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清盯着账册上醉月轩的流水数据,指尖轻叩桌面。
自揽月阁开业,大皇子名下的醉月轩生意锐减,如今连厨子都换了三拨。
食客们茶余饭后闲聊,三句不离“不如揽月阁”——这话像长了翅膀的蝶,在永宁坊的茶盏间扑棱棱地飞,偏生没一句是怀清授意说的。
她捏着帕子掩唇轻笑,眼底掠过一丝冷意。
醉月轩卖的是山珍海味,偏生把菜色做得古板笨重;揽月阁推的是“全大明没见过的吃食”,单一道撒了奶霜的茶点,便叫人尝出了新鲜趣意。
更遑论那每日限量的信笺、能作诗换优先的“急客签”,早把人心里的猎奇劲儿勾得死死的。
“听闻醉月轩这次真的要盘出去了?”童锦清拨弄着茶盏,“听说大皇子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说底下人连个铺子都管不好。”
怀清转着翡翠扳指摇头:“这话可别乱说。咱们不过是做的小生意,哪敢跟皇子爷硬碰硬?”
嘴上虽这么说,但大家心知肚明,他们要不就是醉月轩的份额吗?
三日后,永宁坊传来消息:醉月轩挂出“转让”木牌,门前冷落车马稀。
怀清正往新制的奶霜茶里撒碎果仁,忽闻春知来报:“隔壁王婆子说,醉月轩的厨子今早来咱们后厨门口转了三圈。”
怀清呵呵一笑,转那三圈是真来应聘,还是来偷师的?
“不用理会!”想了想,她又道:“那厨子若再出现,你替我问他一句……”
春知领命而去,次日清晨果然见那厨子又在后厨角门徘徊。
她抱着笤帚过去,将竹柄往那人脚边一递:“我家娘子问你,可愿学做奶霜茶?”
厨子一愣,脸涨得通红:“你、你这是何意?某家在醉月轩也是掌勺的——”
“掌勺的怎么?”春知歪头打断他,“我家娘子说了,要学手艺先扫落叶,一月为期。扫得干净,自然有茶方相授;若嫌屈才……”她指了指街角的饽饽摊,“隔壁李娘子还缺个揉面的呢。”
厨子盯着笤帚咬牙半晌,终是接过甩在肩上:“扫便扫!”
三日后,怀清站在廊下看他将最后一片落叶扫进竹筐,筐里的叶子竟码得齐齐整整,连脉络都透着股子认真劲儿。
但,这才哪到哪,一月之期才刚刚开始。
“姑娘,车子已备好,大娘子在楼下等着了。”
辰时三刻,怀清登车往天街去。
今日是殿试,永宁坊的几位进士一大早便去了宫里参加殿试。
金銮殿内,丹墀鎏金,盘龙柱上的烛火将殿内照得明黄如昼。
太和殿中央,九龙金漆宝座端然矗立,惠安帝身着明黄翟衣,腰间玉带悬十二章纹,目光沉沉扫过阶下。
三百余名贡士按三甲名次跪伏于青砖之上,袍服褶皱间凝着晨霜,殿外廊下,铜龟鹤腹中飘出的檀香混着寒气,在玉阶前洇成白雾。
“第一甲第一名,应天赐。”
鸿胪寺官员的唱名声撞在殿壁上,回音嗡嗡。
年方弱冠的应天赐叩首起身,玄色襕衫下摆扫过砖缝间的残雪。他抬眼时,余光瞥见丹陛两侧的锦衣卫腰悬绣春刀,刀柄上的宝石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殿角铜钟突然轰鸣,惊得檐下冰棱坠落,碎成齑粉。
“治世以何为本?”惠安帝的声音从宝座上滚落,如金石相击。
应天赐深吸一口气,他抬头望向御座上方“正大光明”匾额,匾额下的皇帝面容被阴影切分,只余下颌方正的线条。
殿外北风呼啸,卷着雪粒扑在窗纸上,发出沙沙轻响。
“回陛下,”他的声音竟比想象中沉稳,“治世之本在人心,人心之聚在礼制,礼制之行在……”
话音未落,右侧廊下忽有珠帘轻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跪坐于黄纱屏后,朱砂笔在素绢上疾书。
