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科技进步还是农业的悲剧?-《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倾盆暴雨毫无停歇之意,持续肆虐了整整一天。

  夏兴南本就内火旺盛,嘴角溃烂得十分严重,稍微牵动嘴角就疼痛难忍,根本吃不下东西。

  “闺女都跟你讲了,就下一天雨,你瞎操心啥呀!”

  于氏端着一碗还冒着丝丝凉意的粥,脚步轻快地走到夏兴南身旁,轻轻将粥放在桌上 ,眼神里满是关切。

  夏兴南一整天几乎没怎么进食,这会儿喝了几口凉粥,神奇的是,竟然感觉嘴角的溃疡好了大半。

  于氏:闺女特意往这粥里加了满满一碗秘药熬制,就不信还治不好你的溃疡。

  “爹,雨停啦!”怀诤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冲进屋内,清脆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屋内的沉闷。

  夏兴南听到这话,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动作太急,桌上的粥洒出了小半碗。

  于氏看着洒出的粥,心疼得心里直抽抽,这败家男人!

  夏兴南顾不上这些,急忙跑出去查看。

  果然,雨已经停了,天空澄澈如洗,呈现出一片深邃而迷人的蔚蓝。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在这漫天金光之中,一个身姿曼妙的身影缓缓走来。

  “爹,好点了吗?”清脆的声音传来。

  夏兴南一时有些恍惚,喃喃自语道:“是清姐儿啊,我还以为瞧见仙女下凡了呢。”

  于氏见状,嗔怪地看了夏兴南一眼,催促道:“快把粥喝了。”

  卫大儒安静地坐在厅内,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脸上也不禁浮现出一丝笑意。

  这时,怀清走上前,轻声说道:“先生,听大哥说,您要带着大哥小怀诤去游学,还有几位先生同行?”

  卫大儒微笑着点点头,温和地回答:“是的,不会走太远,就在周边转转。”

  怀清轻轻点头表示理解,其实她心里也很向往这样的游学经历,可无奈实在脱不开身。

  眼下有这么多黄豆亟待处理,青州那边的庄子也正值秋收。秋收结束后,她还计划着播种冬小麦。

  前几天,她已经把张大爷一家派去了京城的田庄,因为他们在种植冬小麦方面经验丰富,而京城的庄子秋收后同样打算用来种冬小麦。

  卫大儒说走就走,第二天就带着队伍离开。

  怀诤他们离开的时候,于氏心里满是不舍,十分难过,但转眼瞧见操场晒着的黄豆,她就没了伤春悲秋的闲暇功夫。

  近五百亩的黄豆,怀清估算了下,就算亩产四石左右,也有近两千石。

  这些黄豆都是从老一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像现在很多很多的黄豆都是杂交品种,基因单一退化,若是自留种,产量会一代不如一代。

  农业商业化,也使得种子也商业化,不止黄豆,很多种子都是如此。

  中华数千年的辉煌农业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农民不断创造和利用本土优良种质资源的历史。

  这些珍贵的本土种质深植于特定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中,早已成为当地社区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滋养着当地人民。

  然而,在当今时代,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品种正在迅速消失,被追求产量和效率的商业种子所替代。

  这种变化牺牲了食物的味道,威胁到食品安全,破坏了生态环境。

  资本驱动的种子产业侵占了民族种业,高额利润使得农民因种子“绝育”无法保存种子,被迫重复购买。

  在短短30年间,无数珍贵的本土种子消失了。

  这究竟是科技进步还是农业的悲剧?

  怀清沉默,她现在就算想帮着改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若是,她能通过了空间加将这些优良品种传过去就好了!

  于氏看着操场一大片的黄豆,不禁问道:“清姐儿,这么多黄豆,你打算怎么处理啊”

  这些黄豆数量着实惊人,用来食用根本吃不完,拿去卖也不现实,况且赵叔那也实在不需要这么多。

  清姐儿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回答:“赵叔那儿留一点,其余的我打算用来做酱。”

  于氏微微皱眉,疑惑道:“做酱也用不了这么多呀。”

  清姐儿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透露:“准确来说,我准备做酱油。”

  大酱和酱油虽都以大豆为主要原料,但制作工艺和用途却大相径庭。大酱质地浓稠,风味独特,是北方传统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在青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大酱 。

  但酱油则不然!

  新黄豆水分充足,口感鲜嫩,可用来做酱油,香味却远远不够;陈黄豆经过时间的沉淀,豆香愈发浓郁,能为酱油增添更为丰富的风味,堪称制作酱油的首选。

  然而,这么多黄豆的晾晒成了一大难题。近二十四万斤的黄豆,要求每一颗黄豆都能充分接受光照,就算把私塾的操场整个利用起来,也难以完全铺开。

  “场地不够,而且工作量大……”于氏念叨着。

  “那就把家家户户的簸箕、晒席都用上,要是还不够,就现编。”

  家家户户都有簸箕,而且簸箕晾晒,遇变天,收得快。

  于氏一想也是,之前家里黄豆就是这样晾晒的。

  只这工作量太大了?

  清姐儿眼珠一转,言辞恳切地建议道:“娘,依我看呐,您不妨从庄户里挑选几位手脚麻利、做事踏实且经验丰富的大娘大婶,专门负责黄豆晾晒这一摊子事。专人专项,责任明确,以后管理起来不仅省心,还能大大提高效率。”

  于氏略作思索,权衡一番后,点头应道:“行!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着手安排。”

  清姐儿紧接着说道:“我那儿有一份咱庄子里所有庄户的详细名单,每个人的情况都写得清清楚楚。回头我让春音给您送过来,您仔细瞧瞧,再找她们一一确认,看谁愿意揽下这活儿。”

  话还没落音,一直在一旁默默听着的罗嬷嬷赶忙接过话茬:“大姑娘,这么繁琐的事儿,就交给我去办吧。哪能劳烦太太亲自动手,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把这事儿办好。”

  清姐儿爽快地应道:“那行,罗嬷嬷,就辛苦您了。等会儿我就跟春音交代好,让她把名单给您送去。”

  罗嬷嬷平日里就协助于氏管理家中庶务,为人精明能干、细致周到,这活儿交给她再合适不过。再者,于氏识字不多,面对那一大摞资料,阅读起来着实费劲,罗嬷嬷此时主动请缨,正好巧妙地化解了于氏的尴尬。

  清姐儿又接着说:“娘,回头咱把地里深耕一遍,都种上大白菜,菜籽我都准备好了。”

  “都种大白菜?”

  于氏满脸惊讶,瞪大了眼睛,心里暗自盘算着,除去那一百亩花椒地,荒地还剩下八百亩呢,一下子全种上大白菜,这能行么?

  她不禁有些犹豫,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不确定。

  清姐儿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忧,耐心解释道:“嗯,娘,您放心。眼下咱这荒地的土质还没养熟,像萝卜这类对土地肥力和透气性要求高的蔬菜,根本种不了。

  但大白菜适应性强,好养活。而且之前咱们也了解过,白菜能腌制成酸菜,保存时间长,肯定不会烂在地里,咱们不用担心白费力气。”

  于氏听女儿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虽还有些疑虑,但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点头同意:“行吧,那就按你说的办。”

  母女俩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农事,突然,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从外头传来,打破了屋内的平静。

  “太太,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