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疯癫终局-《璇玑血纹之残园梦破》

  天刚破晓,风也停了。

  薛明蕙彻夜未眠。她坐在床沿,手中紧攥着那枚狼牙吊坠,指尖一遍遍摩挲内侧刻着的数字“七”。青崖守了一整夜,铁腿倚着门板,听见她起身的动静,才缓缓抬头。

  “小姐。”

  她没有回应,只将吊坠收入荷包,起身披上薄披帛。袖子轻颤,一根断玉簪的丝线勾住了布料,她随手一扯,线头崩开些许,便不再理会。

  “去崔紫菀院外看看。”她说,“别让她死,但也别让她清醒。”

  青崖点头,转身出门。她默默跟在身后,脚步极轻,仿佛踏在尘灰之上,几乎无声。

  崔紫菀被关在偏院柴房里,门窗钉死,仅留一道窄缝送饭。自昨夜起,她便在里面砸东西、骂人,声音忽高忽低,宛如疯癫。府中下人避之不及,私下议论她已中邪。

  薛明蕙立于门外,听着屋内传来指甲刮墙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像是要从墙里抠出什么。

  春桃捧着托盘走来,碗中盛着冷粥,另有一只粗糙瓷碗。

  “按您说的,换了新碗。”她低声禀报,“没上釉,边角毛糙。”

  薛明蕙看了她一眼:“你怕吗?”

  春桃摇头:“她伤不了我。”

  薛明蕙接过瓷碗,在掌心轻轻一转,随即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折成小块,悄然塞入碗底,再用几粒米遮掩。她将碗放回托盘,递给春桃。

  “等她吃到最后一口,自然会看见。”

  春桃端着托盘走进去。

  不多时,屋内骤然传出一声尖叫,紧接着是瓷器碎裂的清响。薛明蕙伫立原地,只抬手抚了抚袖中荷包,确认那根断玉簪仍在。

  门开了,春桃走出,脸色苍白。

  “她...把信撕了,可一直念叨‘他们要杀我’,来回踱步,还撞墙。”

  薛明蕙淡淡应了一声:“把屋里硬物都撤了,换成软垫。这只碗的碎片留下,其余全清出去。”

  春桃迟疑:“万一她拿碎片割腕...”

  “那就让她割。”薛明蕙声音轻缓,却透着寒意,“只要不死便可。”

  她说罢转身离去,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行至回廊拐角,忽而停下。

  “昨晚的事,查清楚了么?”

  青崖低声道:“纸条上的易燃药,是厨房松脂混蜂蜡制成,三天前就涂在纸角。送纸条的小丫鬟今晨被人发现昏在井边,口中塞布。”

  薛明蕙眸光微敛:“她想借北狄之手除我,反被北狄当作弃子。”

  青崖继续道:“她兄长正是冷十三供出的细作之一,联络暗号便是狼牙编号。我们截获三封密信,皆指向崔家。”

  薛明蕙未语,继续前行。回到房中,她坐于桌前,翻开账册。指尖停在一行字上——上月崔紫菀支取药材的记录,多出半钱朱砂。

  她合上账本,从荷包取出谢珩的玉佩,轻轻贴上额头。

  凉意渗入,压下了心头那股闷胀。

  三日后,崔紫菀彻底疯了。

  她不饮不食,抱着那片碎瓷,口中反复呢喃“他们来了”,时而大笑,时而哭嚎。府中请来两个婆子看守,皆被她抓破脸面。

  这日清晨,薛明蕙正在院中品茶,忽闻东侧一阵骚动。

  她放下茶盏,尚未起身,便见一名婆子跌跌撞撞奔来,脸上血痕斑驳。

  “小姐!崔姨娘破窗逃出,手持瓷片直冲这边来了!”

  薛明蕙站起,未唤人,也未后退。她轻轻将茶盏置于石桌,袖口微动,半截断玉簪悄然滑出,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远处,崔紫菀狂奔而来。

  发髻散乱,满脸灰土,右手紧握碎瓷,左手胡乱挥舞。双目赤红,嘴角咧开,却非笑意。

  “是你!”她嘶吼,“都是你!你娘该死!你也该死!”

