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亭的悲歌,为李红星在《精忠报国》剧组的旅程,画上了一个沉重而完美的句号。
当郑龙导演在监视器后,用带着一丝沙哑的声音喊出“咔!岳云,杀青!”的那一刻,李红星依旧保持着跪在雪地里的姿势,睫毛上还沾着人造雪的冰晶。
他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响,能看到那个十九岁的少年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遥望着北方故土的眼神——那里面有未竟的壮志,有对父亲的牵挂,还有对这大宋江山的最后一瞥。
直到场务大哥裹着军大衣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他扶起,粗糙的手掌碰在他冻得僵硬的胳膊上,他才如梦初醒。
关节发出“咔哒”一声脆响,像生锈的合页终于转动。他缓缓地站起身,环视着周围熟悉而又即将变得陌生的片场:被雪覆盖的亭角还飘着人造雪花,远处道具组正在拆卸岳飞的囚车,陈道名老师正被助理围着裹毛毯……那些与他朝夕相处了数月的“战友”和工作人员,此刻都成了模糊的剪影。
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郑龙导演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转向陈道名老师的方向,再次深深鞠躬。最后他对着整个片场,对着所有为这部戏付出过汗水的人,第三次鞠躬。弯腰时,腰间的铁链道具还在叮当作响,像在为这场告别伴奏。
这是一种无声的告别,告别那个在梦里与他并肩作战的少年,也告别这段浸透着汗水与热血的时光。
剧组为他和其他几位同期杀青的演员,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杀青宴。地点就在影视基地附近那家“王记家常菜”,老板是个爱唠嗑的东北大叔,剧组拍夜戏时常来这儿打包锅包肉。
没有媒体,没有闪光灯,只有铺着塑料桌布的圆桌,和一早就炖上的酸菜白肉锅。
饭桌上,气氛像酸菜锅一样热烈,却又透着点离别的酸。郑龙导演端着酒杯走到李红星面前时,白汽正从冒着热气的酸菜锅里往上飘,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小子,”他摘下眼镜擦了擦,看着李红星那张经过数月风霜洗礼而变得愈发坚毅的脸,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赏,“你是我这几年见过最有灵性的新人,也是最能吃苦的。记得拍郾城之战那天,你从马上摔下来,胳膊擦得全是血,愣是说没事,裹块纱布继续拍。”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沉:“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但能吃多久靠的是德行。这圈子诱惑多,别走歪了。”说完,将杯中的白酒一饮而尽,喉结滚动时,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
“谢谢导演,我记住了。”李红星端起面前的果汁,学着他的样子一饮而尽,酸甜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头的热。
他知道,这番话是这位铁面导演能给予一个新人的、最掏心窝子的忠告。
饰演韩世忠的胡君,搂着他的肩膀差点把他勒得喘不过气,大嗓门震得人耳朵疼:“好小子,以后就是哥们了!在北京遇到什么事,报你君哥的名字!”他一拍胸脯,“虽然不一定好使,但气势上绝对不能输!”
这话逗得满桌人笑,连一直端着的陈道名老师都弯了弯嘴角。张老师趁机往李红星碗里夹了块排骨:“别听他吹牛,他上次在菜市场跟人抢车位,还不是靠我这张老脸解围?”
