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曹操的末日(下)-《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牛皮大网剧烈变形、抖动,不少巨石竟真的被兜住。

  有些巨石的动能被大幅削弱后,顺着网兜滑落城下,只在墙面上留下轻微的震动。

  虽仍有石弹砸中垛口或越过软兜直接撞击墙体,造成一些损伤。

  但城墙主体竟真的在这看似简陋的防御下,暂时撑住了!

  城头曹军见状,原本紧绷的神经稍松,甚至爆发出短暂的欢呼。

  夏侯惇兴奋地一拍垛口:“公达之计果然有效!”

  荀攸却面无喜色,紧盯着城外炮阵:

  “此物仅能缓冲,难堪久耗,且看刘俊如何应对。”

  刘俊军中,将领们也看到了这意外的一幕。

  张任讶然道:“主公,曹军这牛皮网兜,竟真能挡我炮石?”

  刘俊目光微凝,注视城墙上那些颤动的巨大阴影,冷笑道:

  “曹操帐下确有能人,竟想出此法延缓我军。然,徒具守势,岂能长久?”

  他转头对身旁的工匠总管及炮兵指挥官下令:

  “把石弹换成铁皮地雷!调整射程,不必执着破墙,给孤轰击城头及城内!”

  命令迅速传达。

  炮兵们迅速行动,将沉重的石弹换下,抬上一种形似铁球、内存火药的奇特弹体——

  这便是刘俊从系统抽奖中得到的“铁壳地雷”。

  “目标,濮阳城头及瓮城后方!放!”

  调整好射角的震天炮再次发出咆哮!

  这一次,飞向空中的不再是巨石,而是一个个黝黑的铁球。

  这些铁球划出弧线,有的直接砸向城头守军聚集处,有的则越过城墙,落入城内。

  曹军起初见飞来的是较小铁球,并未十分在意,以为只是寻常炮石。然而——

  “轰!!!”

  第一声剧烈的爆炸在城头响起!

  火光迸现,铁壳碎裂,化作无数致命的碎片向四周激射!

  紧接着,爆炸声接二连三在城头乃至城内响起!

  巨响震耳欲聋,火光硝烟弥漫,破碎的铁片和冲击波无情地收割着生命,摧毁着工事!

  城头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被炸伤的士兵惨嚎倒地,完好者惊慌失措,那牛皮大网对这等内部爆炸的武器毫无作用!

  一发铁皮地雷恰好落在悬吊牛皮网的木架旁,轰然巨响中,木架粉碎。

  巨大的软兜连同网住的石块一同坍塌落下,反而砸伤了下方的守军。

  “这……这是何妖物?!”

  夏侯渊被冲击波震得一个踉跄,满脸烟灰,惊骇地望着眼前地狱般的景象。

  程昱面色惨白,喃喃道:

  “非仅破城,更兼焚杀……此乃灭绝之术啊!”

  连一向悍勇的冉闵,也被这从未见过的武器所震慑,紧握兵刃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

  曹操在亲卫拼死掩护下退往安全处,耳中充斥着爆炸声和士兵的哀嚎,眼前是不断腾起的火光和硝烟。

  他环顾左右将领,只见众人脸上皆是一片绝望与崩溃之色。

  荀攸的牛皮网兜可挡巨石,却如何能挡这从天而降、触之即爆的“雷火”?

  濮阳城的防线,在这超越时代的恐怖打击下,已然名存实亡。

  曹操在冉闵、夏侯兄弟等将领的死命护卫下,退避到相对坚固的城门楼内。

  但这里也并非安全之所,剧烈的爆炸声震得梁柱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曹操透过门缝望向外面那片火海,耳中充斥着属下将士的悲鸣。

  这位一代枭雄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彻底的绝望。

  他环顾身边,荀攸、程昱面色惨白,夏侯惇独目圆睁满是血丝,夏侯渊紧握刀柄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连悍勇无匹的冉闵,此刻也沉默地低着头,盔甲上沾满血污和烟尘。

  “主公……”

  程昱声音沙哑,却不知该说什么。

  驰援无望,守城利器已成笑话,军心已然崩溃。

  曹操缓缓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灼热而充满硝烟味的空气。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虽仍有痛苦,却多了一丝决绝的平静。

  曹操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将领耳中:

  “传令……停止抵抗……升起白旗……我们……投降。”

  “主公!”

  夏侯惇不甘地低吼。

  曹操抬手制止了他,疲惫地摇头:

  “不必让将士们再做无谓的牺牲了。罪在孟德一人。”

  他知道,继续抵抗,只会让全城军民为他的败亡殉葬。

  很快,一面粗糙的白旗在残破的濮阳城头艰难地升起,在火光与黑烟中显得格外刺眼。

  城内的抵抗逐渐停止。

  城下,刘俊大军看到了白旗,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刘俊本人微微颔首,对左右下令:

  “大军入城,接管四门及府库要地!严明军纪,不得扰民,趁火打劫者,立斩不赦!”

  他顿了顿,看向城内仍在蔓延的火势,补充道:

  “即刻分派士卒,协助城中百姓扑灭大火,救治伤者。”

  命令下达,训练有素的刘俊军各部开始有序入城。

  精锐部队迅速控制战略要点,解除曹军残余武装。

  更多的士兵则化身救火队员,利用水龙、沙土等一切可用之物,奋力扑救各处的火焰,并将伤员——

  无论是己方还是曹军士兵,均抬往临时设立的医营。

  曹操在冉闵等人的陪同下,走出弥漫着硝烟和焦糊气味的城门,向刘俊献上了自己的佩剑。

  濮阳,这座曹操曾寄予厚望的最后堡垒,在经历了一场超越时代的残酷炮火洗礼后,终于易主。

  是夜,州牧府大堂内,火把噼啪作响,映照着堂下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刘俊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以曹操为首的一众降臣。

  曹操虽解甲去胄,身着素袍,神色间难掩败军之主的落寞,但腰杆依旧挺直,保持着最后的尊严。

  其身后,荀攸、程昱低眉垂目,面色沉静;

  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则紧握双拳,虎目含悲,犹有不甘;

  而冉闵兀自昂首,身上包扎处渗出血迹,眼神复杂地直视前方。

  “孟德公,诸位,”

  刘俊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天下纷扰,黎民苦战久矣。曹公雄才大略,麾下文武鼎盛,俊素来敬佩。

  今日之势,非战之罪,实乃天命有归。望诸位能审时度势,弃旧怨,共扶汉室,以安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