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指挥的戴军身躯一颤,自己内心对这个老爹还是心存敬畏的。
三年前自己要经商,被老戴一顿鞭条伺候,无奈离家出走,三年没回家的自己不知道会挨多少顿鞭条的抽打。
看着船上那道苍老了许多的身影,戴军还是迎了上去。
“爹!”
“哎,我的儿!”
戴胄一把抱住了自己三年未见的儿子。
“嘶,贤侄,杨晨那小子不是就让薛仁贵带了千两黄金来吗?你怎的凑了这般多的商船?”
戴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薛仁贵带消息来的时候是让我收购百姓家的麸糠用于赈灾,这些年我也积攒了一些闲钱,便将大部分钱财够买粮食,共计够得粮食五十万石。”
“什么?五十万石?你花了多少钱?”
戴胄震惊的看着自己这个空手离开戴家的长子,一时间有些语无伦次。
戴胄挠了挠头道:“刚开始如平常般一石十五钱,随着买的越来越多,粮商发现后大肆涨价,最后共计花费一万五千贯左右。”
谈话间,远方如长蛇般的小推车队伍一辆辆的推进了码头。
戴胄这才注意到,岭南道的地面竟然都是青砖铺设的,足足有十米宽。
若不是边上刻着岭南道的石碑,自己的儿子在身边夸夸其谈,戴胄都以为自己在做梦。
程咬金看着推到自己身边的马车好奇道:“这些马车为何都运着一些纸?”
戴军解释道:“岭南道百姓得知北方百姓受灾,便要将今年生产的猪肉脯尽数捐赠于朝廷!这油纸能让猪肉脯保存半年之久。”
“猪肉脯?就是在江南道岭南小馆售卖的猪肉脯?”
戴军好奇道:“爹,你也知道猪肉脯?这是杨县令发明的美食,那可是相当美味。”
戴胄听后对这个传闻中的杨县令深感好奇道:“那县令呢?为何不出来主持大局?”
戴军好奇的看向程咬金道:“程伯伯,你没与家父说?”
程咬金摇摇头道:“如何说?我若是告诉你爹说你在岭南道你爹都不会来你信不信?”
戴军听后顿时了然,大唐诸臣印象里,岭南道还是那个贫穷落后,让人十死无声的蛮荒放逐之地。
“爹,预计还需一日所有货物才能装船,我带你去欣赏欣赏岭南的风景。”
戴胄欣然答应,他可是记得,程咬金说过陛下要让自己儿子当一繁华之地的县令官,如今看来便是这岭南道。
若是此地真与从前不同也就算了,若是依旧如传言中那般,他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长子呆在这种地方。
“爹,这是我的布庄…”
“爹,这是岭南县衙…”
“爹,这是百姓居住的青砖瓦房…”
戴胄只感觉自己脑袋发昏,朝堂上天天争吵将某某某流放岭南,自己以为此处便是人间炼狱,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在刷新着他的三观。
若是自己晚年被流放至岭南,住着三室带一小院的青砖瓦房,养老生活好像也不错!
“爹,你觉得现在的岭南如何,这里面可有我的功劳,当年也就我相信岭南道能一飞冲天…”
戴胄看着眼前这个一谈到岭南道就眉飞色舞的好大儿,心中已有决断。
岭南道的货物终于全部装船,戴胄、程咬金、戴军一行人在岭南道百姓的相送下,一同乘船北上。
薛仁贵看到程咬金带给杨晨给他的书信,便再次留了下来。
而此时的长安城,粮价已经从一石三十钱涨到了一石五十钱左右。
“五姓七望,欺人太甚。竟然在如此关键时刻公然抬高粮价。”
甘露殿中,李世民愤怒一场,每到朝廷粮食紧缺,商贾、五姓七望都会趁火打劫,肆意抬高粮价。
“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户部郎中杨晨觐见!”
“宣!”
杨晨经过重重关卡,耗费一个小时,可算见到了李世民,心中不由得吐槽皇宫私下见皇上的严苛。
李世民看着眼前唐朝建立以来升官最快之人感到有些无语道:“此次灾荒,受益最大之人竟成了你小子!”
五姓七望做事也是牛的很,初入官场的杨晨本是户部主事之职,为了坑他,众官联合,硬生生被推举到了六品户部员外郎的位置。
“此次长安城已经聚集流民五万,还源源不断有流民聚集,最终预计会聚集到二十万之众,你粮草筹集如何让了?”
杨晨微微躬身道:“预计还需一个月。”
“不行,随着难民增加,户部粮食只够坚持半个月,若是一个月,怕是得动用军队辎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有一策,既能体现陛下爱民如子之心,也能使户部的存粮支撑到赈灾粮的到来。”
李世民微微诧异,朝中百官都没商议出的事,杨晨竟然有办法?
“说来听听。”
“贞观二年,陛下曾下令禁食鲤鱼,如今长安城外河流中鲤鱼泛滥成灾,若是能让百姓捕捞食之…”
“不可能,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陛下,民为水,君为舟,无论是湖水翻涌,还是干涸,小舟亦无法安然前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陛下。”
“陛下可告知百姓,钦天监测算出大唐偶有劫难,鲤鱼乃为福鱼,可帮大唐化险为夷,如今不正是转危为安的契机吗?”
李世民略感心动,若是这般说,对于他在民间的声望定有提升。
“其实鲤鱼之事乃是太上皇提及,朕实在…”
“哈哈哈,老夫该说你是孝呢还是该说你愚蠢?”
