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安仁的报复-《诸天体验官:开局就是肆意人生!》

  江屿骑着那辆半旧的自行车,载着蒋南孙,穿行在校园林荫道上。

  刚才在市局会客室的“偷听惨案”虽然尴尬,却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尤其是江屿最后那个带着哄劝意味的喂食动作,让蒋南孙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今天…谢谢你送来的饭,很好吃。” 江屿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你喜欢就好。” 蒋南孙轻声回应,双手依旧轻轻环着江屿的腰,

  “就是…害你被他们笑话了。”

  “没事,” 江屿轻笑一声,带着点无奈,

  “他们就是一群精力过剩的活宝。不过下次,估计得让你做好被围观的准备了。”

  “啊?” 蒋南孙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羞得把脸埋在江屿后背,

  “那…那我还是少去吧…”

  “那可不行,” 江屿笑道,“我还指望你的雪中送炭呢。”

  自行车稳稳停在熟悉的女生宿舍楼下。

  蒋南孙轻盈地跳下车。

  “到了。” 江屿单脚支地,看着蒋南孙。

  “嗯,” 蒋南孙点点头,有些不舍,“你回去也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好,再见,南孙。”

  “再见,江屿。”

  两人相视一笑,蒋南孙转身,脚步轻快地走向宿舍楼大门。

  然而,这份温馨的画面,落在不远处梧桐树影下的一个人眼中。

  章安仁。

  章安仁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目光死死盯着宿舍楼门口,像潜伏在暗处的毒蛇。

  章安仁看着蒋南孙从江屿的自行车后座下来,看着蒋南孙仰头对那个男人笑,

  看着蒋南孙脸上从未对自己展现过的、如此生动而甜蜜的神情!

  最后那句轻柔道别,更是像一把重锤,砸碎了章安仁所有的幻想和努力。

  愤怒、嫉妒、不甘、还有被无视的屈辱,在胸中翻涌!

  蒋南孙!他章安仁费尽心机、放下身段、百般讨好追求的目标!

  蒋南孙的家世、容貌、学识、蒋南孙背后可能带来的资源,

  都是他章安仁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完美阶梯!

  章安仁付出了多少心思去研究蒋南孙的喜好,制造“偶遇”,

  扮演温柔体贴的学长形象……

  眼看就要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甚至能感受到蒋南孙对章安仁比其他男生稍好的态度!

  可现在,这一切都被那个突然出现的警察毁了!

  那个叫江屿的警察!

  他凭什么?一个穷警察,一个连车都没有、只能骑破自行车的底层!

  他凭什么能得到蒋南孙的青睐?

  凭什么让蒋南孙露出那样甜蜜的笑容?!

  章安仁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看着江屿骑着车消失在夜色中,

  又看着蒋南孙的身影消失在宿舍楼门内。

  一股恨意取代了愤怒,在章安仁心底疯狂滋生。

  “江屿…是你逼我的…” 章安仁的声音低哑,

  “你想毁了我的路?那我就先让你身败名裂!

  一个警察,诱骗女大学生?我看你还怎么得意!”

  章安仁转身,悄无声息地走了,一个阴险的计划在章安仁扭曲的心中迅速成型。

  几天后,一封措辞“义正辞严”、打印工整的匿名举报信,

  通过邮政系统,寄到了魔都市公安局的纪检监察部门。

  信件标题触目惊心:

  《实名举报经侦总队一支队警员江屿,利用职务之便,诱骗在校女大学生!》

  信件内容煞有介事:

  详细描述了江屿在处理蒋南孙校园诈骗案期间,利用身份便利接近受害者。

  声称江屿以“破案”、“关心”为名,

  多次私下约见蒋南孙,地点包括派出所、市局、甚至校外餐厅。

  重点强调江屿“手段卑劣”,

  利用女大学生单纯、感激的心理,

  诱使其产生感情,行为严重违反警察纪律,败坏警察形象!

  信中甚至“有鼻子有眼”地描述了蒋南孙“心神不宁”、

  “学业受影响”等受害表现。

  最后,举报人“痛心疾首”地表示,

  出于对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和对受害女学生的关怀,

  不得已进行举报,恳请组织严肃查处,清除害群之马!

  这封看似“正义凛然”的匿名信,带着章安仁扭曲的恨意,射向江屿。

  匿名举报信在市局内部掀起了波澜。

  尤其涉及到“诱骗女大学生”这种极易引起舆论关注、

  严重损害警队声誉的指控,纪检监察部门高度重视,立刻启动核查程序。

  江屿很快被通知到一间专门的谈话室。

  负责核查的是两位经验丰富的纪检监察干部。

  “江屿同志,今天请你来,

  是就一封关于你的匿名举报信,向你核实一些情况。”

  其中一位干部开门见山,语气公事公办,但眼神观察着江屿的反应。

  江屿面色平静,坐姿端正:

  “是,我接受组织调查。请问是什么举报内容?”

  当干部简要复述了举报信的核心内容,

  诱骗女大学生蒋南孙时,江屿的眉头蹙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

  江屿心中瞬间雪亮,

  学校、蒋南孙、匿名…

  除了章安仁,还能有谁?

  “江屿同志,请你如实说明你与举报信中提到的蒋南孙同学的关系,

  以及举报信中提及的接触过程是否属实?” 干部问道。

  江屿没有丝毫慌乱,坦然直视着对方,声音沉稳:

  “报告领导。我与蒋南孙同学的关系,

  是警察与案件当事人,以及基于此发展出的正常朋友关系。

  我从未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任何不当接触。”

  江屿条理清晰地陈述初,

  “因蒋南孙是校园诈骗案受害者,

  我作为案件经办人之一,依法依规对其进行询问取证。

  地点在保卫处办公室,全程有记录可查。

  案件侦破后,在派出所进行赃款返还和结案手续时,

  蒋南孙为表达感谢提出请吃饭,考虑到纪律规定和影响,我婉拒了。

  此过程派出所有同事在场可证。

  之后一次接触,是蒋南孙主动来市局,给我送了一些食物,

  地点在公共会客区,

  当时一支队王振东队长、张猛、李斌同志以及周建国总队长均在场,

  过程公开透明。

  唯一一次非工作场合接触,

  是周末在商场看电影、吃饭,属于朋友间的正常社交活动,

  地点均为公共场所。

  所有接触均非秘密进行,无任何超越朋友界限的言行。

  蒋南孙同学是成年人,有独立的判断力。

  我们之间的交往是基于互相尊重和了解,不存在任何诱骗行为。

  我理解举报人可能是出于对蒋南孙同学的关心或误解。

  但我认为,将正常的、公开的朋友交往污名化为‘诱骗’,

  不仅是对我个人声誉的诽谤,更是对蒋南孙同学人格的侮辱,

  也是对警察职业的抹黑。”

  江屿的陈述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态度不卑不亢。

  江屿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在场人员,经得起核查。

  更重要的是,江屿身上那股坦荡磊落的气质,

  让两位经验丰富的纪检干部心中已有了初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