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星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他靠在战壕的墙壁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闭上眼睛,脑海里依然回荡着刚才的画面,那些伤兵的呻吟,那双圆睁的眼睛,那个血洞,都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感觉自己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却又知道,这噩梦,才刚刚开始。
冯晓纲从监视器后面走了出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声地咆哮,只是安安静静地,走到李红星的面前。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看透李红星内心的挣扎。
“你刚才,演得不对。”他看着李红星,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压力。那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李红星的心头,让他瞬间清醒过来。
李红星的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冯导这是要给他“开小灶”了,也是对他寄予厚望的表现。
他紧张地看着冯导,等待着他的“宣判”,额头上又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你刚才,是在演害怕。”冯导的眼神,锐利得,像一把手术刀,仿佛要将他的灵魂,都剖开,“我不要你演害怕。我要你,就是害怕。你明白吗?
不是表演出来的害怕,而是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恐惧。那种恐惧,是真实存在的,是无法掩饰的。”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低沉,却充满了力量:“你忘掉你是个演员,忘掉你是在拍戏。你现在,就是一个从没上过战场,从没见过死人的,二十岁的大学生。你从小读的是圣贤书,满脑子都是救国救民的理想。
可你现在,站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血肉模糊的尸体,看到了奄奄一息的伤兵,看到了那些只比你大几岁的年轻人,像麦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倒下。
你告诉我,你现在心里该是什么感觉?是愤怒?是绝望?还是对生命的无力?把这些最真实的感觉,都给我表现出来!”
李红星没有说话,他只是低着头,脑海里,疯狂地,回想着爷爷日记里的那些文字,回想着陈顾问讲述的那个故事,那些曾经遥远而模糊的文字和故事,此刻却变得如此清晰,如此真实,仿佛他就置身其中。
他感觉自己的心跳得飞快,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代入感,瞬间将他淹没。
“再来一条。”冯导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一丝鼓励,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把那股,书本里没有的,最真实的,恐惧,给我演出来。
把陆远这个角色,活生生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挣扎求生的大学生!”
第二次开拍。
当那个盖着白布的担架,再次从他身边抬过时。李红星没有再后退。他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那块被鲜血浸透的白布,看着那从白布下面,露出来的一只,还穿着草鞋的、年轻的脚。
那只脚,瘦弱而苍白,脚趾微微蜷缩着,仿佛还在挣扎着抓住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
他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地,颤抖起来。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寒意,一种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知。
他的牙齿,在打颤,发出“咯咯”的声响,仿佛要将自己的牙齿都咬碎。
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里面,不再有任何属于演员的设计和技巧。只有一片,被巨大的恐惧和冲击,给彻底撕碎了的,空白。
他不是在演,他就是陆远。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面前,彻底崩溃了的,年轻的灵魂。他的世界,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所有的信念,所有的认知,都在血与火的洗礼下,被无情地摧毁。
“咔!过了!”