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陈道名老师,则在宴会快结束时,朝李红星招了招手。他跟着走到饭馆门口的路灯下,昏黄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陈道名从口袋里掏出张便签,递给他——是个手写的电话号码,字迹苍劲有力。
“这是我的私人号码。”陈道名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沉甸甸的份量,“以后在表演上遇到什么想不通的,可以打给我。但是,别在半夜三更打,我老伴不让。”
李红星双手接过那张薄薄的纸条,指腹摩挲着粗糙的纸面,感觉它重若千斤。这不仅仅是一个电话号码,这代表着一位表演艺术领域的泰山北斗,对他这个后辈最顶级的认可和提携。
“谢谢……谢谢陈老师!”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散开。
“去吧,”陈道名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服传过来,“你还年轻,路还长。记住,做一个好演员,比做一个大明星更重要。”
这场杀青宴,没有山珍海味,却比任何盛宴都让人难忘。李红星知道,这是自己进入演艺圈以来,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课。
第二天,李红星收拾好了自己简单的行囊。背包比来时鼓了些,多了几件剧组发的纪念t恤,他拿到了全部片酬,税后四万余元。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已经是笔不小的数目,但他摸着口袋里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便签,心里清楚,这几个月最大的收获,绝不是金钱。
他站在公寓的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皮肤黝黑了,颧骨也高了些,下巴上冒出点胡茬,倒比刚进组时多了几分男人味。
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更加深邃。那里面,沉淀了沙场的金戈铁马,也蕴藏了风波亭的彻骨悲凉。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只能靠着一股轴劲儿去赌机会的横漂了。
人生的剧本,已经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他没有立刻返回横店。
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他犹豫了片刻,最终买了张南下的火车票,目的地是他的家乡——那个位于江南的小城,此刻应该正飘着细雨,青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
他需要回家。要去父亲所在的五金厂,看看那个总把挺好挂在嘴边的车间主任,是不是又在车间里盯了整夜的流水线,粗糙的手上又添了新的茧子;
要去母亲任教的中学门口等她下课,听她讲讲班里调皮的学生,尝尝她亲手做的糖醋排骨;
还要陪爷爷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坐一坐,给这位退伍老兵讲讲戏里的岳飞,讲讲自己演的岳云,听听他讲过去在部队里的故事,感受那份军人独有的坚毅与担当。
他需要用家乡的温情和烟火气,来彻底洗去岳云留在灵魂深处的悲剧烙印,让自己重新变回那个谦逊、平和的李红星。
火车缓缓开动,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远远抛在身后。
李红星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从北方的萧瑟枯枝,慢慢变成南方的朦胧水色。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片宁静。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夏晚晴的短信。
【杀青了吗?我托人从老家带了点腊肠,辣的,给你留着呢!啥时候回横店呀?】
李红星看着短信,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半天,最后回了句:【杀青了。先回家一趟。等我回来,给你带我们那儿的桂花糕。】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已经闻到了家里饭菜的香气,看到了父亲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母亲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还有爷爷坐在槐树下擦拭旧军章的模样。
他知道,当自己再次回到横店时,那个默默无闻的龙套已经留在了过去。
面前的,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星辰大海。
而他,已经攥紧了船桨,做好了扬帆起航的准备。
当郑龙导演在监视器后,用带着一丝沙哑的声音喊出“咔!岳云,杀青!”的那一刻,李红星依旧保持着跪在雪地里的姿势,睫毛上还沾着人造雪的冰晶。
他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响,能看到那个十九岁的少年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遥望着北方故土的眼神——那里面有未竟的壮志,有对父亲的牵挂,还有对这大宋江山的最后一瞥。
直到场务大哥裹着军大衣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他扶起,粗糙的手掌碰在他冻得僵硬的胳膊上,他才如梦初醒。
关节发出“咔哒”一声脆响,像生锈的合页终于转动。他缓缓地站起身,环视着周围熟悉而又即将变得陌生的片场:被雪覆盖的亭角还飘着人造雪花,远处道具组正在拆卸岳飞的囚车,陈道名老师正被助理围着裹毛毯……那些与他朝夕相处了数月的“战友”和工作人员,此刻都成了模糊的剪影。
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郑龙导演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转向陈道名老师的方向,再次深深鞠躬。最后他对着整个片场,对着所有为这部戏付出过汗水的人,第三次鞠躬。弯腰时,腰间的铁链道具还在叮当作响,像在为这场告别伴奏。
这是一种无声的告别,告别那个在梦里与他并肩作战的少年,也告别这段浸透着汗水与热血的时光。
剧组为他和其他几位同期杀青的演员,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杀青宴。地点就在影视基地附近那家“王记家常菜”,老板是个爱唠嗑的东北大叔,剧组拍夜戏时常来这儿打包锅包肉。
没有媒体,没有闪光灯,只有铺着塑料桌布的圆桌,和一早就炖上的酸菜白肉锅。
饭桌上,气氛像酸菜锅一样热烈,却又透着点离别的酸。郑龙导演端着酒杯走到李红星面前时,白汽正从冒着热气的酸菜锅里往上飘,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小子,”他摘下眼镜擦了擦,看着李红星那张经过数月风霜洗礼而变得愈发坚毅的脸,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赏,“你是我这几年见过最有灵性的新人,也是最能吃苦的。记得拍郾城之战那天,你从马上摔下来,胳膊擦得全是血,愣是说没事,裹块纱布继续拍。”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沉:“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但能吃多久靠的是德行。这圈子诱惑多,别走歪了。”说完,将杯中的白酒一饮而尽,喉结滚动时,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
“谢谢导演,我记住了。”李红星端起面前的果汁,学着他的样子一饮而尽,酸甜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头的热。
他知道,这番话是这位铁面导演能给予一个新人的、最掏心窝子的忠告。
饰演韩世忠的胡君,搂着他的肩膀差点把他勒得喘不过气,大嗓门震得人耳朵疼:“好小子,以后就是哥们了!在北京遇到什么事,报你君哥的名字!”他一拍胸脯,“虽然不一定好使,但气势上绝对不能输!”