应天赐瞥见那笔尖悬在半空,墨迹欲滴,忽然想起考前塾师说过:“殿试无草稿,一字落绢,便是铁案。”
阶下贡士们的后颈已沁出汗来。左首第三位老者伏地时不慎碰头,玉簪跌落在地,碎成两段。
惠安帝微微抬手,近侍立刻拾簪退下,整个过程未发一声。
殿内烛泪堆成红珊瑚状,殿外更鼓遥遥传来,已是辰时三刻。
“若有灾荒,当开仓放粮,还是以工代赈?”惠安帝忽然插话,目光如鹰隼般盯住应天赐。
这是之前会试策论里的原题。
应天赐感到掌心黏腻,却听见自己的声音清晰如钟:“放粮救一时之饥,工赈固百年之基。前朝隋武帝年间……”
他侃侃而谈间,忽觉殿内温度回升——不知何时,宦官已在鎏金炭盆里添了新炭,松烟混着炭香漫过来,熏得人眼眶微热。
惠安帝听至此处,手指轻叩御案,殿角竽笙忽起,奏起《平康乐》。
乐声中,应天赐看见皇帝嘴角微扬,这才惊觉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鸿胪寺官员再次唱名时,他瞥见自己的策论已被呈至御案上,朱笔圈出数处,墨迹尚在晕染。
“赐状元及第——”
唱名声未落,殿外爆竹与钟鼓齐鸣。
应天赐随着众人叩首谢恩,额头触到青砖此刻殿外雪霁初晴,檐角冰棱折射出七彩光晕,将“奉天承运”四字御笔照得透亮。
这一日金銮殿上的每一声呼吸、每一道朱批,都将在明日传遍天下。
而阶下三百人里,终将有人踏入内阁,有人远赴郡县,把今日殿上的应答,写成大明山河的注脚。
马车驶过天街时,正见黄榜从午门缓缓抬出,朱笔圈点的“应天赐”三字在阳光下红得刺目。
她隔着帘子听见百姓议论:“这状元郎住永宁坊?莫不是揽月阁的常客?”
金銮殿上的唱名还在耳畔回响,怀清却在定鼎门看见了仪仗队的鎏金顶。
状元骑在白马上,帽翅上的金蝉随马蹄颤动,偏头时,目光与街角揽月阁的酒旗撞了个正着。
“状元游街啦!”报喜人的锣声惊飞檐下寒鸦,怀清等人被挤到街边。
自揽月阁开业,大皇子名下的醉月轩生意锐减,如今连厨子都换了三拨。
食客们茶余饭后闲聊,三句不离“不如揽月阁”——这话像长了翅膀的蝶,在永宁坊的茶盏间扑棱棱地飞,偏生没一句是怀清授意说的。
她捏着帕子掩唇轻笑,眼底掠过一丝冷意。
醉月轩卖的是山珍海味,偏生把菜色做得古板笨重;揽月阁推的是“全大明没见过的吃食”,单一道撒了奶霜的茶点,便叫人尝出了新鲜趣意。
更遑论那每日限量的信笺、能作诗换优先的“急客签”,早把人心里的猎奇劲儿勾得死死的。
“听闻醉月轩这次真的要盘出去了?”童锦清拨弄着茶盏,“听说大皇子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说底下人连个铺子都管不好。”
怀清转着翡翠扳指摇头:“这话可别乱说。咱们不过是做的小生意,哪敢跟皇子爷硬碰硬?”
嘴上虽这么说,但大家心知肚明,他们要不就是醉月轩的份额吗?
三日后,永宁坊传来消息:醉月轩挂出“转让”木牌,门前冷落车马稀。
怀清正往新制的奶霜茶里撒碎果仁,忽闻春知来报:“隔壁王婆子说,醉月轩的厨子今早来咱们后厨门口转了三圈。”
怀清呵呵一笑,转那三圈是真来应聘,还是来偷师的?
“不用理会!”想了想,她又道:“那厨子若再出现,你替我问他一句……”
春知领命而去,次日清晨果然见那厨子又在后厨角门徘徊。
她抱着笤帚过去,将竹柄往那人脚边一递:“我家娘子问你,可愿学做奶霜茶?”
厨子一愣,脸涨得通红:“你、你这是何意?某家在醉月轩也是掌勺的——”
“掌勺的怎么?”春知歪头打断他,“我家娘子说了,要学手艺先扫落叶,一月为期。扫得干净,自然有茶方相授;若嫌屈才……”她指了指街角的饽饽摊,“隔壁李娘子还缺个揉面的呢。”
厨子盯着笤帚咬牙半晌,终是接过甩在肩上:“扫便扫!”
