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暴雨中的微光-《诸天体验官:开局就是肆意人生!》

  许红豆接过毛巾,道了声谢,一边擦拭着头发和脸颊,一边看了一眼摄像机,微微顿了一下。

  许红豆刚从高压的、时刻需要注意形象和客户隐私的酒店行业抽身,

  对这种未经明确同意的拍摄本能地有些敏感。

  但眼前的男人眼神坦率,行为也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且刚才混乱的场景,

  他确实只拍了背影和群体画面,没有刻意聚焦个人。

  许红豆抿了抿唇,最终只是说:

  “记录真实可以,但请务必注意保护大家的隐私,尤其老人和孩子。”

  “放心,职业操守我有。”江屿立刻保证,语气郑重。

  小小的车厢内暂时成了风雨中的方舟。

  外面的雨势依然很大,敲打着车顶,发出沉闷的声响。

  车内,惊魂未定的乘客们渐渐平复下来。

  婴儿在母亲的怀里停止了哭泣,老人们互相安慰着。

  许红豆裹着毛巾,安静地坐在副驾位置,望着窗外朦胧的山景,

  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沉静而略带一丝疲惫。

  江屿没有过多打扰她,只是偶尔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一下车内乘客的状况,

  或者和那位联系救援的司机通个电话确认进展。

  江屿将摄像机换了个角度,没有对着人,而是对准了车窗外模糊的雨景,

  以及车内倒映在车窗上的、大家安静等待的模糊侧影。

  一种在困境中互相依靠、共同等待天晴的微妙氛围在狭小的空间里流淌。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雨势终于小了一些,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丝。

  远处也传来了警笛声和拖车的灯光。救援到了。

  乘客们依次下车,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江屿、许红豆的再三感谢,

  登上了前来接应的车辆。最后,只剩下江屿和许红豆站在湿漉漉的路边。

  “再次感谢你,江先生。”许红豆伸出手,

  脸上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笑容,“我叫许红豆。”

  “许红豆,好名字。”江屿握住许红豆的手,触感微凉但有力,

  “很高兴认识你,虽然是在这种情况下。你这是要去哪里?”

  “大理,云苗村。”许红豆回答。

  江屿眼睛一亮,笑了:“巧了,我也是。目的地一致。

  看来,我们还会再见。”

  许红豆也微微有些惊讶,随即也笑了:“那真是缘分。云苗村见?”

  “云苗村见!”江屿点头。

  看着许红豆坐上救援协调的车离开,江屿回到自己的卫士上。

  车外依然阴雨绵绵,但江屿的心情却异常晴朗。

  拿起摄像机,回看着刚才记录下的片段:

  暴雨中抛锚的巴士、无助的人群、那个挺身而出的纤瘦背影、车内温暖的等待、

  许红豆疲惫却真诚的笑容、最后那句“云苗村见”……素材原始而充满力量。

  一个视频的雏形在脑海中迅速成型。

  江屿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摄像机。

  指尖在键盘和触控板上飞快移动,挑选素材,剪辑节奏。

  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平实的镜头语言串联起事件,

  暴雨的压迫感、抛锚的危机、混乱中那个指挥若定的背影、路虎卫士成为临时避雨所的温暖、

  众人安静的等待、雨势渐小、救援到来、以及最后那个带着希望的笑容和约定。

  江屿配上了一段自己录制的旁白,声音低沉而温和:

  “旅行的路上,总有不期而遇的风雨。

  我们以为目的地是唯一的灯塔,却常常忽略了,

  那些在风暴中点亮彼此、互相支撑的微光,才是穿透阴霾的真正力量。

  无论前路如何,记住,总有一隅避风港,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善意,

  在告诉你:人间值得。

  这束在滇西暴雨中遇见的‘微光’,送给大家。

  下一站,我们一起,晒干潮湿的心情。”

  江屿给视频加了一个简单却直击人心的标题:《暴雨中的微光|去有风的地方·启程》。

  点击,上传。

  江屿并不知道,这个记录着真实困境与人性温暖的视频,即将在网络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江屿发动引擎,墨绿色的卫士再次启程,冲破迷蒙的雨雾,坚定地驶向苍山洱海的方向。

  告别了盘山公路的惊险与湿漉,当路虎卫士终于驶入大理坝子,

  天空也像是被彻底清洗过一般,呈现出一种纯净通透的湛蓝。

  远处苍山十九峰连绵起伏,山顶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山腰云雾缭绕,如同仙境。

  近处,一望无际的田野在春雨的滋润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波光粼粼的洱海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青山绿野之间。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花草的芬芳,以及一种独特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感。

  风,温柔地拂过脸庞,带着湖水的微凉和阳光的暖意,果然是有风的地方。

  江屿放慢了车速,打开车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车载音响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与窗外的美景相得益彰。

  再次打开运动相机,记录着这如画的风景,心情也像这天空一样开阔明朗起来。

  导航提示他驶离了环海路,拐进一条稍窄但平整的乡村公路。

  道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白族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墙上绘着精美的彩绘。

  田间地头,有戴着草帽劳作的村民,偶尔有骑着电动车的当地人驶过,

  好奇地看一眼这辆沾满泥点、显得格外硬朗的越野车。

  终于,“云苗村”三个大字出现在古朴的石牌坊上。

  村子不大,依山而建,面朝洱海,宁静而祥和。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干净整洁,路旁溪水潺潺,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

  按照手机上的地址和路牌的指引,江屿的车子七拐八绕,停在了一个古朴的院门前。

  院门是木质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门楣上挂着一块木匾,

  上面用朴拙的字体刻着四个字:有风小院。

  门半掩着,能听到里面隐约传来的说话声和轻笑声。

  “就是这里了。”江屿熄了火,拔下车钥匙。

  拿起副驾上的背包和装着主要器材的摄影包,推开车门,踏上了小院门口光滑的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