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清晨,家乡的风带着几分秋凉,院子里的梧桐树叶开始簌簌飘落。我坐在书桌前,手指悬在手机屏幕上方,迟迟不敢点开专接本成绩查询链接 —— 前一晚刷到很多考生说系统卡顿,心里既期待又紧张,连做梦都梦到自己查成绩的场景。毕竟专接本的规则很明确,不看总分,只看单科,每科 60 分以上就算通过,80 分以上是优秀,可越是清晰的标准,越怕某一科差那么几分。
“凡凡,早饭做好了,先过来吃吧,成绩晚一会儿查也没关系。” 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刻意的轻松。我知道,她比我还着急,昨晚特意煮了我爱吃的茶叶蛋,说 “吃了蛋,考满分”,只是怕给我压力,才没表现出来。其实我也知道,她早跟邻居阿姨打听了,清楚只要每科过 60 分就稳了,可就是忍不住替我紧张。
“妈,我马上就查,查完就去吃。”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手指快速点击屏幕。页面加载的几秒钟,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直到 “成绩查询成功” 的字样跳出来,我才缓缓睁开眼 —— 政治 78 分,英语 82 分(优秀),高数 75 分,专业课 80 分(优秀)!每科都在 60 分以上,而且英语和专业课还拿到了优秀,悬了大半年的心,瞬间落了地。
“过了!妈,我每科都过了!英语和专业课还优秀呢!” 我拿着手机,冲进厨房,声音都在发抖。妈妈手里的锅铲 “哐当” 一声掉在锅里,赶紧擦干手凑过来看,目光在每科分数上反复扫过,确认每科都超了 60 分,眼眶瞬间红了:“太好了!太好了!就说你肯定行!你看这英语和专业课,还拿了优秀,比我预想的还好!” 爸爸听到声音,从院子里跑进来,接过手机逐科看分数,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小子,没白费这大半年的功夫!每科都稳过,还俩优秀,中午爸去买只鸡,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我掏出手机,第一个给赵梦发消息:“我过啦!每科都超 60 分了,英语和专业课还 80 分以上拿了优秀!” 她几乎是秒回,附带了一连串开心的表情包:“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肯定能过,居然还拿了两门优秀!奶茶好像也知道好消息,刚才一直在摇尾巴,等你忙完,咱们视频好好聊聊!”
紧接着,我刚想给小林打电话,他的视频请求倒先弹了出来。屏幕里的他举着手机,背景是他家的摄影工作室,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凡哥!我过了!每科都过了!政治 68,英语 72,高数 65,专业课 70,虽然没拿到优秀,但全都稳过了!刚想给你打电话,你是不是也查到成绩了?”
我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我也过了!英语和专业课还拿了优秀,咱们俩这算是‘并肩作战’成功了!” 小林一听更激动了:“真的假的?那也太牛了!我就说咱们俩一起复习肯定没问题,之前还担心高数过不了,没想到居然考了 65 分!我这就跟小胖说,晚上咱们仨视频聚餐,好好庆祝咱们俩都通过!” 挂了视频,我又给小胖打了电话,他在那头更热闹了:“我就知道你们俩肯定能过!凡哥拿优秀,小林也全过,这也太圆满了!晚上我来张罗视频局,咱们必须好好喝一杯!”
