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意外收获-《亮剑:阅兵装备,李云龙惊呆了》

  平山县县城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灰墙森森,碉堡林立。日军多年经营之下,这里俨然已成一座军事要塞。

  城门楼子上弹孔斑驳,墙根下还散落着未扫净的碎砖和子弹壳。反扫荡的胜利像一阵狂风,终于把太阳旗从城头扯了下来。

  张大彪带着一营战士率先冲入城中。枪声零星响起,残存的鬼子还在做困兽之斗,但很快就被扑灭。

  地方工作队紧随其后,抬着担架、拎着浆糊桶,开始在断壁残垣间张贴安民告示,分发粮食。老百姓起初不敢出门,只从门缝里怯生生地张望,直到看见战士们的八路臂章,才陆续有人推门走出来,眼神里半是惶恐,半是期盼。

  团部命令下来:彻底搜查日军联队司令部,一寸都不许放过。

  那是一座灰扑扑的二层小楼,原先可能是某个乡绅的宅子,被鬼子强占后加固成了指挥部。战士们打着手电,一步步往下走。地下室空气浑浊,弥漫着一股霉味和硝烟混合的气息。墙角堆着废弃的电文纸,地上散落着被撕碎的作战地图。

  “营长,这里有道铁门!”一名战士喊了一声。

  铁门厚重,还挂着巨大的铜锁。张大彪抡起枪托砸了几下,纹丝不动。“去找撬棍!”他啐了一口。两个战士吭哧吭哧地抬来一根钢钎,插进锁舌之间,发力猛撬。

  “哐当”一声,锁头崩落。

  门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缓缓打开。所有手电光齐刷刷照进去——

  里面并非想象中的军火库,而是一间经过加固的储藏室。最显眼的是几口钉着东洋商社封条的木箱,撬开后露出码放整齐的银元,在手电光下泛着冷冽的白光。

  旁边是两箱黄澄澄的小黄鱼金条,每根约莫十两重,数量不算惊人,但成色极好。而真正占据大部分空间的,是各种被精心包裹、却难掩贵重的古物:青铜器上铭文斑驳,卷轴字画虽略有受潮痕迹,但显然都是精心搜刮来的珍品,甚至还有几件明显出自寺庙的鎏金佛像。

  “狗日的小鬼子,抢了我们多少好东西!”一名战士忍不住骂道。

  消息火速传回团部。李云龙捏着清单,眼睛越来越亮。

  他搓着手,洪亮的笑声震得指挥部屋顶嗡嗡作响:

  “哈哈哈!老天爷都帮咱老李!这下可好了!老张那边买装备的本钱有着落了!下次非得让他多弄点火箭弹和柴油不可!我看再来二十车也不嫌多!”

  他叉着腰,在屋里来回踱步,仿佛已经看见整列车皮的军火正轰隆隆朝他开来。

  师部作战科的战报随后送到:

  此役先后歼灭日军坂田、佐藤、吉野三个联队,毙伤俘日军近万人,缴获和击毁的武器装备更是不计其数。

  几乎在同一时刻,张浩宇的意识中清晰地响起一道提示:

  【本次歼敌:9863人……共获得积分1,026,400】

  【累计积分:1,074,920,距离升级3.0版本还需3,925,080积分】

  他快速扫过——破百万了,是个大数目。但距离3.0版本的五百万门槛,还差得远。看来,这样的“大胜”,还得再来几场。

  但这串数字背后,是更重要的证明:重装合成化部队哪怕只是雏形,放在一九三九年的战场上,就是碾压式的存在。

  五九式坦克冲垮阵线,一三零加农炮点名碉堡,一五二榴弹炮覆盖山头,喀秋莎一次齐射就能烧红半边天。更不用说那些跳频电台、侦察设备,让八路军第一次尝到了“战场单向透明”的滋味。

  “合成作战”——这四个字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鬼子的尸体和钢铁残骸烙进了每个指挥员的脑子里。步兵冲到哪里,坦克就跟到哪里;炮兵炸完之后,电台里立刻传来前方观测员的修正指令;就连高射炮都放平了轰击步兵集群。这种配合打顺了,产生的效果何止是一加一大于二。

  这种实实在在打出来的经验,比什么教材都珍贵。

  捷报像长了翅膀,飞遍华北。

  总部来电嘉勉,语气欣慰,但末尾不忘带上一句:“新一团所获新式装备,若可酌情调剂部分支援兄弟部队,则于整体抗战大局更有助益。”

  其他根据地的老战友们可就没这么客气了。

  电话线都快被打爆。有恭喜的,但更多是来“打秋风”的。

  “老李!你不仗义啊!发了这么大财,也不拉兄弟一把?”电话那头嗓门洪亮,震得李云龙把听筒拿远了些,“我也不多要,你那冲锋枪,匀我五十支行不?子弹你总得配点吧?”

  另一个电话更直接:“云龙兄,咱们穷得快当裤子了!你那边要是枪炮多得没处放,我派人去扛!”

  张浩宇眼见李云龙被各路“打劫”的代表围堵,赶紧脚底抹油。

  他带上黄金财宝,匆匆启动穿梭程序——还是现代时空清净。

  回到现代基地,隔离舱门缓缓打开。

  带回来的影像和数据被立即送交专项组。会议室里,窗帘拉紧,屏幕上正无声播放着战场实录:五九坦碾过焦土、喀秋莎齐射时拖出的尾焰、一五二榴弹炮群覆盖射击时天地变色的震撼场面……以及最后,那面坂田联队旗的特写。

  满座皆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

  一位头发花白的军事历史专家猛地向前探身,眼镜都快贴上屏幕:“这……这简直是……”

  “五九坦克对1939年鬼子的战车……那是彻头彻尾的碾压!”一位装备专家喃喃道,“瞧瞧这火力密度……一九三九年的日军根本无法想象。”

  “联队旗……”另一位深吸一口气,“当时的日本陆军规定,旗在队在,旗亡队裁。历史上极少被缴获!这意味着一支成建制的联队被我们从序列里彻底抹掉了!”

  经过激烈讨论和层层审批,决定进行有限度的公开。经过严格脱密——技术团队连夜抹去所有人脸、单位番号,敏感装备用cG模型替代——以真实影像为核心,一部名为《铁流1939》的三集纪录片被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