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软磨硬泡-《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商场仿若战场,抄袭、恶意降价这类不正当竞争手段,自古便有,屡见不鲜。

  就拿临元县来说,不少布店和绸缎庄眼见金缕衣的布偶生意火爆,心生妒意,纷纷效仿售卖。

  只是,那些跟风者制作出的布偶,乍一看模样还行,可因缺乏故事性,根本无法对金缕衣的布偶生意构成威胁,金缕衣的布偶依旧十分畅销。

  金缕衣的服饰更是如此,每推出新款不久,大街上便能瞧见仿品。然而,仿品终究是仿品,做工精致程度远不及正品。

  但这些不过是小打小闹。

  醉红妆独特的经营模式,是怀清等人费尽心思琢磨出的创意,如果被跟风者肆意抢占市场,怀清心里总是不甘。

  回到住处后,怀清立刻着手撰写计划书,将其夹在阮家的家书里,寄给童锦清,委托她全权处理相关事宜。

  怀清心里十分清楚,做生意最讲究抢占先机,一旦错失时机,再想扭转局势,简直难如登天。

  经营模式虽能被复制,但其精髓他人却难以学走。金缕衣有着独特优势,跟风者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赶上。

  在怀淑的带领下,金缕衣的绣坊始终专注于钻研创新,不仅致力于研究新样式,还不断改进绣技,尝试使用新的布料。

  在秋冬发布会上,怀清将宋明时期的服饰元素融入设计之中,使得产品独具特色。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新绣技——双面绣的运用,以及大胆艳丽的用色,这在秋冬季的服饰中极为罕见。

  大明现有的布料在染色方面存在一个显着缺陷,经过多次洗涤后,颜色便会变淡,高温熨烫也会导致褪色。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或许对此并不在意,毕竟他们无力追求衣物的持久色泽;顶层的皇孙贵族,一天换几套衣服,穿过即扔,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但对于中产阶级的百官富商来说,他们对色彩持久的布料十分渴求。

  为此,怀清查阅了大量资料,采用明矾染色、石灰固色、盐增加亮度等方法,经过无数次的琢磨、改良与实验,终于成功解决问题,确保绣坊产出的每一匹布料都色彩鲜亮且持久。

  怀淑的玩偶生意同样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为每只布偶精心设计小衣服,还为其赋予丰富的故事性,同时,周边产品如包包、首饰等也都配套设计,一应俱全。

  花想容也没闲着,推出了全新配方。除经典的精油、水乳外,怀清还成功研制出香水、香皂。

  她们在滇南地区购置了两个大型花圃,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保证原料的充足供应,这是其他商家短期内难以企及的优势。

  再加上空间灵泉这一 “秘密武器” 的助力,产品品质更是出类拔萃。

  秦姨母从箱笼中翻找出许多设计图纸,融入新元素后推陈出新,怀清也积极提供诸多灵感。

  尤其是马云禄,手艺精湛,只要设计图有了,他就能完美打造出来,有时还能给出宝贵意见。

  不过,仅青州的订单就已让马云禄一人应接不暇,要是再加上京城的订单,他更是难以负荷。

  因此,怀清在计划书里,让童锦清在京城就近招募人才,不仅包括金银首饰工匠,还有丫鬟、掌柜、账房等。至于小丫鬟的培训,她们打算从青州调一半人手过去。

  “娘,您就把平姐姐借给我吧!”童锦清拿到信件,逐字逐句研读之后,火急火燎地赶到童二夫人的院子。

  一进院子,她便开启了软磨硬泡模式,缠着童二夫人,非要她把管理嫁妆铺子的平如意借给自己。

  这平如意,那可是童二夫人在外头生意场上的得力助手,堪称一把手。

  童锦清说是借,可谁都明白,这一借,最后大概率就成她的了。

  童二夫人对她这撒娇讨好的模样不为所动,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细细品着茶,仿佛童锦清的话就像耳边风。

  童锦清见软的不行,索性“扑通”一声跪倒在童二夫人脚边,一脸严肃,信誓旦旦地说道:“娘,我向您保证,绝对有借有还。而且,我出嫁之前,肯定认认真真学规矩,一点都不偷懒!”

  童二夫人王氏听到这话,不禁微微侧目,眼中闪过一丝意外,显然没想到童锦清会说出这番话。

  童锦清瞧准时机,顺着这股劲儿就往上爬。

  她一下子扑倒在童二夫人腿上,小手轻轻给她捶起腿来,嘴里还念叨着:“您不是一直想让我学着管理铺子、看账本嘛,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您也知道醉红妆在青州有多火爆,芳宁信里写的内容,您肯定也看了。要是咱们不赶紧行动起来,被别人抢占了先机,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啦!”