挂了电话,我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回想备考的大半年,从寒冬到金秋,我和小林经常视频互相抽查知识点,他英语弱,我就帮他整理作文模板;我高数差,他就把自己整理的解题步骤拍给我看。遇到高数难题时的焦虑、背政治考点时的枯燥,还有收到对方鼓励时的温暖,一幕幕都在眼前浮现。其实我也有过动摇,比如高数某章总学不会的时候,比如英语作文总写不顺畅的时候,但一想到 “每科 60 分就够了” 的底线,还有和小林约定 “一起通过” 的目标,就又咬着牙坚持下来。现在看来,所有的坚持都没白费,不仅我过了,小林也顺利通过,这份 “共同上岸” 的喜悦,比自己拿优秀还让人开心。
上午,我按照学校官网的通知,开始整理政治类科目需要提交的材料 —— 思想汇报、社会实践报告,还有一份关于时政热点的分析。妈妈特意帮我找来了新的文件夹,让我把材料分类放好:“这些东西可得放仔细了,别弄丢了,到时候提交的时候麻烦。你看你和小林都过了,多好,以后提交材料还能互相照应。” 我点点头,一边整理一边回忆:思想汇报是备考期间每月坚持写的,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想变化;社会实践报告则是去年暑假在社区做志愿者的总结,当时还觉得麻烦,现在却成了顺利毕业的关键材料。整理到社会实践报告那一页时,我还想起小林之前说他的实践报告是在摄影工作室做的公益拍摄,等提交材料时正好可以跟他交流经验。
整理到一半,表哥发来微信,得知我和小林都通过了,还特意多发了一个红包:“恭喜啊!你拿优秀,咱们小伙子太争气了!祝你接下来论文顺利,有需要帮忙的随时找我!对了,你之前持有的股票最近行情不错,要是想部分止盈,现在是个好时机,正好可以用这笔钱买些论文资料或者工具书,给论文也冲个优秀!” 我笑着收下红包,回复:“谢谢哥,我下午看看行情,正好论文写作需要买些参考书,就用理财赚的钱,也算是‘学以致用’了,争取论文也跟上成绩的节奏。”
下午,我打开证券 APP,看着账户里的余额,心里满是踏实。按照表哥的建议,我将部分股票止盈,落袋为安,算下来比之前又多赚了一千多块。我用这笔钱在网上买了《论文写作指南》《时政热点分析》等几本书,还订了一年的行业期刊,为接下来的论文写作做准备。选书的时候,我特意挑了两本关于 “青年理财” 和 “新媒体传播” 的专着,还想着给小林也推荐一本《论文写作指南》,毕竟他接下来也要开始准备论文了。
晚上,视频聚餐如期而至。屏幕里,小胖举着酒杯,小林面前摆着他工作室刚拍的风景照,我手里拿着妈妈做的酱牛肉,赵梦也抱着奶茶凑了过来。“来,干杯!祝凡哥和小林都通过考试,祝咱们以后都越来越好!” 小胖率先举杯,我们跟着一起碰杯,笑声在屏幕里回荡。小林还跟我们分享了接下来的计划:“我打算论文写‘摄影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正好结合我工作室的经验,到时候写不明白,还得请凡哥多指点指点。” 我笑着说:“互相学习,我还想跟你请教实践报告的提交细节呢!”
视频结束后,赵梦又单独跟我聊了会儿:“看到你和小林都通过,真为你们开心。等明年你们答辩的时候,我去现场给你们俩加油,顺便拍一组‘毕业写真’,给你们留作纪念。” 奶茶在她怀里蹭了蹭,像是在附和,我看着屏幕里的一人一狗,心里满是温暖。
妈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快喝了,补补脑子,接下来写论文肯定很辛苦。你和小林都过了,以后有伴儿了,提交材料、写论文都能互相帮衬。” 我接过碗,喝了一口,温热的鸡汤滑过喉咙,满是家的味道。爸爸坐在旁边,看着我手里的论文框架,笑着说:“写论文要是需要帮忙找资料,跟爸说,爸虽然不懂这些,但可以帮你去图书馆借本书,或者帮你打印资料,别自己太累了。”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回到书桌前,我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天查到专接本成绩,我每科都在 60 分以上顺利通过,英语和专业课还拿到了 80 分以上的优秀,更开心的是,小林也全部通过了考试。这份‘并肩作战’的喜悦,比任何成绩都珍贵。之前总担心某一科差几分,现在终于可以踏实下来,好好准备政治类材料的提交,更要和小林一起认真写论文,为明年的答辩做好准备。从备考时盯着‘每科 60 分’的底线,到和小林约定‘一起通过’,再到如今双双上岸,生活一直在朝着好的方向迈进。感谢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陪伴,还有和小林的互相鼓励,未来的路,我会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目标努力。”
