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三件礼物-《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宴至尾声,朱棣已有几分醉意。

  他拍着郑和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马保啊,这些年辛苦你了。但大明海疆的开拓,以后还得靠你来挑担子啊。下次出海,再多带些年轻将领出去历练。将来辅佐瞻基开疆拓土,可少不了水战人才。”

  郑和闻言,立刻放下筷子,对着朱棣跪地叩首,语气坚定的沉声说道。

  “臣万死不辞!一定尽力辅佐太孙,创造大明盛世!”

  他当然懂朱棣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告诉他未来该效忠的人是太孙嘛。

  虽然他有点不懂为什么直接绕过了太子,但太子和太孙都差不多,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

  朱瞻基见状,笑着扶起郑和说道。

  “多谢郑大人看重,瞻基日后定当不负爷爷的期望。我现在倒是有个想法,下次出海,可否尝试在满剌加、古里等地设立常驻商馆?这样既能加强控制,又能减少船队往返的损耗。”

  郑和略一思索,眼睛渐渐亮起来:“殿下高见!如此一来,我大明商货可常年流通西洋,各国朝贡也能更加便利。”

  朱棣赞许地看着朱瞻基。

  “瞻基这主意不错。马保,你待会下去与户部、兵部商议个章程出来。”

  郑和说道。

  “臣遵旨。”

  随后,酒过三巡。

  朱棣面泛酡红,扶着鎏金扶手缓缓起身,明黄龙袍的广袖扫过桌面,带翻了半盏残酒。他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醺然。

  “朕…先去小憩片刻…瞻基,你继续陪马保喝酒。”

  朱瞻基知道朱棣是在给自己机会,笑着点头应道。

  “是。”

  旁边的两名太监赶忙上前搀扶,朱棣的脚步略显虚浮。

  但在临出殿门时,他回首望了眼席间二人,醉眼朦胧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

  殿门吱呀轻响,偌大的谨身殿内顿时只余朱瞻基与郑和对坐。席间火锅热气腾腾,一壶温着的桂花酿正冒着袅袅热气。

  朱瞻基执起白瓷酒壶,秋阳透过薄胎瓷壁,将琥珀色的酒液映得晶莹如玉。他慢条斯理地为郑和斟满一盏,唇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郑大人,我有三件礼物相赠,望勿推辞。”

  郑和连忙搁下筷子,古铜色的脸庞上还带着薄醉的红晕。他挺直腰背,绛红官服上金线绣的海浪纹在秋阳下粼粼生辉。

  “太孙殿下厚赐,臣岂敢推辞。”

  朱瞻基玉指轻叩案几,偏殿走出三名小太监。

  为首者手捧紫檀木匣,其上缠枝莲纹间嵌着螺钿。次者托着蓝绸包裹的书册。末者身后立着十二名身着流云服的听风卫,只是身上并没有佩戴断影剑。

  “这第一件是武功秘籍,名曰《葵花宝典》。”

  (注:此版本虽然是完整全本,但却也缺少“欲练此功,挥刀自宫”的八字真言。)

  郑和双手接过木匣,触手生温的紫檀木散发着淡淡幽香。他小心掀开一线,但见素绢封面上三个泥金篆字在秋阳下流光溢彩。

  “第二件是这本《大明水师策要》。”

  朱瞻基亲自解开蓝绸,修长手指抚过封面烫金的楼船图样。秋风穿堂而过,翻动书页露出密密麻麻的朱批小楷。

  “第三是这些不成器的护卫。”

  十二名太监齐齐躬身,流云服宽大的袖摆随风轻荡。他们面容白净,眼神温润,举止间透着宫中特有的恭谨。为首者抬头时,眉间一点朱砂格外醒目。

  “奴婢等誓死护卫郑大人。”

  郑和望着这些同是太监出身的随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朱瞻基声音忽然压低。

  “海上风波险恶,这些皆是听风卫中精挑细选的好手,虽为内侍出身,但却个个精通水性,且身手不弱,有以一当百之能。”

  郑和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心里不由暗道。

  “这么瘦弱的太监,当真能以一当百?”

  朱瞻基看到了郑和脸上难以相信的表情,但他也不解释。只是微微一笑,便用传音入密的功夫,对着郑和传音说道。

  “另外还有一事,切记,秘籍熟读背诵之后,立刻烧毁,莫要外传。”

  郑和看到这一幕,虎躯微震,怀中木匣险些跌落。

  他猛然抬头,正撞进朱瞻基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立刻满脸恭敬的回答道。

  “臣…谨记。”

  这下,他有点相信这些太监能以一当百了。同时,他对怀里的《葵花宝典》也有了期待。

  朱瞻基满意颔首,重新靠回圈椅。

  他执起酒盏,秋光透过薄胎白瓷,在他如玉的面庞投下细碎光斑。

  “郑大人,请。”

  二人举盏对饮,温热的酒液裹着桂花香滑入喉中。

  十二名听风卫如泥塑般静立,唯有流云服下的胸膛微微起伏。

  殿外忽起秋风,卷着金桂与银杏掠过朱红廊柱。

  朱瞻基目光越过盏沿,望向澄澈如洗的秋空,唇边笑意渐深。

  “有了这张世界地图,老爷子的眼睛怕是不会只盯着关外草原了。不过也是,世界这么大,大明也该出去走走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