  童二夫人心里暗自好笑,这丫头,还真会给自己找理由!

  “你当真有借有还?”童二夫人故意问道。

  “如假包换!我要是骗您,就让我……”童锦清急得连忙发誓。

  “那你真能好好学规矩?”童二夫人又追问。

  “千真万确!我要是做不到,您怎么罚我都行!”童锦清拍着胸脯保证。

  母女俩正说得热闹,童诗郎掀起帘子走进了暖阁。

  “你们娘俩在这儿说什么呢,这么热闹?”他一脸好奇地问道。

  童二夫人吩咐小丫鬟取来笔墨,然后对童锦清说:“你自己写个凭证,再让你爹给你做个保。只要你能做到这些,这事我就答应你。”

  童诗郎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童锦清权衡一番,觉得这条件也不算过分,便赶紧提起笔写了起来。写完之后,又软磨硬泡地拉着她爹签字画押作保。

  事情一办成,童锦清就像一阵风似的,马不停蹄地喊听雨,让她去叫平姐姐过来。可她又怕耽误时间,等不及了,干脆让听雨套好马车,自己打算去铺子找平如意。

  她这风风火火的模样,把童诗郎看得满头雾水,忍不住问:“珍珍这是怎么了,这么着急忙慌的?”

  “阮家那丫头和怀清姑娘来信说要在京城开一家铺子,她就磨着我把如意借给她。”童二夫人解释道。

  “啊?你真给她了?”童诗郎有些惊讶,毕竟平如意对童二夫人来说很重要,轻易给出去,他觉得有点意外。

  “你不是都给她作保了吗?”王氏嗔怪地看了童诗郎一眼。

  “啊?我签的是这个呀?完了完了,我好不容易攒的私房钱恐怕要没了,我的镇纸啊……”童诗郎这才反应过来,一脸懊恼。

  “等你闺女赚钱了,你找她要去。”王氏笑着说。

  “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童诗郎嘟囔着。

  “你知道你闺女在临元县的铺子一年能赚多少吗?”王氏神秘兮兮地问。

  “就是那个大妹给的护肤品的铺子?”童诗郎问。威武侯夫人是童家大姑奶奶。

  “对,就是那个。年前大姑奶奶给咱们童府送过些护肤品。不过她不知道,珍珍是那个铺子的小东家。”王氏说道。

  “我听说这个护肤品很火?”童诗郎问。

  “没错,可火了。所以,你还担心你的私房钱吗?”王氏笑着反问。

  童诗郎一听,爽朗地笑了起来:“瞧夫人说的,我像是那么小气的人吗?我还等着闺女好好孝敬我呢!”

  王氏不再理他,让小丫头过来给她按腿。她的腿有风湿的老毛病,年轻时落下的,怎么都治不好,只要天气一变,就会犯病,疼得厉害。

  “夫人,这几天腿好点了吗?”童诗郎关心地问。

  “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王氏无奈地说。

  “要不,咱们也去白云寺求医?最近京城里都在传无为大师医术超群,听说齐家小公子用的秘药就是无为大师给的。”童诗郎提议道。

  “算了吧,听听就得了,你还当真了。”王氏不以为然地说。

  “夫人,您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消息?”童诗郎好奇地追问 。

  “若无为大师当真有如此神奇的秘药,你觉得这等好事还能轮到咱们头上?”王氏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嘲讽,毫不留情地说道。

  童诗郎听到这话,瞬间像被施了定身咒,呆愣在原地,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他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夫人这番话确实切中要害,句句在理。

  传闻里,那秘药的功效堪称神乎其神,不仅能治愈普通病症,就连令人束手无策的痴傻之症都不在话下,仿佛拥有起死回生、重塑心智的魔力。

  既然如此,头疼脑热、风寒咳嗽这些常见的小毛病,在它面前自然更是小菜一碟,药到病除想必不在话下。

  想到这儿,童诗郎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年前。那时,圣上不幸染上风寒,这场病来势汹汹,持续了许久,整个皇宫都被阴霾笼罩,众人忧心忡忡。可说来也怪,就在无为大师离开京城后不久,圣上的病情竟奇迹般地逐渐好转,直至康复。如此巧合的时间节点,很难不让人将二者联系起来。

  童诗郎能敏锐地捕捉到这其中的关联,那些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人肯定也早已察觉,并且很可能已经在暗中揣测、议论纷纷了。

  “大师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