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剧组的化妆间总是弥漫着发胶和油彩的味道,混合着各种香水、粉底和汗水的复杂气息。李红星对着镜子整理衣领时,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衬衫的材质,那是一种带着细微纹理的棉麻混纺,触感真实,却无法平复他此刻内心的紧张。
他总能看见斜对面镜子里的刘奕君,那位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此刻正由化妆师打理发型,他闭着眼睛,神情放松,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然而,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剧本边缘的动作,却暴露了他对角色的投入——那剧本边缘已经被翻得卷了毛边,显然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研读和揣摩。
“红星,今天那场刑讯戏紧张不?” 王楷叼着一根草莓味的棒棒糖,慢悠悠地凑过来,他今天没有戏份,穿着一身休闲服,显得格外轻松。
他用下巴点了点刘奕君的方向,压低声音,带着几分调侃又几分提醒,“刘老师入戏出了名的狠,待会儿可得扛住,别真被吓尿了。”
李红星扯了扯衬衫领口,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试图缓解喉咙的干涩。他苦笑一声:“昨晚把台词背到三点,就怕接不住戏,给刘老师拖后腿。” 他瞥见刘奕君起身去道具组,手里捏着的剧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
那些笔迹如同跳动的音符,连标点符号都圈画着,仿佛每一个停顿、每一个重音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李红星心里更发虚了,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位敬业到极致的对手演员,自己必须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状态。
这场戏拍的是军校审讯室的对峙,是明台被捕后,王天风对他进行心理和身体双重折磨的关键戏份。道具组把地下室布置得像口深井,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潮湿的墙壁渗着水珠,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铁架上挂着生锈的镣铐,上面还残留着暗红色的斑驳痕迹,仿佛诉说着曾经的痛苦。角落里堆着沾血的麻袋,散发着一股甜腻的腥味——据说是用红糖浆和玉米糊调的“血”,虽然知道是假的,但那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冲击,依然让人感到胃部不适。
李红星被绑在铁椅上时,冰凉的金属透过薄薄的衬衫往里钻,那种刺骨的寒意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化妆师刚画好的伤口贴着肤蜡,摸起来硬邦邦的,触感真实得让人心惊。
他努力调整呼吸,试图让自己进入明台被囚禁的状态,但身体的僵硬和内心的紧张,让他一时难以放松。
“别绷着背。” 刘奕君不知何时站在阴影里,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手里转着一把道具匕首,刀刃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仿佛真的能割裂空气。
“被绑了三天的人,肩膀该是垮的,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他走过来,用手指按了按李红星的肩胛骨,力道不大,却精准地找到了他僵硬的肌肉,“放松,像被抽了筋似的,整个人都瘫软下来。”
李红星试着松劲,后腰立刻传来一阵酸胀感——为了找被囚禁的状态,他昨晚特意在折叠床上蜷了半宿,身体的疲惫感此刻被无限放大。他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下沉,肩膀垮塌,脖颈无力地垂下,试图将明台的绝望和无助表现出来。
刘奕君见他调整姿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忽然用匕首柄轻轻敲了敲李红星的膝盖,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冷冽:“眼神别飘,明台再怕,骨子里也有股犟劲,那是一种不屈的火苗,即便被压制,也绝不会熄灭。”
道具匕首的金属凉意还没散尽,场记板就“啪”地一声拍下,清脆的响声在地下室里回荡,仿佛一声惊雷,瞬间将所有人的神经绷紧。刘奕君的眼神瞬间变了,刚才还带着笑意的眼角突然吊起来,像鹰隼盯上了猎物,充满了冷酷和算计。
他踱步的节奏很怪,一步重一步轻,皮鞋踩在潮湿的水泥地上发出“咚、嚓、咚、嚓”的声响,那声音如同敲击在李红星心头的鼓点,一下一下,带着死亡的预兆。
“怕吗?” 沙哑的声音裹着寒气砸过来,每一个字都像冰锥般刺入李红星的耳膜。李红星猛地抬头,正撞上刘奕君眼底的冰碴子,那是一种看透人心的漠然,没有丝毫情感,仿佛能把人的骨头缝都看穿,让人无所遁形。
那不是演的凶狠,是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冷酷,是王天风这个角色独有的气质。李红星的牙关在打颤,不是故意抖的,是真控制不住。
他忽然想起昨天看的剧本批注,刘奕君在这句台词旁写着:“恐惧是从胃里反上来的”,此刻他确实觉得胃里像揣了块冰,一股寒意从胃部直冲脑门,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匕首突然贴上脖颈,冰冷的触感让李红星的汗毛“唰”地全竖起来。道具刀刃磨得很亮,能清晰地照见他自己变形的脸,那张脸上写满了恐惧、痛苦和挣扎。
刘奕君的拇指按在他的喉结上,轻轻一碾,那种被扼住喉咙的窒息感瞬间袭来,让他感到呼吸困难。
“说谎的人,这里会跳。” 刘奕君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温热的呼吸喷在耳廓,李红星却觉得像被蛇信子舔过,一股恶寒从脊椎直冲头顶。
他想梗着脖子说句硬气话,可刘奕君的眼神太毒了,那里面有嘲讽,有审视,还有点别的什么——像在看一块未经打磨的石头,既想劈开看看内里,又可惜那点璞玉的光泽,那种矛盾的眼神,让李红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迫。
“咔!” 李雪导演的声音刺破紧张,带着一丝不满,“红星眼神再狠点,明台这时候该炸毛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呢?他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是一头被困住的狼,即便身陷囹圄,也要露出獠牙!”
