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民富兵强,何惧北狄-《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你媳妇犯事了?”

  “她被判了死刑,秋后问斩。”

  “啊!”众人惊呼。

  “那?”许二夫人最关心的是儿子有没有受连累。

  “母亲不用担心,我们和离了。前几天就和离了,和离书关知府已经看过,所以大家千万别说错话。”

  众人一阵沉默,心里明白,只有和离在前,许家才能从这桩案子里脱身。

  “那你父亲是怎么回事?”

  许大老爷自知不聪明,一直依附二弟过日子。他二弟智谋过人,在青州府能让他受挫的人没几个。

  “我也不清楚,退堂后,父亲突然晕倒。”许二公子当时站的位置,恰好没看到怀清做的那个手势。

  “那大夫怎么说?”

  出了衙门,许二公子直接把许承铁背到附近医馆。

  幸亏他当机立断,大夫说再晚一步,病人可能就中风了。

  “父亲情绪激动导致昏迷,醒来就没事了。”

  “那外面安排好了吗?”出了这么大的事,家里本就不安稳,里里外外都得安排,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一切等父亲醒来再说。”大夫说两个时辰左右可能会醒,到时候再安排也来得及。

  正说着,外面跑进来两人,正是被禁足的大公子与三公子,两人衣冠不整、脸色绯红,一看就知道刚才没干好事。

  想到外面不可描述的传言,众人一阵恶心,兄弟乱伦,没想到传言竟是真的。

  “父亲!父亲!”许大上前就拼命摇晃许通判,父亲出事了,他可怎么办?

  许二公子立马把人拉开:“父亲睡着了,大哥别摇他。”

  “滚开!是不是你?是不是你为了许家家主之位,连父亲都下手了?”许大公子不得父亲认可,这会儿只觉得是老二在搞鬼。

  “无稽之谈!”许二公子甩开大哥,整理被揪乱的衣领。

  “无稽之谈?呵!我都听说了,是你媳妇犯事差点连累许家,是不是你指使的?”

  “我指使的?我指使她干这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你以为大厦将倾,我还能独善其身?一切等父亲醒来再说!”

  父亲晕倒这事有点古怪,跟这案子有关,但又不全是因为这个,许二公子心里清楚。可具体还有什么原因,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空间里,齐禹也在问同样的问题。

  怀清用右手重复了那个抹脖子的动作,看得齐禹头皮发麻!

  这丫头,简直是明目张胆的挑衅!

  难怪许承铁会气晕,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摆了一道不说,还被威胁挑衅,最近一直精神高度紧张的许承铁,心态不崩才怪!

  没当场挂了,都算他许承铁抗压能力强。

  哎,都有点同情他了。

  “喂!你那是什么眼神?!”

  “没什么!没什么!我在想,要不让他一直昏睡算了。”许家现在看着就是一盘散沙,也就许二公子还行,但毕竟没得到许承铁的真传。

  “你看,他出事突然,手里的东西肯定来不及交代,后面做事肯定会漏洞百出。其次,许家为他的病情着急,一时半会儿也没精力搞事。”

  怀清一想,觉得有道理。

  她和许承铁,谁生谁死,这问题根本不用想。

  但要她动手杀人,她没那个本事,也嫌脏了自己的手,他就算要死,也不该死在她手里。

  “我有让人昏迷的药。”镇定剂加大剂量使用,能让人昏迷,正适合昏迷中的许承铁。

  等房里没人时,怀清给许承铁打了一针,剂量足以放倒一头大象。确定他几天内不会醒来后,带着齐禹去了一趟知府衙门,替换了那份伪造的文件,消除隐患,齐禹重新书写并盖上大印。

  把齐禹送回空间后,怀清原路返回春熙路院子,外面依稀能看到衙役在巡逻,张老这边前院看似松懈,内院实则几步一岗。

  春知看到姑娘回来,心里松了口气,回来就好。

  怀清回房后进了空间,齐禹已经熟练地用平板播放电视剧。怀清见不得他这么悠闲,说要送他回去。

  “北狄可汗抓住了吗?”

  “那老东西年老多疑,真存了借咱大明削弱草原其他部落的心思。阿尔达落败后,北狄就连夜退兵三十里。”

  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王庭,哪能轻易放过,就算死缠烂打也要追击。那天齐禹意识到北狄可汗的意图,立刻去找姜大将军。几方商讨后,立即整顿队伍发起进攻,即便北狄退了三十里,还是被他们追上。

  北狄显然没想到他们会突袭,可汗抛下大皇子等人,自己先跑了。

  三皇子在阿巴嘎部落的掩护下突围,阿巴嘎部落先前与大明一战死伤惨重,战力不敌,三皇子最终被俘虏。

  反而是大皇子趁乱跑了,这家伙阴险狡诈,在阿拉善部落首领的协助下,带着他母妃逃了。

  所以说,身在皇家,不管是大明还是北狄,没一个是善茬。

  “那可以班师回朝了吗?”

  齐禹摇摇头:“可汗逃了,始终是个隐患。”而且,北狄王庭不好找,既然找到了,就没理由放过。

  “我有个疑问,戚老将军多次击败北狄,朝廷为什么不加派人手拿下北狄,控制这片草原呢?”

  “问得好,我也问过外祖父。他老人家说北狄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很多方面和咱大明不同,硬要耗费人力物力强行控制,不是明智之举。”

  怀清历史学得不好,但也知道大汉时期与草原争斗数百年,就算胜利了,也没能实际控制草原。

  就像戚老将军说的,两地差异太大,气候环境、身体条件、饮食结构等都不一样,再者草原耕地少,大明对其地形不熟悉,更不敢大量迁入人口,谈何集中管理。

  北狄草原离中原远,气候干燥寒冷。北狄人从小在草原生活,身体适应了这种气候,又是马背上的民族,体格健壮,抵抗力强。而大明汉人更适应中原温和的气候,去了草原,身体根本扛不住寒冷,还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

  北狄人习惯骑射,饮食以奶制品和牛羊肉为主,几乎没有耕地。对汉人来说,没耕地就没收成,意味着挨饿甚至死亡。汉人饮食主要是米面,奶和肉吃得相对较少。

  草原部落会根据水源和牧草情况不定期迁徙,变更居住地,可想而知官员管理难度有多大。

  对目前的朝廷来说,管控草原确实不明智。

  历史上也唯有“天子守国门”的大明做到了。

  但迁都何其艰难,劳民伤财不说,若国力不丰兵力不强,迁都无异于给北狄送人头,实不是明智之举。

  毕竟天子守国门不是谁都可以!

  “只能强力打击,至少打服他们,让他们成为大明的附属国,确保边境十年安稳。”

  是啊,最多也就十年。十年后,等北狄人强马壮,又会卷土重来,大明的将士又要披甲上阵保卫家国。

  说到底,还是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地位,要是大明民生富裕、兵力强盛,何惧北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