  薛明蕙静立不动。

  崔紫菀扑至近前,举手便划。薛明蕙侧身闪避,瓷片擦过袖口,“刺啦”一声,布料裂开,露出内里缝着的断玉簪。

  晨光下,簪尖寒光一闪。

  薛明蕙开口,声量不大:“姨娘可知,此簪足以割断你的喉咙?”

  崔紫菀一怔,眼神晃动。

  就在此瞬,春桃自廊柱后疾冲而出,袖中裁衣剪“咔”地张开,手腕一翻,剪刃精准卡入崔紫菀握瓷的手腕!

  鲜血喷涌,染红半边裙摆。碎瓷落地,发出清脆一响。

  崔紫菀跪倒在地,捂手惨叫,声如厉鬼。

  薛明蕙低头望着她,目光平静。

  “报官。”她说,“崔氏私通北狄,证据确凿。昨夜发狂,持凶器行刺主母未遂,待审。”

  无人应答,她亦不催促。

  片刻后,青崖上前,将崔紫菀拖回柴房,以麻绳捆缚。春桃蹲下,从她腕间拾起那片碎瓷,收入自己荷包。

  薛明蕙转身离去。

  行至回廊尽头,她忽而驻足,从袖中抽出那根断玉簪。丝线已然尽断,簪子孤零零躺在掌心。

  她凝视片刻,抬手将其插回发髻。

  风拂而过,裙裾轻摇。

  她轻咳一声,抬手掩唇,指缝间渗出血丝。帕子捂上,压了几息才移开。

  青崖默默走近,拾起地上那截断线,收进怀中。

  春桃走在最后,袖口尚沾血点。她未看任何人,只伸手探入荷包,轻轻抚了抚那片碎瓷。

  薛明蕙步入房中,反手关门。

  屋内昏暗,她倚门缓缓滑坐,取出玉佩贴于额前。

  头痛欲裂。

  她闭目咬破舌尖,一口血涌上喉头,滴落膝上帕子。

  血迹晕开,竟浮现纹路。

  画面一闪:书房灯下,谢珩正展开一封密信,背面印着四爪蟒纹。

  她猛然睁眼,呼吸急促。

  片刻后,扶墙起身,走向书案,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三字:查书房。

  笔尖微顿,又添一句:谢珩近日常去何处?

  她吹干墨迹,折好纸条,塞入另一荷包。

  屋外,日头渐高。

  她走到铜盆前,掬水洗脸。水中映出她的面容——面色苍白,唇无血色,眼下隐现乌青。

  她凝视水中倒影,忽然伸手一抹,水面荡开,影像碎作涟漪。

  她转身走向衣柜,打开最底层抽屉,取出一小布包。

  解开一看,是一叠染血帕子,整整齐齐,共十七张。

  她数至第十八格,放入方才用过的那一张。

  重新包好,放回原处。

  她关上抽屉,顺手拿起旁侧一本《女则》,翻了几页,又放下。

  脚步由远及近,青崖在外轻叩门板。

  “小姐,官差到了。”

  她应了一声,未回头。

  “崔氏如何说?”

  “仍在喊冤,称遭人陷害。可手上伤痕,她自己也说不清。”

  薛明蕙点头:“让她喊。待上堂,自有人为她作证。”

  青崖问:“是否盯她兄长?”

  “不必。”她淡声道,“他活不过今晚。”

  她走向镜前,整理发髻。断玉簪略歪,她以指尖轻轻拨正。

  镜中人望向她,眼神冷如深井石。

  她转身出门,裙裾拂过门槛。

  阳光洒满回廊,她步履缓慢,每一步似踏刀尖。

  但她未曾停步。

  风吹起披帛,一角掠过廊柱雕花。

  她忽而抬手,自发间拔下断玉簪,递予春桃。

  “收好。”她说,“下次,不必等我开口。”

  春桃接过,紧紧攥入手心。

  薛明蕙继续前行,穿过庭院,走向前厅。

  她知道,从今日起,无人再敢当面唤她“病弱庶女”。

  也无人再敢,碰她的东西。

  行至垂花门下,她忽而止步。

  前方,一辆马车缓缓驶入府门。

  车帘掀开一角,露出半截玄色衣袖。

  她凝视那袖口,一动不动。

  马车停稳,靴履落地,步履沉稳。

  她抬手,再次抚了抚荷包中的玉佩。

  然后,迈步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