这话逗得满桌人笑,连一直端着的陈道名老师都弯了弯嘴角。张老师趁机往李红星碗里夹了块排骨:“别听他吹牛,他上次在菜市场跟人抢车位,还不是靠我这张老脸解围?”
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陈道名老师,则在宴会快结束时,朝李红星招了招手。他跟着走到饭馆门口的路灯下,昏黄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陈道名从口袋里掏出张便签,递给他——是个手写的电话号码,字迹苍劲有力。
“这是我的私人号码。”陈道名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沉甸甸的份量,“以后在表演上遇到什么想不通的,可以打给我。但是,别在半夜三更打,我老伴不让。”
李红星双手接过那张薄薄的纸条,指腹摩挲着粗糙的纸面,感觉它重若千斤。这不仅仅是一个电话号码,这代表着一位表演艺术领域的泰山北斗,对他这个后辈最顶级的认可和提携。
“谢谢……谢谢陈老师!”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散开。
“去吧,”陈道名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服传过来,“你还年轻,路还长。记住,做一个好演员,比做一个大明星更重要。”
这场杀青宴,没有山珍海味,却比任何盛宴都让人难忘。李红星知道,这是自己进入演艺圈以来,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课。
第二天,李红星收拾好了自己简单的行囊。背包比来时鼓了些,多了几件剧组发的纪念t恤,他拿到了全部片酬,税后四万余元。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已经是笔不小的数目,但他摸着口袋里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便签,心里清楚,这几个月最大的收获,绝不是金钱。
他站在公寓的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皮肤黝黑了,颧骨也高了些,下巴上冒出点胡茬,倒比刚进组时多了几分男人味。
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更加深邃。那里面,沉淀了沙场的金戈铁马,也蕴藏了风波亭的彻骨悲凉。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只能靠着一股轴劲儿去赌机会的横漂了。
人生的剧本,已经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他没有立刻返回横店。
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他犹豫了片刻,最终买了张南下的火车票,目的地是他的家乡——那个位于江南的小城,此刻应该正飘着细雨,青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
他需要回家。要去父亲所在的五金厂,看看那个总把挺好挂在嘴边的车间主任,是不是又在车间里盯了整夜的流水线,粗糙的手上又添了新的茧子;
要去母亲任教的中学门口等她下课,听她讲讲班里调皮的学生,尝尝她亲手做的糖醋排骨;
还要陪爷爷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坐一坐,给这位退伍老兵讲讲戏里的岳飞,讲讲自己演的岳云,听听他讲过去在部队里的故事,感受那份军人独有的坚毅与担当。
他需要用家乡的温情和烟火气,来彻底洗去岳云留在灵魂深处的悲剧烙印,让自己重新变回那个谦逊、平和的李红星。
火车缓缓开动,将京城的繁华与喧嚣远远抛在身后。
李红星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从北方的萧瑟枯枝,慢慢变成南方的朦胧水色。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片宁静。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夏晚晴的短信。
【杀青了吗?我托人从老家带了点腊肠,辣的,给你留着呢!啥时候回横店呀?】
李红星看着短信,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半天,最后回了句:【杀青了。先回家一趟。等我回来,给你带我们那儿的桂花糕。】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已经闻到了家里饭菜的香气,看到了父亲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母亲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还有爷爷坐在槐树下擦拭旧军章的模样。
他知道,当自己再次回到横店时,那个默默无闻的龙套已经留在了过去。
面前的,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星辰大海。
而他,已经攥紧了船桨,做好了扬帆起航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