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寒门派现-《璇玑血纹之残园梦破》

  风从窗缝钻入,油灯晃了两下。薛明蕙坐在床边,手里攥着一块旧玉佩,指尖冰凉。她一动不动,只等着青崖回来。

  门外传来脚步声,木门被推开一道缝隙,青崖走了进来。他肩头沾着露水,衣裳湿了一片。

  “到了。”他说,“账本已交给柳无折。”

  薛明蕙松开玉佩,抬眼看他:“他怎么说?”

  “起初不肯接。我按你说的,把那方帕子递过去——上面还留着你画符用的药水痕迹。他看了许久,问你是如何知道寒门派与科考案有关的。”

  她点头:“他记得张炳文。”

  “是。他说十年前那场舞弊案,你们薛家也曾牵线搭桥。但他师弟因此被活埋在城西乱石岗,始终找不到证据。账本里正好有这笔记录。”

  她闭上眼睛,片刻未语。

  “他看完后一句话没说,将账本搁在火盆边上,随即命两名弟子扮作粮商,走漕运进京。三批人分路交替,天亮前便启程了。”

  薛明蕙起身,披上外衣:“你没暴露吧?”

  “我在半山引开了一队黑衣人,带他们进了山谷。他们追的是我留下的马蹄印,并非真正的路线。”

  她轻应一声,走到柜前取出一个小布袋,递给青崖:“这是止血散,你左肩裂开了。”

  青崖接过,瞥了眼袖口渗出的血迹:“没事。倒是你,昨夜又咳了?”

  她不答,只将玉佩重新塞进袖中。

  “我要去别院住几天。”

  “现在?”

  “天还没亮,正好走。”

  青崖不再多问,转身去准备马车。

  半个时辰后,马车驶出城南小门。路面泥泞未干,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沉闷声响。薛明蕙靠在车厢壁上,闭目静息,呼吸极轻。

  青崖坐在车前,不时回头望一眼。临近别院时,他停下马,跳下车掀开车帘。

  “小姐,到了。”

  她睁眼。天色灰蒙,院墙低矮,门口挂着旧布帘。这处宅院是她早年以私蓄购置的落脚之地,无人知晓。

  两人进门。屋内积了些灰尘。青崖去烧水,她走入后屋,在窗边坐下。

  窗外一棵老槐树,枝干歪斜,叶片稀疏。她凝视片刻,忽从袖中取出那方帕子,摊开一看,边缘的褐色血迹已然发硬。

  她用指甲轻轻一刮,碎屑簌簌落下。

  这时青崖端着热水进来,放在桌上:“要擦脸吗?”

  她摇头:“把柜子里的蓝布包袱拿来。”

  青崖依言取来。打开包袱,里面是一叠手抄账页,另有一支炭笔。

  “这些是我自己记的,和送出去的那份不同。”她翻过一页,“万一路上出事,还有备份。”

  青崖站着未动:“你不信寒门派?”

  “我不是不信他们。我只是不信运气。”

  她将炭笔搁在纸上,停了几秒,又收了起来。

  “如今只能等。”

  青崖点头:“我会守在外头。”

  他转身离去,顺手带上了门。

  她独坐屋中,四下寂静,唯闻屋顶滴水之声。过了许久,她伸手触了触额头,有些发烫。她知道,血纹又要发作了。

  她不躲,也不压。

  深吸一口气,咬破舌尖,一口鲜血喷在帕子上。

  血雾弥散,浮现出图案。

  画面一闪——一间暗室,黄袍男子端坐,手中握着一本册子。身旁立着一名太监,正低声禀报。那册子呈青灰色,角上有磨损。

  她认得那太监。

  他右手常年戴着鹿皮手套,说话时总爱用拂尘轻扫鞋面。

  魏长忠。

  她闭眼,再睁,画面仍在。

  元启帝翻开账本,手指停在某页,脸色骤变。猛然抬头,怒吼一句,听不清声音,但唇形分明是“薛崇之”。

  她嘴角微松,咳出一口血,滴落在帕子上,融入图纹。

  成了。

  她攥紧帕子,塞进袖袋,倚在椅背上喘息。胸口如压巨石,每一次呼吸都艰难沉重。

  但她笑了。

  这一局,终于动了。

  三天后,清晨。

  她立于别院门前,手中捧着一碗药。青崖从外归来,衣未更换。

  “京中有消息了。”他低声道,“账本昨夜入宫,魏长忠亲自呈递。元启帝当着满殿内侍拍案而起,立刻召薛大人入宫。”

  她慢慢饮尽药汁,将碗递给他:“父亲现在何处?”