冯导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甚至带着一丝颤抖。他知道,他等到了他想要的,他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陆远,一个被战争彻底改变的年轻人。
整个剧组都沸腾了,所有人都为李红星的表演而感到震撼和激动,掌声和欢呼声在片场响起,久久不息。他们知道,他们见证了一个角色的诞生。
而李红星,却依旧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抽离了身体,整个人都变得空荡荡的,仿佛被掏空了一般。
直到吴惊走上前,用力地,拍了拍他的后背,他才如梦初醒,猛地弯下腰,剧烈地,干呕了起来。
他吐出的不是食物,而是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恐惧,对死亡的厌恶,对生命的无奈。他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战争,身心俱疲,但内心深处,却又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坚定。
……
中午休息的时候,剧组的午饭,是简单的大锅菜和馒头。后勤组用巨大的保温桶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拉到片场,每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拿着自己的铝制饭盒排队打饭。
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食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寒冷中唯一的慰藉。
李红星端着饭盒,找了个背风的角落蹲下。他没什么胃口,只是机械地往嘴里塞着馒头。
他的脑海里依然回荡着刚才的画面,那些伤兵的呻吟,那双圆睁的眼睛,那个血洞,都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味觉,吃什么都索然无味,嘴里的馒头如同嚼蜡。
“小子,不错。”吴惊端着满满一饭盒的土豆炖牛肉,在他身边蹲下,含糊不清地说道,“刚才那股劲儿,对了。有我当年,第一次拍打戏,被人一脚踹飞时的感觉了。
你小子,是真把你自己豁出去了。”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赞赏,也带着一丝心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段奕宏也走了过来,他没拿饭盒,只拿了个军用水壶,里面泡着热茶。
他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才缓缓开口:“拍战争戏,最耗心力。你得学会,怎么在戏里进去,在戏外出来。不然,人容易废了。
你刚才的状态,很危险,但也很精彩。不过,别陷得太深,要学会抽离。”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对后辈的关怀。
“谢谢吴惊老师,段老师。”李红星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两位前辈,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关心他提点他。
他们不仅仅是他的前辈,更是他的引路人,他的战友。他感觉自己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丝温暖,一丝可以依靠的力量。
他拿出手机,趁着吃饭的间隙,给夏晚晴发了条微信。
他没有说今天的辛苦,也没有说自己被冯导骂,更没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挣扎。
他只是,拍了一张,战壕外,那片被白雪覆盖的、壮丽的山景,发了过去。
照片上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与战壕里的血腥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很冷,但风景很好。像爷爷日记里,写的那样。】
吃完饭,他没有去休息。而是拿出那个,陈顾问送给他的、装着赵铁山班长遗物的小木盒。
他打开盒子,将那枚已经有些斑驳的军功章,和那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上。照片上,赵铁山班长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仿佛在对他微笑,又仿佛在对他诉说着什么。
他拿起军功章,轻轻地摩挲着,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和责任,感受着那份来自英雄的传承。
然后,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
“第一天。我见到了,战争。它比我想象的更残酷,更血腥。
但我不会退缩,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战,更是为了那些牺牲的英雄,为了那些期盼和平的人们而战。
陆远,我来了。我将用我的生命,去诠释你的生命,让你的故事,永远流传。”
他靠在战壕的墙壁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闭上眼睛,脑海里依然回荡着刚才的画面,那些伤兵的呻吟,那双圆睁的眼睛,那个血洞,都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感觉自己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却又知道,这噩梦,才刚刚开始。
冯晓纲从监视器后面走了出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声地咆哮,只是安安静静地,走到李红星的面前。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看透李红星内心的挣扎。
“你刚才,演得不对。”他看着李红星,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压力。那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李红星的心头,让他瞬间清醒过来。
李红星的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冯导这是要给他“开小灶”了,也是对他寄予厚望的表现。
他紧张地看着冯导,等待着他的“宣判”,额头上又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你刚才,是在演害怕。”冯导的眼神,锐利得,像一把手术刀,仿佛要将他的灵魂,都剖开,“我不要你演害怕。我要你,就是害怕。你明白吗?
不是表演出来的害怕,而是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恐惧。那种恐惧,是真实存在的,是无法掩饰的。”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低沉,却充满了力量:“你忘掉你是个演员,忘掉你是在拍戏。你现在,就是一个从没上过战场,从没见过死人的,二十岁的大学生。你从小读的是圣贤书,满脑子都是救国救民的理想。
可你现在,站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血肉模糊的尸体,看到了奄奄一息的伤兵,看到了那些只比你大几岁的年轻人,像麦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倒下。
你告诉我,你现在心里该是什么感觉?是愤怒?是绝望?还是对生命的无力?把这些最真实的感觉,都给我表现出来!”
李红星没有说话,他只是低着头,脑海里,疯狂地,回想着爷爷日记里的那些文字,回想着陈顾问讲述的那个故事,那些曾经遥远而模糊的文字和故事,此刻却变得如此清晰,如此真实,仿佛他就置身其中。
他感觉自己的心跳得飞快,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代入感,瞬间将他淹没。
“再来一条。”冯导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一丝鼓励,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把那股,书本里没有的,最真实的,恐惧,给我演出来。
把陆远这个角色,活生生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挣扎求生的大学生!”
