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栖梧坞的飞檐浸染成鎏金之色时,春知望着赖在秋千架上不肯走的春音,一边收拾包袱一边佯嗔:姑娘再这般纵着,春音可要被宠得无法无天了。
半月来她们日夜赶工搭建儿童乐园,调试绳索时掌心磨出的血泡结了痂,此刻却被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熨成蜜糖。就连总爱闷头读书的阿霖,昨日也偷溜出书院,在跷跷板上笑得眉眼弯弯。
孩童天性本就该这般肆意。怀清眉眼含笑,朝春音扬声问道,该回府了,回府要去做桃花酥,可还记得?
那咱们明日还能来吗?春音舔了舔嘴唇,又一步三回头的看了看儿童乐园方向,眼巴巴地问。
想来就来!怀清笑道,自家园子自然没有不许来的道理。
少女立刻雀跃得像振翅的蝴蝶,发间银铃随着旋转叮咚作响:姑娘最好了!
说罢阴郁一扫而空,哼着新学的童谣,率先提着食篮跑出月洞门。
行至院外,槐树投下斑驳树影,怀清刚要伸手去牵阿霖,齐禹已快一步扣住少年手腕。
阿霖气鼓鼓地甩开:我要和清姐姐同乘马车!
二叔带你骑小红如何?齐禹指向树下踏蹄嘶鸣的枣红马,上次你还说它跑得比风还快?
少年琥珀色的眼睛亮了亮,到底没抵挡住诱惑,利落地翻身上马。
可没跑出多远,就频频勒住缰绳往马车边凑。齐禹趁机掀开车帘钻进去,可怜春知和春音只能挤在车辕上,迎着晚风直打哆嗦。
车厢内,怀清递过盛满灵泉水的白玉盏。
阿霖轻抿一口,眼睛瞬间亮如星辰:和鬼医伯伯的药汤有点像,清姐姐的水像把银河装进了杯子里!
就你嘴甜。怀清刮了刮他鼻尖,听说书院新开了农桑课?
阿霖兴奋比划,夫子说春日种下什么,秋日就能收获什么,到时候还要评比!
那我们小阿霖种了什么宝贝?
一块石头!少年仰着脑袋,尾巴都快翘到天上。
车厢里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怀清挑眉看向憋笑的齐禹,眼神分明在说:你的侄子,你负责!
齐禹清了清嗓子,摆出长辈架势:老话说种瓜得瓜......
我会把石头打磨成玉坠送给清姐姐!阿霖抢着回答,眼里满是期待。
齐禹在心里直翻白眼:这小子,倒是会讨欢心,这殷勤献的!
话音未落,车外突然传来骚动。
二爷!二皇子殿下的仪仗到了!来顺刻意压低声音道。
怀清齐禹对视一眼,连忙下车行礼。
名成何时这般拘礼了?二皇子贤王掀开锦帘,目光扫过怀清,怀清姑娘也在?可是从栖梧坞归来?
正是,园子已修缮完毕。
何时开园?贤王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还需等候圣裁。怀清恭敬回道。此次他们回京,正是为了向圣上禀报栖梧坞的修缮进度,并请旨裁定开园日期。
既如此,届时本王定当捧场。简短寒暄后,二皇子的马车扬尘而去。
在这皇室之中,大皇子受封赵王,于朝堂与属地间颇具威严;二皇子获号贤王,素有贤名,在朝野上下赢得赞誉;三皇子得封晋王,已前往封地晋地。而四五皇子,因尚未大婚,暂未封王。不过,依皇家惯例,待此次选秀尘埃落定,他们也将获封王爵,正式踏入权力的舞台,届时又不知会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望着远去的车辙,怀清眉间不自觉地拢起阴云:这突如其来的示好,恐怕没那么简单。
二皇子是皇后嫡子,素有贤名,前些年被圣上封为贤王。齐禹神色凝重,而忠勇侯作为国舅,执掌巡防营多年......