三日后,怀清站在廊下看他将最后一片落叶扫进竹筐,筐里的叶子竟码得齐齐整整,连脉络都透着股子认真劲儿。
但,这才哪到哪,一月之期才刚刚开始。
“姑娘,车子已备好,大娘子在楼下等着了。”
辰时三刻,怀清登车往天街去。
今日是殿试,永宁坊的几位进士一大早便去了宫里参加殿试。
金銮殿内,丹墀鎏金,盘龙柱上的烛火将殿内照得明黄如昼。
太和殿中央,九龙金漆宝座端然矗立,惠安帝身着明黄翟衣,腰间玉带悬十二章纹,目光沉沉扫过阶下。
三百余名贡士按三甲名次跪伏于青砖之上,袍服褶皱间凝着晨霜,殿外廊下,铜龟鹤腹中飘出的檀香混着寒气,在玉阶前洇成白雾。
“第一甲第一名,应天赐。”
鸿胪寺官员的唱名声撞在殿壁上,回音嗡嗡。
年方弱冠的应天赐叩首起身,玄色襕衫下摆扫过砖缝间的残雪。他抬眼时,余光瞥见丹陛两侧的锦衣卫腰悬绣春刀,刀柄上的宝石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殿角铜钟突然轰鸣,惊得檐下冰棱坠落,碎成齑粉。
“治世以何为本?”惠安帝的声音从宝座上滚落,如金石相击。
应天赐深吸一口气,他抬头望向御座上方“正大光明”匾额,匾额下的皇帝面容被阴影切分,只余下颌方正的线条。
殿外北风呼啸,卷着雪粒扑在窗纸上,发出沙沙轻响。
“回陛下,”他的声音竟比想象中沉稳,“治世之本在人心,人心之聚在礼制,礼制之行在……”
话音未落,右侧廊下忽有珠帘轻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跪坐于黄纱屏后,朱砂笔在素绢上疾书。
应天赐瞥见那笔尖悬在半空,墨迹欲滴,忽然想起考前塾师说过:“殿试无草稿,一字落绢,便是铁案。”
阶下贡士们的后颈已沁出汗来。左首第三位老者伏地时不慎碰头,玉簪跌落在地,碎成两段。
惠安帝微微抬手,近侍立刻拾簪退下,整个过程未发一声。
殿内烛泪堆成红珊瑚状,殿外更鼓遥遥传来,已是辰时三刻。
“若有灾荒,当开仓放粮,还是以工代赈?”惠安帝忽然插话,目光如鹰隼般盯住应天赐。
这是之前会试策论里的原题。
应天赐感到掌心黏腻,却听见自己的声音清晰如钟:“放粮救一时之饥,工赈固百年之基。前朝隋武帝年间……”
他侃侃而谈间,忽觉殿内温度回升——不知何时,宦官已在鎏金炭盆里添了新炭,松烟混着炭香漫过来,熏得人眼眶微热。
惠安帝听至此处,手指轻叩御案,殿角竽笙忽起,奏起《平康乐》。
乐声中,应天赐看见皇帝嘴角微扬,这才惊觉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鸿胪寺官员再次唱名时,他瞥见自己的策论已被呈至御案上,朱笔圈出数处,墨迹尚在晕染。
“赐状元及第——”
唱名声未落,殿外爆竹与钟鼓齐鸣。
应天赐随着众人叩首谢恩,额头触到青砖此刻殿外雪霁初晴,檐角冰棱折射出七彩光晕,将“奉天承运”四字御笔照得透亮。
这一日金銮殿上的每一声呼吸、每一道朱批,都将在明日传遍天下。
而阶下三百人里,终将有人踏入内阁,有人远赴郡县,把今日殿上的应答,写成大明山河的注脚。
马车驶过天街时,正见黄榜从午门缓缓抬出,朱笔圈点的“应天赐”三字在阳光下红得刺目。
她隔着帘子听见百姓议论:“这状元郎住永宁坊?莫不是揽月阁的常客?”
金銮殿上的唱名还在耳畔回响,怀清却在定鼎门看见了仪仗队的鎏金顶。
状元骑在白马上,帽翅上的金蝉随马蹄颤动,偏头时,目光与街角揽月阁的酒旗撞了个正着。
“状元游街啦!”报喜人的锣声惊飞檐下寒鸦,怀清等人被挤到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