  “仍在府中。圣旨连下三道,一道比一道急。崔姨娘想拦,被他一脚踹开。”

  她点头:“让她拦。闹得越大越好。”

  青崖略一迟疑:“柳无折传来话,账本已安全送达,他们的人已离京。但有人看见北狄使臣昨夜进了二皇子府。”

  她眼神一冷:“他在等机会翻盘。”

  “你下一步打算如何?”

  她转身往屋里走:“等父亲倒台。”

  回到房中,她从床底拖出一只小木箱,开锁取出一枚蜡丸。这是她预备留给御史台的血书,如今已不必用。

  她捏碎蜡壳,抖出纸条,投入灯焰。

  火光跳了一下,纸化为灰烬。

  青崖立于门口:“你不怕他反咬你?”

  “他会。但他拿不出证据。账本上的字是抄录的,没有我的笔迹。寒门派不会供出我,柳无折不傻。”

  她坐下,揉了揉太阳穴:“我现在只是个病弱闺秀,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是个连路都走不动的废人女儿罢了。”

  青崖沉默。

  她抬眼:“你觉得我狠?”

  “我不懂朝堂,但我见过死人。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不让更多人死。”

  她笑了笑,不再言语。

  正午时分,外头传来急促马蹄声。

  青崖跑出去查看,回来时脸色变了:“宫里来人了,抬着一副担架,说是薛大人晕倒在金殿,皇上开恩放回。”

  她站起身:“人呢?”

  “刚进府门。崔姨娘带着丫鬟围住,不许大夫靠近。”

  她抓起披帛:“走,回去。”

  青崖拦她:“太危险。你一露面,就成了靶子。”

  “我必须回去。”她说,“他倒了,我才真正安全。”

  两人换上旧衣,混入人群,朝薛府而去。快到巷口时,见一队禁军守在门前,气氛森然。

  她停下脚步:“看来皇上很生气。”

  青崖低声:“要不要先联系谢府?”

  她摇头:“现在不能碰任何可能惹怀疑的人。”

  她望着府门,忽然道:“若父亲死了,罪便结不了。”

  “你想救他?”

  “我不想让他死在别人手里。”

  她上前几步,躲在树后。府门开启,崔姨娘被人搀扶而出,脸上敷粉,却掩不住慌乱。她对着禁军头领哭喊:“我家老爷为国操劳,如今命悬一线,为何不许请太医?”

  无人回应。

  一盏茶工夫后,担架被抬出。薛崇之覆着白布,一动不动。

  她紧盯白布下起伏的胸口,默默数着。

  一下,两下,三下...

  还在喘。

  她松了口气。

  就在此时,风掀起白布一角,露出一张脸。唇色发紫,额上沁汗,双目紧闭,眉头却微微皱起。

  他在忍痛。

  她明白了——他没晕,是装的。

  哪怕装到最后,也要保住性命。

  她冷笑一声,转身离去。

  青崖跟上:“接下来怎么办?”

  “回家。”她说,“好好养病。”

  两人拐进小巷,身影隐没在晨雾之中。

  傍晚,别院。

  她坐在灯下,手中摩挲着一枚铜钱。这是母亲所留,背面刻着一个“蕙”字。

  她将其放入抽屉,合上。

  窗外,月亮渐圆。

  她凝望片刻,从袖中取出玉佩,贴在额上。

  凉意袭来,头痛稍缓。

  她闭上眼,准备歇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三下,极轻。

  她睁开眼。

  青崖不在,他去巡夜了。

  敲门声又响了一次。

  她未动。

  第三次,门缝底下塞进一片布角,沾着泥,边缘发黑。

  她走过去拾起,翻看——

  布角上绣着半朵梅花,针脚细密,正是春桃惯用的手法。

  可春桃从不用这种布料。

  她盯着那布角,手指缓缓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