刘奕君立刻收了气势,脸上重新挂上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那个冷酷无情的王天风只是一个幻影。他把匕首别回腰后,顺手扯了扯李红星被绑得太紧的手腕。
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勒出红印了,让道具组松松绳,别真把手腕勒坏了。” 他从助理手里拿过保温杯,倒了半杯温水递过来,“含口润润嗓子,待会儿喊台词有力气,别把嗓子喊哑了。”
李红星接过水,大口喝下,冰冷的胃部终于感到一丝暖意。他看着刘奕君,心中充满了敬佩。这位前辈不仅演技精湛,对后辈的关怀也无微不至,这让他感到既温暖又惭愧。
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达到刘奕君这样的境界。
第二遍开拍时,李红星盯着刘奕君鬓角的白发——那是为角色染的,根根分明像结了霜,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当匕首再次贴近脸颊,他突然想起爷爷讲过的战场故事,那些被俘虏的兵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松口,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瞬间点燃了他内心的火苗。
一股血气猛地冲上头顶,他吼出那句“要杀要剐随便你”时,声音嘶哑,带着绝望和愤怒,唾沫星子都溅到了刘奕君脸上,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就是明台,他要反抗!
这场戏拍完,李红星的手腕已经勒出了紫痕,火辣辣地疼。刘奕君蹲下来帮他解绳子,指尖触到湿漉漉的衬衫,带着一丝笑意:“吓出冷汗了?”
“嗯。” 李红星不好意思地笑,脸上还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苍白,“刘老师您气场太吓人,我总觉得那刀是真的,您那眼神,简直能把我生吞活剥了。”
“真刀才好。” 刘奕君直起身拍了拍他的后背,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演员就得有点真怕,不然演不出活气。你看那猫见了狗,毛都炸起来,那股劲是装不出来的,是骨子里透出来的。
你刚才那个状态就很好。” 他指着监视器回放,“刚才你吼完那句,眼球充血了,这就是好东西,比任何技巧都管用,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反应。”
从那天起,李红星成了刘奕君的跟屁虫。没戏的时候就搬个小马扎坐在监视器旁,手里捧着笔记本写写画画,记录着刘奕君的每一个细节。
他发现刘奕君候场时总在做小动作:手指关节不停地屈伸,是在练王天风拿鞭子的姿势,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偶尔突然皱眉踱步,嘴里念念有词,准是在顺台词的节奏,他会反复揣摩台词的语气、语调,直到找到最完美的表达方式。
有场戏拍王天风给明台训话,刘奕君站在高台上,风把他的风衣吹得猎猎作响,如同战旗般飘扬。“抗日不是请客吃饭” 这句台词,他试了三种语气:第一种像炸雷,带着愤怒和决绝;第二种像冰锥,充满了冷酷和嘲讽;最后选了种带着疲惫的沙哑,像嗓子里卡着血,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沉重和无奈。
“为啥选最后一种?” 李红星趁休息递上水,好奇地问道。
“这老东西打了半辈子仗,早累了。” 刘奕君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语气中带着一丝沧桑,“但他再累也得扛着,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这种矛盾劲才有意思。你演明台也一样,又怕又勇,又想当少爷又想干大事,把这两股劲揉一起,角色就立住了,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明台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李红星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三页,连刘奕君怎么调整呼吸都画了示意图,他知道,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是刘奕君多年表演生涯的结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吸收着。
剧组转场拍外景那天,李红星看见刘奕君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他好奇地凑过去:“刘老师,这也能找灵感?”
