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意外的邀约-《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

  黄酒喝到第三杯,包厢里的气氛热得像要冒热气。

  冯导的脸泛着红,眼神却依旧清明,他放下酒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桌子上的几个人,最后落在了一直安静听着、偶尔记笔记的李红星身上。

  “小子,” 冯导端起酒杯,对着李红星遥遥一举,杯沿的黄酒晃出细碎的涟漪,“今天你不仅救了场,还给了我个大惊喜。

  说实话,我一开始没看好你,虽然最开始我就认识你了,但当时觉得你就是因为群演比较多,对士兵这一类角色有体会,其他角色未必行,毕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后来看电视,觉得你演惯了正剧里的公子哥,演不了这种接地气的小人物。结果你一上场,那股又怂又犟的味儿,比我想象中还透。”

  李红星赶紧端起茶杯回敬,杯沿轻轻碰了碰冯导的酒杯:“冯导您过奖了,您就是我的贵人,要不是您拉我一把,我现在可能还在横店演尸体呢?

  这份恩情,红星永远铭记,至于这场戏,我就是带入进去,想了想一个半懂知识分子做抢劫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说得好!” 冯导眼睛一亮,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就是这个代入!好演员演情绪,不是把情绪堆在脸上,是自己就是角色,让观众自己品 —— 你这小子,有悟性。”

  王楷在一旁笑着补充:“我就说他行吧!当初拍《伪装者》,他演明台,有场戏是明台知道自己是卧底后,表面装没事,眼神里却全是慌,导演当时就说这孩子会藏情绪。”

  葛由老师摇着扇子,慢悠悠地说:“有悟性还肯努力,这才是难得。现在不少年轻演员,有了点名气就飘了,哪还肯琢磨这些细节。”

  刘德滑也点头:“是啊,上次我跟一个流量演员搭戏,他连台词都记不住,全靠提词器,更别说琢磨角色了 —— 红星这股劲儿,真该让他们学学。”

  冯导听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拿起酒瓶,给李红星的茶杯里倒了点黄酒:“别光喝茶,喝点酒,暖暖身子。我跟你说,我后面有个新片子,筹备三年了,剧本磨了八遍,里面有个角色,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

  “新片子?” 王楷第一个坐直了身子,眼里满是惊讶 —— 冯晓纲的新片,意味着顶级制作、顶级剧本,还有大概率的票房黑马,谁能拿到角色,相当于拿到了电影圈的 “入场金牌”。

  葛由和刘德滑也停下了筷子,显然对这个消息充满兴趣,连一直忙着添菜的老板都停下了手,竖着耳朵听。

  冯导的眼神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郑重:“是部战争片,讲抗美援朝的。主角团里有个大学生,是个愣头青,满脑子理想主义,觉得自己有文化就能改变一切,还跟战友吹我能教你们读书写字。

  结果上了战场,见了血,见了战友牺牲,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从一开始的怕血、怕死人,到后来能扛起枪保护战友,这个成长弧光特别完整。”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点了点李红星:“这角色难就难在,既要演出大学生的清高和理想主义,不能太俗;又要演出他在战场上的成长,不能太假。

  之前试了几个演员,要么演得太文弱,像个书呆子;要么演得太硬汉,没了大学生的味儿。我看你身上有那股劲儿 ,干净,却又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跟他很像。”

  包厢里瞬间安静了,连掉根针都能听见。王楷激动得差点打翻酒杯,手忙脚乱地扶稳杯子,用口型对李红星说 “抓住机会”;

  葛由老师摇着扇子的手停了下来,眼里满是羡慕,嘴里念叨着 “好角色啊,好角色”;

  刘德滑也笑着点头,拍了拍李红星的胳膊:“恭喜啊,红星,这角色跟你太配了!”

  李红星彻底懵了。抗美援朝、冯晓纲、成长弧光…… 这些词像炸弹一样在他脑子里炸开,他张了张嘴,想说 “谢谢您”,却发现喉咙发紧,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 这可是多少演员挤破头都得不到的资源,是能让演员 “一步登天” 的好角色。

  “怎么?看不上我这片子?” 冯导见他没反应,故意挑了挑眉,语气里带着调侃,手里还把玩着酒杯,眼神却紧紧盯着他,像是在考验他。

  “不是!绝对不是!” 李红星猛地站起来,椅子被带得向后滑了半步,发出刺耳的声响。他双手捧着茶杯,对着冯导,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冯导,谢谢您!谢谢您肯给我这个机会!

