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回到春熙路的院子,怀清取来三瓶精油交给春知,便把自己关进房间,随后闪身进入空间。
她抓了一把辣椒种子放入盆中,倒入温热的灵泉水浸泡,六个小时后捞出来,均匀地撒在黑土地上,再覆上一层松软的土。
到了晚上,怀清将两篮子满满的辣椒苗交给马二柱,嘱咐他在城门关闭前赶到庄子,让庄户连夜把辣椒苗种在苞米杆底下。
马二柱心里疑惑大姑娘哪来这么多辣椒苗,不过他也不多问,只一心听话干活。
其实春知和春音也很好奇,只是她们以为是姑娘在她们出去办事时准备的,便也没多问。
怀清让众人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因为明天恐怕有一场硬仗要打。
果不其然,第二天天刚亮,城门一开没多久,马二柱就带着周庄头以及十来个受伤的庄户来到春熙路院子。
怀清让春知拿来化妆工具,给受伤的几人精心化了破损妆容。在春知的巧手之下,几个庄户看上去就像是被狠狠暴揍过,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你们也别硬撑着,待会到了衙门,该怎么哭喊就怎么哭喊。”
“哎哟!哎哟!疼死我了!”有个极具表演天赋的庄户立刻入戏,夸张地嚎了起来。
“对对对!就是这样!”
春知作为怀清的代表,带着一群人,一路哭嚎着,浩浩荡荡地前往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离春熙路院子不算远,但春知为了吸引更多路人注意,特意绕了远路去告状。
民告官要受杖刑,也就是打三十大板。
怀清提前叮嘱春知,不告许通判,只告许通判家的二少奶奶。
许家二少爷既无功名也无官职,许家二少奶奶自然也没有诰命在身,告她不算越级。
讼状书上状告的是王丹芸,也就是许家二少奶奶。
许通判作为她的公爹,按规矩要避嫌,这讼状书便越过许通判,直接交到了关知府手里。
关知府一看讼状书,发现是青州书院阮晋阳所写,状告之人是夏怀清,被告是王丹芸,看似普通的讼状书,却让他暗自心惊。
王丹芸是许家儿媳妇,阮晋阳是阮家嫡长子,这两家目前正明争暗斗。
更棘手的是夏家,夏家虽是农户,可这农户可不一般,是培育出冬小麦、在圣上那里都挂了号的夏家。
关知府抖了抖讼状书,将其摊开放在案桌上,猛地一拍惊堂木。
“升堂!”
“威~武!”
衙役们分站两旁,有节奏地敲着杀威棒,大堂瞬间安静下来。
“堂下何人,状告何事?”
春知往前一站,恭敬地跪下,说道:“大人,我是临元县夏家丫鬟春知,我代我家姑娘状告许二奶奶王丹芸买凶杀人,毁坏我夏家庄子。”
“带被告。”
夏家这边派丫鬟出庭,许家那边则派了个管事。两边原告被告都是女眷,按规矩不在堂上过问。
“大人,冤枉啊!那夏家是什么人家,我家二奶奶金尊玉贵,哪会认识这些人,又怎么可能买凶杀人呢?”
“那夏季的庄子原是你许家二奶奶的陪嫁庄子,两家还是有渊源的。你既然说没买凶,那就把堂下的地痞和受伤的庄户带上来对峙。”
关知府心里清楚,许家仗势欺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敢告到他这儿的,也就夏家了。这夏家看着也不傻,他倒要看看这出戏怎么演。
那管事瞧着关知府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心里没底,赶忙转头看向一旁旁听的许通判。
许通判来之前对家里的事一无所知,到了大堂才知道和自己二儿媳有关。派人去打听后,才知道二儿媳又搞起了仙人跳这一套。
家里出了事,他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家里人收敛点,没想到这节骨眼上又给他惹麻烦。
他立刻派人去解决那几个地痞,想着死无对证,这官司就没法审了。
结果下人回来说,这几个地痞全被人抓了,正被押着游街,往衙门这边来了。这下,再动手就不合适了。
许通判无奈地闭上眼,不再看那管事。管事得不到指示,心里焦急万分。
“大人,人证带到。”
那几个地痞嘴里被塞了臭袜子,双手也被绑着,跪在堂上呜呜乱叫。那十来个受伤的庄户或躺或跪,扯着嗓子哭喊,比地痞叫得还大声,边哭边告状。
“大人!小民是小枣庄的庄户,这几个地痞昨天无缘无故跑来砍庄稼、伤庄户,我们都被他们砍伤了。请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说着,庄户们纷纷撩开伤口,痛哭流涕,场面好不凄惨。
关知府猛地一敲惊堂木,怒喝:“大胆!”