“你看它们扛着比自己大的虫子,走得歪歪扭扭还不撒手。” 刘奕君指着蚁群,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王天风就像这领头的蚂蚁,知道前路是死,也得把队伍带过去,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责任和使命。” 他忽然转头笑,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你小子跟我年轻时候挺像,眼里有股子轴劲,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李红星摸出个苹果递过去,是早上从食堂拿的,还带着一丝清晨的露水:“我爷爷说轴劲是好东西,能扛事,能让人坚持下去。”
“这话在理。” 刘奕君咬了口苹果,汁水四溢,“但别死轴,得学会转弯。就像你上次演刑讯戏,知道用真怕来带动情绪,这就是会转弯,是灵活变通。演员不能一根筋,要学会举一反三。”
那天收工前,李雪导演特意夸李红星:“刚才跟刘老师对戏,眼神里有东西了,不再是硬撑的狠劲,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很棒!” 李红星偷偷看了眼刘奕君,见前辈正低头擦道具枪,嘴角却微微翘着,那是一个满意的弧度。
夜里拍爆破戏,炸点比预想的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李红星下意识缩了下脖子。刘奕君在他后背拍了一把,声音在轰鸣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别怕,炸点越响,你眼神越得定,这反差才抓人,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明台的沉着冷静。” 等硝烟散了,他又凑过来说,“刚才你耳朵红了,这细节好,说明明台还是个孩子,他也会害怕,但他克服了恐惧,这才是最真实的。”
一次私下聚会,剧组的人都喝得有些高了。刘奕君举杯敬李红星,眼神中充满了认可和欣赏:“你这徒弟我认了,以后遇到坎,随时找我,我给你撑腰。”
李红星把半杯白酒干了,辣得直哈气,眼泪都快出来了:“刘老师,您教我的不光是演戏,是怎么当个人,怎么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
“人立住了,戏才能立住。” 刘奕君拍着他的肩膀笑。
他总能看见斜对面镜子里的刘奕君,那位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此刻正由化妆师打理发型,他闭着眼睛,神情放松,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然而,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剧本边缘的动作,却暴露了他对角色的投入——那剧本边缘已经被翻得卷了毛边,显然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研读和揣摩。
“红星,今天那场刑讯戏紧张不?” 王楷叼着一根草莓味的棒棒糖,慢悠悠地凑过来,他今天没有戏份,穿着一身休闲服,显得格外轻松。
他用下巴点了点刘奕君的方向,压低声音,带着几分调侃又几分提醒,“刘老师入戏出了名的狠,待会儿可得扛住,别真被吓尿了。”
李红星扯了扯衬衫领口,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试图缓解喉咙的干涩。他苦笑一声:“昨晚把台词背到三点,就怕接不住戏,给刘老师拖后腿。” 他瞥见刘奕君起身去道具组,手里捏着的剧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
那些笔迹如同跳动的音符,连标点符号都圈画着,仿佛每一个停顿、每一个重音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李红星心里更发虚了,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位敬业到极致的对手演员,自己必须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状态。
这场戏拍的是军校审讯室的对峙,是明台被捕后,王天风对他进行心理和身体双重折磨的关键戏份。道具组把地下室布置得像口深井,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潮湿的墙壁渗着水珠,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铁架上挂着生锈的镣铐,上面还残留着暗红色的斑驳痕迹,仿佛诉说着曾经的痛苦。角落里堆着沾血的麻袋,散发着一股甜腻的腥味——据说是用红糖浆和玉米糊调的“血”,虽然知道是假的,但那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冲击,依然让人感到胃部不适。
李红星被绑在铁椅上时,冰凉的金属透过薄薄的衬衫往里钻,那种刺骨的寒意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化妆师刚画好的伤口贴着肤蜡,摸起来硬邦邦的,触感真实得让人心惊。