怀清自然深知其中利害。
巡防营表面上只是维护京城治安的卫戍部队,实则掌控着皇城内外的机动兵力。平日里负责巡逻街巷、押运贡品,一旦局势有变,更是能瞬间封锁城门、弹压叛乱。
加上宫里禁卫军、东西郊大营的兵力部署,整个京城的防卫体系犹如精密的齿轮,而巡防营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枢纽。
圣上虽牢牢掌握着三分之二的兵权,但忠勇侯这支外戚势力始终如鲠在喉。
想当年圣上还是皇子时,正是靠着忠勇侯麾下的巡防营在夺嫡之战中力挽狂澜。然而登上皇位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帝王心思,让昔日的功臣逐渐成了猜忌的对象。
再加上后宫妃嫔渐多,帝后离心,朝堂势力盘根错节,皇家的父子、夫妻之情,早已被权力的天平压得扭曲变形。
怀清望着天边渐渐沉落的夕阳,恍惚间想起从前看过的宫斗戏码。
原来现实远比戏文残酷百倍,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哪有什么纯粹的亲情?
在君君臣臣的礼教大防之下,骨肉至亲也不过是棋局上的棋子罢了。
别想了,咱们不参与!齐禹劝慰道。
怀清苦笑着摇头,身在其中,又岂是想不参与就能置身事外的?
贤王今日的,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她心中满是疑虑。
入京半年,她只在春耕大典上通过空间见过贤王,但对方应该从未与她有过正面接触。
今日他却能准确叫出她的名字,就算有齐禹在旁,这其中缘由也是耐人寻味。
或许他早已关注她许久,又或者,是因为关注齐国公府,才连带注意到了她?
她本籍籍无名,能引起他的关注,多半还是因为齐禹,而齐禹又与国公府息息相关。
齐国公府向来保持中立,是坚定的保皇派,与其交好对各方势力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
再加上齐国公府与镇北将军府、姜家等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若贤王觊觎那个至高之位,这些无疑都是有力的助力。
即便不能将其拉拢为己用,至少保持不恶,也是极为有利的条件。
怀清暗自思忖,这位贤王绝非表面那般简单。
当然,身为皇子,又有哪一个是真正简单的?
就连与齐禹交好的四皇子赵陵,看似低调地前往北境当监军,对外宣称是为了避开京中的权力之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不是不想争就能安然置身事外的。
半月来她们日夜赶工搭建儿童乐园,调试绳索时掌心磨出的血泡结了痂,此刻却被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熨成蜜糖。就连总爱闷头读书的阿霖,昨日也偷溜出书院,在跷跷板上笑得眉眼弯弯。
孩童天性本就该这般肆意。怀清眉眼含笑,朝春音扬声问道,该回府了,回府要去做桃花酥,可还记得?
那咱们明日还能来吗?春音舔了舔嘴唇,又一步三回头的看了看儿童乐园方向,眼巴巴地问。
想来就来!怀清笑道,自家园子自然没有不许来的道理。
少女立刻雀跃得像振翅的蝴蝶,发间银铃随着旋转叮咚作响:姑娘最好了!
说罢阴郁一扫而空,哼着新学的童谣,率先提着食篮跑出月洞门。
行至院外,槐树投下斑驳树影,怀清刚要伸手去牵阿霖,齐禹已快一步扣住少年手腕。
阿霖气鼓鼓地甩开:我要和清姐姐同乘马车!
二叔带你骑小红如何?齐禹指向树下踏蹄嘶鸣的枣红马,上次你还说它跑得比风还快?
少年琥珀色的眼睛亮了亮,到底没抵挡住诱惑,利落地翻身上马。
可没跑出多远,就频频勒住缰绳往马车边凑。齐禹趁机掀开车帘钻进去,可怜春知和春音只能挤在车辕上,迎着晚风直打哆嗦。
车厢内,怀清递过盛满灵泉水的白玉盏。
阿霖轻抿一口,眼睛瞬间亮如星辰:和鬼医伯伯的药汤有点像,清姐姐的水像把银河装进了杯子里!
就你嘴甜。怀清刮了刮他鼻尖,听说书院新开了农桑课?
阿霖兴奋比划,夫子说春日种下什么,秋日就能收获什么,到时候还要评比!
那我们小阿霖种了什么宝贝?
