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京城风云(一)-《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娘俩聊得起劲儿呢!”伴随着温柔的声音,秦婉莲步轻移,走进了大厅。

  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锦缎长裙,身姿优雅,仪态万千,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气质。

  “姨母!”怀清赶忙起身相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不知为何,她总是忍不住亲近这位仪态出众的姨母,或许是被她身上那股温婉大气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怀清快步上前,亲昵地拉住秦婉的手,将她引领到母亲身旁坐下,随后自己走到身后,动作娴熟地为姨母沏茶,说道:“姨母来得正好,我们正讨论庄户营生的事儿呢。”

  “说起这个,我也正发愁找不到合适的营生。”秦婉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她和儿子离开侯府时,几乎是净身出户,除了儿子手中的书肆,侯府什么都没给他们留下。往后儿子娶妻生子,样样都需要银子,许多事都得早早筹备起来。

  “姨母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怀清好奇地问道。

  “我啊——”秦婉微微垂眸,思绪仿佛飘回到了青春年少的那段美好时光,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追忆之色,“年轻的时候,我一直梦想着开一家银楼,请最好的师傅帮忙打造,专卖自己设计的金银首饰。”

  只可惜,世事无常,她精心设计的一摞手稿,都随着外祖家的覆灭而化为乌有,消失在岁月的尘埃之中。

  “姨母会设计首饰?”怀清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声音中满是兴奋。

  “谈不上会,不过是有些小爱好罢了。”秦婉谦虚地摆了摆手。

  实际上,她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的外祖曾是户部尚书,母亲的陪嫁十分丰厚。

  作为母亲唯一的孩子,她被倾尽全力培养,琴棋书画虽不能说样样精通,但也都略有涉猎,在首饰设计方面更是有着独特的天赋和见解。

  “这个主意太棒了,姨母可以去县里找个好铺面,开一家金银首饰铺。”怀清兴奋地提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秦婉自然也考虑过这个想法,不过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好好筹划一番。她今日前来,主要是想跟于氏母女说她外祖家表哥要来的事儿。

  于氏一听是秦婉的表亲要来,脸上立刻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当即表示祝贺,随后又说道:“等他们安顿好了,我就带着怀清几个前去拜会。”

  秦婉连忙摆手,微笑着说道:“姐姐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到时候我抽空带他们上门拜访就行。”

  于氏见她这么说,便不再坚持。

  “难怪最近表哥忙得连山庄都不来了,姨母下回跟表哥说,要是有什么事情,尽管来庄子上,庄子别的没有,人手管够。”怀清原本还以为单元达是忙着修缮县里新买的院子,所以才没空来山庄。

  “他哪是忙这个,是衙门里的事。”秦婉摇了摇头,对于具体情况,她也不是十分清楚。

  “难道是因为冬小麦的事?”于氏猜测道。

  “没准!”怀清觉得娘的猜测很有可能是对的,“姨母从京中来,有没有听说过冬小麦的事儿?”

  秦婉摇了摇头,她在京城时,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倒是没怎么留意这些。“不过,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他十分重视农耕,冬小麦这事,皇上必定会上心的。”

  早年,秦婉为了给外祖一家脱罪,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她深入分析了解皇上的性情喜好以及官场上的基本运作流程。只是后来外祖一家失踪,她又被困于后宅专心养育儿子,这才渐渐远离了那些官场之事。

  不过,她积累的人脉还在,这次他们能顺利脱离侯府,多亏了这些人的帮忙,尤其是皇上的近侍袁公公。

  怀清一听,觉得确实如此,冬小麦关乎民生,算得上是大事。

  于氏听这事居然还能牵扯到皇上,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姐姐也不用担心。皇上性情温厚,又重视农耕,底下的人就是冲着这点,也不敢随意滋事。”秦婉轻声安慰道。

  怀清在心里对这句话进行解读:当今皇上性情温厚,不会随意降罪于他们家;而他们家种出冬小麦,正契合皇上重视农耕的心思,朝中官员若不想触怒圣颜,就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在这件事上搞破坏。

  秦婉看着于氏的神情渐渐镇定下来,转头看向怀清。只见这丫头一脸“我了解、我明白”的表情,仿佛这些想法都明明白白地刻在了脸上。

  这丫头聪慧又通透,着实让人打从心底里欢喜。秦婉又想起家里那个不开窍的傻儿子,忍不住在心里又是一阵嫌弃。

  此时,被自家母亲嫌弃的单元达正在书房伏案书写。

  突然,他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好在他身手敏捷,及时将手中的笔拿开,不然写了一早上的书案可就要被墨水弄脏了。

  “公子这是着凉了?”陈掌柜恰好进来通报书肆的事情,看到这一幕,关切地问道。

  “没有,只是有点鼻痒。”单元达摆了摆手,示意陈掌柜坐下,“可是印刷作坊那里出了问题?”

  “没有,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三字经》等幼儿启蒙书册已经印刷成册。”陈掌柜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随身带来的包袱,取出里面崭新的书册,轻轻放在书桌上,“公子说的印刷试题的事儿,我也拜访过弘文学院的章院长,章院长的意思是可以一试,相关事宜也在慢慢落实。”

  单元达翻开《三字经》,仔细查看,随后问道:“那陈伯今儿来,还有别的事儿?”

  “我听说京里要来人了?”陈掌柜微微向前倾身,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神色。

  “嗯。”单元达轻轻应了一声。

  京都来人的消息,县衙并没有大肆宣扬,但也没有刻意封锁消息。这事算不上机密,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公子可要借着这机会再往前走一步?”陈掌柜目光灼灼地看着单元达,眼中满是期待。

  “你的意思是?”单元达疑惑地看向陈掌柜,不过瞬间便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主薄再往前一步就是知县,他的前任朱主薄就是为了这一步,如今还在青州府大牢里待着呢。

  “公子别误会!”陈掌柜见单元达似乎有所误解,急忙解释道,“您与朱主薄不一样。”

  朱主薄妄图扳倒阮知县自己上位,那是急功近利、图谋不轨,最终才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现今冬小麦收割在即,不论收成产量如何,一年双季小麦完全可以在青州一带推行。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夏家敢于尝试、尽力施种,功不可没;阮知县垦荒督粮、增加收成,同样劳苦功高。更何况阮知县在临元县连任九年,一直清正廉明、克己奉公,百姓们对他有口皆碑。他无错又有功,明年晋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阮知县晋升离开后,临元县交给谁,按理说是皇上和吏部的事情,但公子若想要争取一下,也不是没有办法运作,这和朱主薄的急功近利截然不同,是光明正大的正途。

  老实说,陈掌柜也想不明白,朱主薄是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正途不走,非要搞歪门邪道,毁了冬小麦,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如今还不是前途尽毁,只能待在牢里。

  单元达听了陈掌柜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读书科举,原本只是想借机摆脱侯府,带着母亲离开,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这个主薄之位也是机缘巧合得来的,要不要再进一步,说实话,他还真的没有认真想过。

  陈掌柜见他沉默不语,便不再劝说,拱手退下,留下单元达独自在书房里思考着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