写完后,我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桌上,照亮了摊开的论文框架和参考书。我知道,论文写作或许会遇到困难,材料提交也需要细致,但有小林一起并肩前行,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就一定能顺利完成。平凡的生活里,正是这些 “每科过线” 的小目标、“共同上岸” 的大喜悦,还有一步步的实现,才让日子充满了希望与意义。
我相信,明年的答辩我们俩都会顺利通过,而我们也会带着这份 “并肩成长” 的底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凡凡,早饭做好了,先过来吃吧,成绩晚一会儿查也没关系。” 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刻意的轻松。我知道,她比我还着急,昨晚特意煮了我爱吃的茶叶蛋,说 “吃了蛋,考满分”,只是怕给我压力,才没表现出来。其实我也知道,她早跟邻居阿姨打听了,清楚只要每科过 60 分就稳了,可就是忍不住替我紧张。
“妈,我马上就查,查完就去吃。”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手指快速点击屏幕。页面加载的几秒钟,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直到 “成绩查询成功” 的字样跳出来,我才缓缓睁开眼 —— 政治 78 分,英语 82 分(优秀),高数 75 分,专业课 80 分(优秀)!每科都在 60 分以上,而且英语和专业课还拿到了优秀,悬了大半年的心,瞬间落了地。
“过了!妈,我每科都过了!英语和专业课还优秀呢!” 我拿着手机,冲进厨房,声音都在发抖。妈妈手里的锅铲 “哐当” 一声掉在锅里,赶紧擦干手凑过来看,目光在每科分数上反复扫过,确认每科都超了 60 分,眼眶瞬间红了:“太好了!太好了!就说你肯定行!你看这英语和专业课,还拿了优秀,比我预想的还好!” 爸爸听到声音,从院子里跑进来,接过手机逐科看分数,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小子,没白费这大半年的功夫!每科都稳过,还俩优秀,中午爸去买只鸡,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我掏出手机,第一个给赵梦发消息:“我过啦!每科都超 60 分了,英语和专业课还 80 分以上拿了优秀!” 她几乎是秒回,附带了一连串开心的表情包:“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肯定能过,居然还拿了两门优秀!奶茶好像也知道好消息,刚才一直在摇尾巴,等你忙完,咱们视频好好聊聊!”
紧接着,我刚想给小林打电话,他的视频请求倒先弹了出来。屏幕里的他举着手机,背景是他家的摄影工作室,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凡哥!我过了!每科都过了!政治 68,英语 72,高数 65,专业课 70,虽然没拿到优秀,但全都稳过了!刚想给你打电话,你是不是也查到成绩了?”
我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我也过了!英语和专业课还拿了优秀,咱们俩这算是‘并肩作战’成功了!” 小林一听更激动了:“真的假的?那也太牛了!我就说咱们俩一起复习肯定没问题,之前还担心高数过不了,没想到居然考了 65 分!我这就跟小胖说,晚上咱们仨视频聚餐,好好庆祝咱们俩都通过!” 挂了视频,我又给小胖打了电话,他在那头更热闹了:“我就知道你们俩肯定能过!凡哥拿优秀,小林也全过,这也太圆满了!晚上我来张罗视频局,咱们必须好好喝一杯!”