一块石头!少年仰着脑袋,尾巴都快翘到天上。
车厢里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怀清挑眉看向憋笑的齐禹,眼神分明在说:你的侄子,你负责!
齐禹清了清嗓子,摆出长辈架势:老话说种瓜得瓜......
我会把石头打磨成玉坠送给清姐姐!阿霖抢着回答,眼里满是期待。
齐禹在心里直翻白眼:这小子,倒是会讨欢心,这殷勤献的!
话音未落,车外突然传来骚动。
二爷!二皇子殿下的仪仗到了!来顺刻意压低声音道。
怀清齐禹对视一眼,连忙下车行礼。
名成何时这般拘礼了?二皇子贤王掀开锦帘,目光扫过怀清,怀清姑娘也在?可是从栖梧坞归来?
正是,园子已修缮完毕。
何时开园?贤王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还需等候圣裁。怀清恭敬回道。此次他们回京,正是为了向圣上禀报栖梧坞的修缮进度,并请旨裁定开园日期。
既如此,届时本王定当捧场。简短寒暄后,二皇子的马车扬尘而去。
在这皇室之中,大皇子受封赵王,于朝堂与属地间颇具威严;二皇子获号贤王,素有贤名,在朝野上下赢得赞誉;三皇子得封晋王,已前往封地晋地。而四五皇子,因尚未大婚,暂未封王。不过,依皇家惯例,待此次选秀尘埃落定,他们也将获封王爵,正式踏入权力的舞台,届时又不知会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望着远去的车辙,怀清眉间不自觉地拢起阴云:这突如其来的示好,恐怕没那么简单。
二皇子是皇后嫡子,素有贤名,前些年被圣上封为贤王。齐禹神色凝重,而忠勇侯作为国舅,执掌巡防营多年......
怀清自然深知其中利害。
巡防营表面上只是维护京城治安的卫戍部队,实则掌控着皇城内外的机动兵力。平日里负责巡逻街巷、押运贡品,一旦局势有变,更是能瞬间封锁城门、弹压叛乱。
加上宫里禁卫军、东西郊大营的兵力部署,整个京城的防卫体系犹如精密的齿轮,而巡防营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枢纽。
圣上虽牢牢掌握着三分之二的兵权,但忠勇侯这支外戚势力始终如鲠在喉。
想当年圣上还是皇子时,正是靠着忠勇侯麾下的巡防营在夺嫡之战中力挽狂澜。然而登上皇位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帝王心思,让昔日的功臣逐渐成了猜忌的对象。
再加上后宫妃嫔渐多,帝后离心,朝堂势力盘根错节,皇家的父子、夫妻之情,早已被权力的天平压得扭曲变形。
怀清望着天边渐渐沉落的夕阳,恍惚间想起从前看过的宫斗戏码。
原来现实远比戏文残酷百倍,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哪有什么纯粹的亲情?
在君君臣臣的礼教大防之下,骨肉至亲也不过是棋局上的棋子罢了。
别想了,咱们不参与!齐禹劝慰道。
怀清苦笑着摇头,身在其中,又岂是想不参与就能置身事外的?
贤王今日的,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她心中满是疑虑。
入京半年,她只在春耕大典上通过空间见过贤王,但对方应该从未与她有过正面接触。
今日他却能准确叫出她的名字,就算有齐禹在旁,这其中缘由也是耐人寻味。
或许他早已关注她许久,又或者,是因为关注齐国公府,才连带注意到了她?
她本籍籍无名,能引起他的关注,多半还是因为齐禹,而齐禹又与国公府息息相关。
齐国公府向来保持中立,是坚定的保皇派,与其交好对各方势力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
再加上齐国公府与镇北将军府、姜家等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若贤王觊觎那个至高之位,这些无疑都是有力的助力。
即便不能将其拉拢为己用,至少保持不恶,也是极为有利的条件。
怀清暗自思忖,这位贤王绝非表面那般简单。
当然,身为皇子,又有哪一个是真正简单的?
就连与齐禹交好的四皇子赵陵,看似低调地前往北境当监军,对外宣称是为了避开京中的权力之争,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不是不想争就能安然置身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