第二次开拍。
当那个盖着白布的担架,再次从他身边抬过时。李红星没有再后退。他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那块被鲜血浸透的白布,看着那从白布下面,露出来的一只,还穿着草鞋的、年轻的脚。
那只脚,瘦弱而苍白,脚趾微微蜷缩着,仿佛还在挣扎着抓住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
他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地,颤抖起来。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寒意,一种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知。
他的牙齿,在打颤,发出“咯咯”的声响,仿佛要将自己的牙齿都咬碎。
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那里面,不再有任何属于演员的设计和技巧。只有一片,被巨大的恐惧和冲击,给彻底撕碎了的,空白。
他不是在演,他就是陆远。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面前,彻底崩溃了的,年轻的灵魂。他的世界,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所有的信念,所有的认知,都在血与火的洗礼下,被无情地摧毁。
“咔!过了!”
冯导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甚至带着一丝颤抖。他知道,他等到了他想要的,他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陆远,一个被战争彻底改变的年轻人。
整个剧组都沸腾了,所有人都为李红星的表演而感到震撼和激动,掌声和欢呼声在片场响起,久久不息。他们知道,他们见证了一个角色的诞生。
而李红星,却依旧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抽离了身体,整个人都变得空荡荡的,仿佛被掏空了一般。
直到吴惊走上前,用力地,拍了拍他的后背,他才如梦初醒,猛地弯下腰,剧烈地,干呕了起来。
他吐出的不是食物,而是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恐惧,对死亡的厌恶,对生命的无奈。他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战争,身心俱疲,但内心深处,却又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坚定。
……
中午休息的时候,剧组的午饭,是简单的大锅菜和馒头。后勤组用巨大的保温桶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拉到片场,每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拿着自己的铝制饭盒排队打饭。
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食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寒冷中唯一的慰藉。
李红星端着饭盒,找了个背风的角落蹲下。他没什么胃口,只是机械地往嘴里塞着馒头。
他的脑海里依然回荡着刚才的画面,那些伤兵的呻吟,那双圆睁的眼睛,那个血洞,都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味觉,吃什么都索然无味,嘴里的馒头如同嚼蜡。
“小子,不错。”吴惊端着满满一饭盒的土豆炖牛肉,在他身边蹲下,含糊不清地说道,“刚才那股劲儿,对了。有我当年,第一次拍打戏,被人一脚踹飞时的感觉了。
你小子,是真把你自己豁出去了。”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赞赏,也带着一丝心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段奕宏也走了过来,他没拿饭盒,只拿了个军用水壶,里面泡着热茶。
他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才缓缓开口:“拍战争戏,最耗心力。你得学会,怎么在戏里进去,在戏外出来。不然,人容易废了。
你刚才的状态,很危险,但也很精彩。不过,别陷得太深,要学会抽离。”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对后辈的关怀。
“谢谢吴惊老师,段老师。”李红星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两位前辈,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关心他提点他。
他们不仅仅是他的前辈,更是他的引路人,他的战友。他感觉自己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丝温暖,一丝可以依靠的力量。
他拿出手机,趁着吃饭的间隙,给夏晚晴发了条微信。
他没有说今天的辛苦,也没有说自己被冯导骂,更没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挣扎。
他只是,拍了一张,战壕外,那片被白雪覆盖的、壮丽的山景,发了过去。
照片上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与战壕里的血腥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很冷,但风景很好。像爷爷日记里,写的那样。】
吃完饭,他没有去休息。而是拿出那个,陈顾问送给他的、装着赵铁山班长遗物的小木盒。
他打开盒子,将那枚已经有些斑驳的军功章,和那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上。照片上,赵铁山班长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仿佛在对他微笑,又仿佛在对他诉说着什么。
他拿起军功章,轻轻地摩挲着,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和责任,感受着那份来自英雄的传承。
然后,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
“第一天。我见到了,战争。它比我想象的更残酷,更血腥。
但我不会退缩,因为我知道,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战,更是为了那些牺牲的英雄,为了那些期盼和平的人们而战。
陆远,我来了。我将用我的生命,去诠释你的生命,让你的故事,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