  我…… 我从小就喜欢看抗美援朝的电影,特别敬佩那些志愿军战士,能演这个角色,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好好演,提前去体验军营生活,跟老兵聊天,绝对不辜负您的信任!”

  “行了行了,” 冯导笑着摆手,语气却依旧严肃,“我丑话说在前头,这只是口头邀约。角色我给你留着,但你要是因为有点名气就飘了,拍戏不认真,或者耍大牌,我随时换人,我这儿最不缺的就是演员。

  而且,这个角色要去东北的军营体验生活,零下二十多度,每天要练队列、扛枪,很苦,你怕不怕?”

  “不怕!” 李红星重重点头,眼眶都有点红了,“冯导,我不怕苦!我以前在横店当群演,冬天拍古装戏,穿着单衣在雪地里躺半天,都没喊过苦。只要能演好角色,再苦我都能扛!”

  “这还差不多,” 冯导满意地点点头,又给李红星倒了杯黄酒,“来,喝口酒,算是咱们定个口头约定。明年三月开机,二月初我让编剧把剧本给你,你提前做做功课,多看看抗美援朝的史料,尤其是志愿军里大学生的故事 —— 我给你推荐几本书,《朝鲜战争回忆录》《志愿军战士日记》,都好好看看,能帮你理解角色。”

  “好!谢谢冯导!” 李红星双手接过酒杯,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黄酒的温热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他心里发烫。他赶紧掏出手机,把冯导推荐的书名记下来,生怕忘了。

  葛由老师笑着说:“冯导,你这可是挖到宝了!红星这孩子,不仅有悟性,还肯吃苦,肯定能演好。”

  “希望如此,” 冯导笑了,“我这片子,就是想拍点真的东西,拍咱们中国人的骨气 ,这个角色,就是想体现文弱书生到铁血战士的转变,红星要是能演好,这片子就成了一半。”

  散场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王楷拍着李红星的肩膀,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好小子!你可真是…… 真是走了大运了!冯导的戏啊!多少人求都求不来!明年你要是火了,可别忘了我这个介绍人,得请我吃大餐!”

  “肯定忘不了楷哥,” 李红星笑着说,“要不是您给我打电话救场,我哪有这机会。以后您有什么事,只要我能帮上忙,您尽管说。”

  “哎,这才对嘛!” 王楷拍了拍他的胳膊,“走,我送你回酒店,路上跟你说说冯导拍战争片的规矩 —— 他拍战争片,最讲究真实,道具、服装、动作都要跟历史一致,你提前有个准备。”

  坐上车,李红星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心里依旧像揣着只兔子。他掏出手机,想跟夏晚晴分享这个好消息,却又忍住了,他想等剧本拿到手,真正进入角色准备阶段,再给她一个惊喜。

  他看着手机屏幕上自己的倒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演好,不辜负冯导的信任,也不辜负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

  车子驶进酒店停车场,王楷最后叮嘱他:“记住,别跟外人说冯导邀约的事,等合同签了再说。还有,《大明王朝》那边别放松,张立导演可是出了名的严格,你要是在那边掉链子,冯导这边也会有想法 —— 一步一步来,稳着点。”

  “我知道,楷哥,您放心吧。” 李红星认真点头,“谢谢楷哥,今天真的太谢谢了。”

  回到酒店房间,李红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拿出手机,搜索冯导推荐的那两本书,下单后,又开始搜索抗美援朝的纪录片,点开《冰血长津湖》,看着屏幕里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潜伏的画面,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他知道,这个角色,不仅是个机会,更是一份责任 —— 他要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演出来,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

  夜深了,李红星关掉手机,闭上眼睛,脑子里开始想象战士的样子:戴着眼镜,背着书包,第一次上战场时的慌张;

  战友牺牲后,眼里的悲痛;

  最后扛起枪,眼神里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