堂下顿时安静了些,但哭声依旧不断。
“律法有云,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稼穑者,准盗论。你们毁坏青苗,按律应判处两年徒刑。再加上砍伤庄户,罪加一等,还不如实招来,是奉何人之命?”
这几个地痞本打算今天再去庄子恐吓那些庄户,结果一大早还没出门就被人堵在家门口,直接绑到了知府衙门。
他们都是些作奸犯科的惯犯,身上多少有点案底,最怕进衙门了。只是一路游街,他们愣是没找到机会逃跑。
其实他们想多了,张富贵手下几人都是行伍出身,哪能让他们轻易逃脱。
为首的地痞让衙役拿掉口中袜子,呸呸吐了几口唾沫,
刚想辩解,瞧见一旁的许通判微微朝他摇头。
这是要他认下罪名?
他再抬头看许通判时,许通判已经闭眼不再看他。
地痞咬咬牙,心想认就认吧,无非就是三五年牢狱之灾,他还扛得住。
要是得罪了许通判,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大人,我认罪。”
关知府看了一眼许承铁,心里纳闷,这就认罪了?
他正想敲惊堂木结案,堂下的小丫鬟春知又开口了。
“大人,这地痞不仅伤人性命、毁坏青苗,还破坏军需,还请大人查明真相,严惩不贷!”
这话一出,大堂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要知道,大明边境时常遭受北狄和南蛮的烧杀抢掠,大明律法里有专门关于军需的条款。
凡无故损毁军需者,一律处斩!
她抓了一把辣椒种子放入盆中,倒入温热的灵泉水浸泡,六个小时后捞出来,均匀地撒在黑土地上,再覆上一层松软的土。
到了晚上,怀清将两篮子满满的辣椒苗交给马二柱,嘱咐他在城门关闭前赶到庄子,让庄户连夜把辣椒苗种在苞米杆底下。
马二柱心里疑惑大姑娘哪来这么多辣椒苗,不过他也不多问,只一心听话干活。
其实春知和春音也很好奇,只是她们以为是姑娘在她们出去办事时准备的,便也没多问。
怀清让众人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因为明天恐怕有一场硬仗要打。
果不其然,第二天天刚亮,城门一开没多久,马二柱就带着周庄头以及十来个受伤的庄户来到春熙路院子。
怀清让春知拿来化妆工具,给受伤的几人精心化了破损妆容。在春知的巧手之下,几个庄户看上去就像是被狠狠暴揍过,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你们也别硬撑着,待会到了衙门,该怎么哭喊就怎么哭喊。”
“哎哟!哎哟!疼死我了!”有个极具表演天赋的庄户立刻入戏,夸张地嚎了起来。
“对对对!就是这样!”
春知作为怀清的代表,带着一群人,一路哭嚎着,浩浩荡荡地前往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离春熙路院子不算远,但春知为了吸引更多路人注意,特意绕了远路去告状。
民告官要受杖刑,也就是打三十大板。
怀清提前叮嘱春知,不告许通判,只告许通判家的二少奶奶。
许家二少爷既无功名也无官职,许家二少奶奶自然也没有诰命在身,告她不算越级。
讼状书上状告的是王丹芸,也就是许家二少奶奶。
许通判作为她的公爹,按规矩要避嫌,这讼状书便越过许通判,直接交到了关知府手里。
关知府一看讼状书,发现是青州书院阮晋阳所写,状告之人是夏怀清,被告是王丹芸,看似普通的讼状书,却让他暗自心惊。
王丹芸是许家儿媳妇,阮晋阳是阮家嫡长子,这两家目前正明争暗斗。
更棘手的是夏家,夏家虽是农户,可这农户可不一般,是培育出冬小麦、在圣上那里都挂了号的夏家。
关知府抖了抖讼状书,将其摊开放在案桌上,猛地一拍惊堂木。
“升堂!”