他努力调整呼吸,试图让自己进入明台被囚禁的状态,但身体的僵硬和内心的紧张,让他一时难以放松。
“别绷着背。” 刘奕君不知何时站在阴影里,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手里转着一把道具匕首,刀刃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仿佛真的能割裂空气。
“被绑了三天的人,肩膀该是垮的,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他走过来,用手指按了按李红星的肩胛骨,力道不大,却精准地找到了他僵硬的肌肉,“放松,像被抽了筋似的,整个人都瘫软下来。”
李红星试着松劲,后腰立刻传来一阵酸胀感——为了找被囚禁的状态,他昨晚特意在折叠床上蜷了半宿,身体的疲惫感此刻被无限放大。他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下沉,肩膀垮塌,脖颈无力地垂下,试图将明台的绝望和无助表现出来。
刘奕君见他调整姿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忽然用匕首柄轻轻敲了敲李红星的膝盖,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冷冽:“眼神别飘,明台再怕,骨子里也有股犟劲,那是一种不屈的火苗,即便被压制,也绝不会熄灭。”
道具匕首的金属凉意还没散尽,场记板就“啪”地一声拍下,清脆的响声在地下室里回荡,仿佛一声惊雷,瞬间将所有人的神经绷紧。刘奕君的眼神瞬间变了,刚才还带着笑意的眼角突然吊起来,像鹰隼盯上了猎物,充满了冷酷和算计。
他踱步的节奏很怪,一步重一步轻,皮鞋踩在潮湿的水泥地上发出“咚、嚓、咚、嚓”的声响,那声音如同敲击在李红星心头的鼓点,一下一下,带着死亡的预兆。
“怕吗?” 沙哑的声音裹着寒气砸过来,每一个字都像冰锥般刺入李红星的耳膜。李红星猛地抬头,正撞上刘奕君眼底的冰碴子,那是一种看透人心的漠然,没有丝毫情感,仿佛能把人的骨头缝都看穿,让人无所遁形。
那不是演的凶狠,是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冷酷,是王天风这个角色独有的气质。李红星的牙关在打颤,不是故意抖的,是真控制不住。
他忽然想起昨天看的剧本批注,刘奕君在这句台词旁写着:“恐惧是从胃里反上来的”,此刻他确实觉得胃里像揣了块冰,一股寒意从胃部直冲脑门,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匕首突然贴上脖颈,冰冷的触感让李红星的汗毛“唰”地全竖起来。道具刀刃磨得很亮,能清晰地照见他自己变形的脸,那张脸上写满了恐惧、痛苦和挣扎。
刘奕君的拇指按在他的喉结上,轻轻一碾,那种被扼住喉咙的窒息感瞬间袭来,让他感到呼吸困难。
“说谎的人,这里会跳。” 刘奕君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温热的呼吸喷在耳廓,李红星却觉得像被蛇信子舔过,一股恶寒从脊椎直冲头顶。
他想梗着脖子说句硬气话,可刘奕君的眼神太毒了,那里面有嘲讽,有审视,还有点别的什么——像在看一块未经打磨的石头,既想劈开看看内里,又可惜那点璞玉的光泽,那种矛盾的眼神,让李红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迫。
“咔!” 李雪导演的声音刺破紧张,带着一丝不满,“红星眼神再狠点,明台这时候该炸毛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呢?他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是一头被困住的狼,即便身陷囹圄,也要露出獠牙!”
刘奕君立刻收了气势,脸上重新挂上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那个冷酷无情的王天风只是一个幻影。他把匕首别回腰后,顺手扯了扯李红星被绑得太紧的手腕。
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勒出红印了,让道具组松松绳,别真把手腕勒坏了。” 他从助理手里拿过保温杯,倒了半杯温水递过来,“含口润润嗓子,待会儿喊台词有力气,别把嗓子喊哑了。”
李红星接过水,大口喝下,冰冷的胃部终于感到一丝暖意。他看着刘奕君,心中充满了敬佩。这位前辈不仅演技精湛,对后辈的关怀也无微不至,这让他感到既温暖又惭愧。
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达到刘奕君这样的境界。
第二遍开拍时,李红星盯着刘奕君鬓角的白发——那是为角色染的,根根分明像结了霜,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当匕首再次贴近脸颊,他突然想起爷爷讲过的战场故事,那些被俘虏的兵宁愿咬断舌头也不松口,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瞬间点燃了他内心的火苗。
一股血气猛地冲上头顶,他吼出那句“要杀要剐随便你”时,声音嘶哑,带着绝望和愤怒,唾沫星子都溅到了刘奕君脸上,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就是明台,他要反抗!