挂了电话,我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回想备考的大半年,从寒冬到金秋,我和小林经常视频互相抽查知识点,他英语弱,我就帮他整理作文模板;我高数差,他就把自己整理的解题步骤拍给我看。遇到高数难题时的焦虑、背政治考点时的枯燥,还有收到对方鼓励时的温暖,一幕幕都在眼前浮现。其实我也有过动摇,比如高数某章总学不会的时候,比如英语作文总写不顺畅的时候,但一想到 “每科 60 分就够了” 的底线,还有和小林约定 “一起通过” 的目标,就又咬着牙坚持下来。现在看来,所有的坚持都没白费,不仅我过了,小林也顺利通过,这份 “共同上岸” 的喜悦,比自己拿优秀还让人开心。
上午,我按照学校官网的通知,开始整理政治类科目需要提交的材料 —— 思想汇报、社会实践报告,还有一份关于时政热点的分析。妈妈特意帮我找来了新的文件夹,让我把材料分类放好:“这些东西可得放仔细了,别弄丢了,到时候提交的时候麻烦。你看你和小林都过了,多好,以后提交材料还能互相照应。” 我点点头,一边整理一边回忆:思想汇报是备考期间每月坚持写的,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想变化;社会实践报告则是去年暑假在社区做志愿者的总结,当时还觉得麻烦,现在却成了顺利毕业的关键材料。整理到社会实践报告那一页时,我还想起小林之前说他的实践报告是在摄影工作室做的公益拍摄,等提交材料时正好可以跟他交流经验。
整理到一半,表哥发来微信,得知我和小林都通过了,还特意多发了一个红包:“恭喜啊!你拿优秀,咱们小伙子太争气了!祝你接下来论文顺利,有需要帮忙的随时找我!对了,你之前持有的股票最近行情不错,要是想部分止盈,现在是个好时机,正好可以用这笔钱买些论文资料或者工具书,给论文也冲个优秀!” 我笑着收下红包,回复:“谢谢哥,我下午看看行情,正好论文写作需要买些参考书,就用理财赚的钱,也算是‘学以致用’了,争取论文也跟上成绩的节奏。”
下午,我打开证券 APP,看着账户里的余额,心里满是踏实。按照表哥的建议,我将部分股票止盈,落袋为安,算下来比之前又多赚了一千多块。我用这笔钱在网上买了《论文写作指南》《时政热点分析》等几本书,还订了一年的行业期刊,为接下来的论文写作做准备。选书的时候,我特意挑了两本关于 “青年理财” 和 “新媒体传播” 的专着,还想着给小林也推荐一本《论文写作指南》,毕竟他接下来也要开始准备论文了。
晚上,视频聚餐如期而至。屏幕里,小胖举着酒杯,小林面前摆着他工作室刚拍的风景照,我手里拿着妈妈做的酱牛肉,赵梦也抱着奶茶凑了过来。“来,干杯!祝凡哥和小林都通过考试,祝咱们以后都越来越好!” 小胖率先举杯,我们跟着一起碰杯,笑声在屏幕里回荡。小林还跟我们分享了接下来的计划:“我打算论文写‘摄影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正好结合我工作室的经验,到时候写不明白,还得请凡哥多指点指点。” 我笑着说:“互相学习,我还想跟你请教实践报告的提交细节呢!”
视频结束后,赵梦又单独跟我聊了会儿:“看到你和小林都通过,真为你们开心。等明年你们答辩的时候,我去现场给你们俩加油,顺便拍一组‘毕业写真’,给你们留作纪念。” 奶茶在她怀里蹭了蹭,像是在附和,我看着屏幕里的一人一狗,心里满是温暖。
妈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快喝了,补补脑子,接下来写论文肯定很辛苦。你和小林都过了,以后有伴儿了,提交材料、写论文都能互相帮衬。” 我接过碗,喝了一口,温热的鸡汤滑过喉咙,满是家的味道。爸爸坐在旁边,看着我手里的论文框架,笑着说:“写论文要是需要帮忙找资料,跟爸说,爸虽然不懂这些,但可以帮你去图书馆借本书,或者帮你打印资料,别自己太累了。”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回到书桌前,我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天查到专接本成绩,我每科都在 60 分以上顺利通过,英语和专业课还拿到了 80 分以上的优秀,更开心的是,小林也全部通过了考试。这份‘并肩作战’的喜悦,比任何成绩都珍贵。之前总担心某一科差几分,现在终于可以踏实下来,好好准备政治类材料的提交,更要和小林一起认真写论文,为明年的答辩做好准备。从备考时盯着‘每科 60 分’的底线,到和小林约定‘一起通过’,再到如今双双上岸,生活一直在朝着好的方向迈进。感谢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陪伴,还有和小林的互相鼓励,未来的路,我会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目标努力。”
写完后,我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桌上,照亮了摊开的论文框架和参考书。我知道,论文写作或许会遇到困难,材料提交也需要细致,但有小林一起并肩前行,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就一定能顺利完成。平凡的生活里,正是这些 “每科过线” 的小目标、“共同上岸” 的大喜悦,还有一步步的实现,才让日子充满了希望与意义。
我相信,明年的答辩我们俩都会顺利通过,而我们也会带着这份 “并肩成长” 的底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