟着刘学义上楼走向市委书记的办公室。

  夏朗和陈爱军留在屋内,二人又点了一根新烟。

  “这小子真是有股狠劲。”夏朗感慨着如此评价,又笑道:“难怪能在入职当天,一拳一脚地把罗志余他们仨踹走了!”

  陈爱军嗯了一声,打听道:“我听说因为这事儿,朱玉成副市长对他有点意见?”

  夏朗不置可否,指了指被留下来的插座和水壶:“看到那个,有意见他也得保留。咱们这外行都觉得这东西不愁卖,想买!这小子一来,锦红厂还真就振兴有望了,那三个货这么多年干什么了?”

  陈爱军放下心来,商量道:“常务,一会等他们下来,我想跟学义市长提一嘴,向上级申请把咱们国资局的发展与改革科提为副科级,你觉得怎么样?”

  夏朗微微一愣,问:“他参加工作还不到……”顿了下,他立刻转变口风:“振邦同志工作时间虽短,但工作成效显著啊,而且是工作需要嘛,无非是加张桌子添把凳子的事儿,不能让同志们寒心。”

  陈爱军笑着点头,夏朗继续道:“那这样吧,等会我们一起提一提,咱们兴宁市作为国企改革试点县市,这事儿应该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