“威~武!”
衙役们分站两旁,有节奏地敲着杀威棒,大堂瞬间安静下来。
“堂下何人,状告何事?”
春知往前一站,恭敬地跪下,说道:“大人,我是临元县夏家丫鬟春知,我代我家姑娘状告许二奶奶王丹芸买凶杀人,毁坏我夏家庄子。”
“带被告。”
夏家这边派丫鬟出庭,许家那边则派了个管事。两边原告被告都是女眷,按规矩不在堂上过问。
“大人,冤枉啊!那夏家是什么人家,我家二奶奶金尊玉贵,哪会认识这些人,又怎么可能买凶杀人呢?”
“那夏季的庄子原是你许家二奶奶的陪嫁庄子,两家还是有渊源的。你既然说没买凶,那就把堂下的地痞和受伤的庄户带上来对峙。”
关知府心里清楚,许家仗势欺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敢告到他这儿的,也就夏家了。这夏家看着也不傻,他倒要看看这出戏怎么演。
那管事瞧着关知府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心里没底,赶忙转头看向一旁旁听的许通判。
许通判来之前对家里的事一无所知,到了大堂才知道和自己二儿媳有关。派人去打听后,才知道二儿媳又搞起了仙人跳这一套。
家里出了事,他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家里人收敛点,没想到这节骨眼上又给他惹麻烦。
他立刻派人去解决那几个地痞,想着死无对证,这官司就没法审了。
结果下人回来说,这几个地痞全被人抓了,正被押着游街,往衙门这边来了。这下,再动手就不合适了。
许通判无奈地闭上眼,不再看那管事。管事得不到指示,心里焦急万分。
“大人,人证带到。”
那几个地痞嘴里被塞了臭袜子,双手也被绑着,跪在堂上呜呜乱叫。那十来个受伤的庄户或躺或跪,扯着嗓子哭喊,比地痞叫得还大声,边哭边告状。
“大人!小民是小枣庄的庄户,这几个地痞昨天无缘无故跑来砍庄稼、伤庄户,我们都被他们砍伤了。请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说着,庄户们纷纷撩开伤口,痛哭流涕,场面好不凄惨。
关知府猛地一敲惊堂木,怒喝:“大胆!”
堂下顿时安静了些,但哭声依旧不断。
“律法有云,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稼穑者,准盗论。你们毁坏青苗,按律应判处两年徒刑。再加上砍伤庄户,罪加一等,还不如实招来,是奉何人之命?”
这几个地痞本打算今天再去庄子恐吓那些庄户,结果一大早还没出门就被人堵在家门口,直接绑到了知府衙门。
他们都是些作奸犯科的惯犯,身上多少有点案底,最怕进衙门了。只是一路游街,他们愣是没找到机会逃跑。
其实他们想多了,张富贵手下几人都是行伍出身,哪能让他们轻易逃脱。
为首的地痞让衙役拿掉口中袜子,呸呸吐了几口唾沫,
刚想辩解,瞧见一旁的许通判微微朝他摇头。
这是要他认下罪名?
他再抬头看许通判时,许通判已经闭眼不再看他。
地痞咬咬牙,心想认就认吧,无非就是三五年牢狱之灾,他还扛得住。
要是得罪了许通判,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大人,我认罪。”
关知府看了一眼许承铁,心里纳闷,这就认罪了?
他正想敲惊堂木结案,堂下的小丫鬟春知又开口了。
“大人,这地痞不仅伤人性命、毁坏青苗,还破坏军需,还请大人查明真相,严惩不贷!”
这话一出,大堂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要知道,大明边境时常遭受北狄和南蛮的烧杀抢掠,大明律法里有专门关于军需的条款。
凡无故损毁军需者,一律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