这场戏拍完,李红星的手腕已经勒出了紫痕,火辣辣地疼。刘奕君蹲下来帮他解绳子,指尖触到湿漉漉的衬衫,带着一丝笑意:“吓出冷汗了?”
“嗯。” 李红星不好意思地笑,脸上还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苍白,“刘老师您气场太吓人,我总觉得那刀是真的,您那眼神,简直能把我生吞活剥了。”
“真刀才好。” 刘奕君直起身拍了拍他的后背,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演员就得有点真怕,不然演不出活气。你看那猫见了狗,毛都炸起来,那股劲是装不出来的,是骨子里透出来的。
你刚才那个状态就很好。” 他指着监视器回放,“刚才你吼完那句,眼球充血了,这就是好东西,比任何技巧都管用,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反应。”
从那天起,李红星成了刘奕君的跟屁虫。没戏的时候就搬个小马扎坐在监视器旁,手里捧着笔记本写写画画,记录着刘奕君的每一个细节。
他发现刘奕君候场时总在做小动作:手指关节不停地屈伸,是在练王天风拿鞭子的姿势,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偶尔突然皱眉踱步,嘴里念念有词,准是在顺台词的节奏,他会反复揣摩台词的语气、语调,直到找到最完美的表达方式。
有场戏拍王天风给明台训话,刘奕君站在高台上,风把他的风衣吹得猎猎作响,如同战旗般飘扬。“抗日不是请客吃饭” 这句台词,他试了三种语气:第一种像炸雷,带着愤怒和决绝;第二种像冰锥,充满了冷酷和嘲讽;最后选了种带着疲惫的沙哑,像嗓子里卡着血,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沉重和无奈。
“为啥选最后一种?” 李红星趁休息递上水,好奇地问道。
“这老东西打了半辈子仗,早累了。” 刘奕君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语气中带着一丝沧桑,“但他再累也得扛着,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这种矛盾劲才有意思。你演明台也一样,又怕又勇,又想当少爷又想干大事,把这两股劲揉一起,角色就立住了,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明台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李红星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三页,连刘奕君怎么调整呼吸都画了示意图,他知道,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是刘奕君多年表演生涯的结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吸收着。
剧组转场拍外景那天,李红星看见刘奕君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他好奇地凑过去:“刘老师,这也能找灵感?”
“你看它们扛着比自己大的虫子,走得歪歪扭扭还不撒手。” 刘奕君指着蚁群,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王天风就像这领头的蚂蚁,知道前路是死,也得把队伍带过去,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责任和使命。” 他忽然转头笑,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你小子跟我年轻时候挺像,眼里有股子轴劲,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李红星摸出个苹果递过去,是早上从食堂拿的,还带着一丝清晨的露水:“我爷爷说轴劲是好东西,能扛事,能让人坚持下去。”
“这话在理。” 刘奕君咬了口苹果,汁水四溢,“但别死轴,得学会转弯。就像你上次演刑讯戏,知道用真怕来带动情绪,这就是会转弯,是灵活变通。演员不能一根筋,要学会举一反三。”
那天收工前,李雪导演特意夸李红星:“刚才跟刘老师对戏,眼神里有东西了,不再是硬撑的狠劲,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很棒!” 李红星偷偷看了眼刘奕君,见前辈正低头擦道具枪,嘴角却微微翘着,那是一个满意的弧度。
夜里拍爆破戏,炸点比预想的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李红星下意识缩了下脖子。刘奕君在他后背拍了一把,声音在轰鸣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别怕,炸点越响,你眼神越得定,这反差才抓人,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明台的沉着冷静。” 等硝烟散了,他又凑过来说,“刚才你耳朵红了,这细节好,说明明台还是个孩子,他也会害怕,但他克服了恐惧,这才是最真实的。”
一次私下聚会,剧组的人都喝得有些高了。刘奕君举杯敬李红星,眼神中充满了认可和欣赏:“你这徒弟我认了,以后遇到坎,随时找我,我给你撑腰。”
李红星把半杯白酒干了,辣得直哈气,眼泪都快出来了:“刘老师,您教我的不光是演戏,是怎么当个人,怎么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
“人立住了,戏才能立住。” 刘奕君拍着他的肩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