李世民话还没说完,大殿外便传来太上皇李渊的声音。
“我孙婿说的没错,既然已经知道了最佳的处理方案,为何还要犹豫,难道就为了讨我这个老不死的欢心?”
“二郎,你要记住,你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应以黎民苍生为己任,这个不应该在你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吗?”
“谢父皇教诲,孩儿知道如何做了!”
第二日,长安城中贴出圣诏:
流民聚于长安城外,朕深感痛心,贞观年初,钦天监言鲤鱼承载着大唐国运,乃是福鱼,不可随意食之,但朕之所想,民为水、君为舟,民才是大唐的未来,此诏书张贴之日起十五日内,长安城外溪流鲤鱼可随意食之。
一时间,流民欢呼雀跃,大喊陛下仁慈。
三年前自己要经商,被老戴一顿鞭条伺候,无奈离家出走,三年没回家的自己不知道会挨多少顿鞭条的抽打。
看着船上那道苍老了许多的身影,戴军还是迎了上去。
“爹!”
“哎,我的儿!”
戴胄一把抱住了自己三年未见的儿子。
“嘶,贤侄,杨晨那小子不是就让薛仁贵带了千两黄金来吗?你怎的凑了这般多的商船?”
戴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薛仁贵带消息来的时候是让我收购百姓家的麸糠用于赈灾,这些年我也积攒了一些闲钱,便将大部分钱财够买粮食,共计够得粮食五十万石。”
“什么?五十万石?你花了多少钱?”
戴胄震惊的看着自己这个空手离开戴家的长子,一时间有些语无伦次。
戴胄挠了挠头道:“刚开始如平常般一石十五钱,随着买的越来越多,粮商发现后大肆涨价,最后共计花费一万五千贯左右。”
谈话间,远方如长蛇般的小推车队伍一辆辆的推进了码头。
戴胄这才注意到,岭南道的地面竟然都是青砖铺设的,足足有十米宽。
若不是边上刻着岭南道的石碑,自己的儿子在身边夸夸其谈,戴胄都以为自己在做梦。
程咬金看着推到自己身边的马车好奇道:“这些马车为何都运着一些纸?”
戴军解释道:“岭南道百姓得知北方百姓受灾,便要将今年生产的猪肉脯尽数捐赠于朝廷!这油纸能让猪肉脯保存半年之久。”
“猪肉脯?就是在江南道岭南小馆售卖的猪肉脯?”
戴军好奇道:“爹,你也知道猪肉脯?这是杨县令发明的美食,那可是相当美味。”
戴胄听后对这个传闻中的杨县令深感好奇道:“那县令呢?为何不出来主持大局?”
戴军好奇的看向程咬金道:“程伯伯,你没与家父说?”
程咬金摇摇头道:“如何说?我若是告诉你爹说你在岭南道你爹都不会来你信不信?”
戴军听后顿时了然,大唐诸臣印象里,岭南道还是那个贫穷落后,让人十死无声的蛮荒放逐之地。
“爹,预计还需一日所有货物才能装船,我带你去欣赏欣赏岭南的风景。”
戴胄欣然答应,他可是记得,程咬金说过陛下要让自己儿子当一繁华之地的县令官,如今看来便是这岭南道。
若是此地真与从前不同也就算了,若是依旧如传言中那般,他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长子呆在这种地方。
“爹,这是我的布庄…”
“爹,这是岭南县衙…”
“爹,这是百姓居住的青砖瓦房…”
戴胄只感觉自己脑袋发昏,朝堂上天天争吵将某某某流放岭南,自己以为此处便是人间炼狱,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在刷新着他的三观。
若是自己晚年被流放至岭南,住着三室带一小院的青砖瓦房,养老生活好像也不错!
“爹,你觉得现在的岭南如何,这里面可有我的功劳,当年也就我相信岭南道能一飞冲天…”
戴胄看着眼前这个一谈到岭南道就眉飞色舞的好大儿,心中已有决断。
岭南道的货物终于全部装船,戴胄、程咬金、戴军一行人在岭南道百姓的相送下,一同乘船北上。
薛仁贵看到程咬金带给杨晨给他的书信,便再次留了下来。
而此时的长安城,粮价已经从一石三十钱涨到了一石五十钱左右。
“五姓七望,欺人太甚。竟然在如此关键时刻公然抬高粮价。”
甘露殿中,李世民愤怒一场,每到朝廷粮食紧缺,商贾、五姓七望都会趁火打劫,肆意抬高粮价。
“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户部郎中杨晨觐见!”
“宣!”
杨晨经过重重关卡,耗费一个小时,可算见到了李世民,心中不由得吐槽皇宫私下见皇上的严苛。
李世民看着眼前唐朝建立以来升官最快之人感到有些无语道:“此次灾荒,受益最大之人竟成了你小子!”
五姓七望做事也是牛的很,初入官场的杨晨本是户部主事之职,为了坑他,众官联合,硬生生被推举到了六品户部员外郎的位置。
“此次长安城已经聚集流民五万,还源源不断有流民聚集,最终预计会聚集到二十万之众,你粮草筹集如何让了?”
杨晨微微躬身道:“预计还需一个月。”
“不行,随着难民增加,户部粮食只够坚持半个月,若是一个月,怕是得动用军队辎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有一策,既能体现陛下爱民如子之心,也能使户部的存粮支撑到赈灾粮的到来。”
李世民微微诧异,朝中百官都没商议出的事,杨晨竟然有办法?
“说来听听。”
“贞观二年,陛下曾下令禁食鲤鱼,如今长安城外河流中鲤鱼泛滥成灾,若是能让百姓捕捞食之…”
“不可能,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陛下,民为水,君为舟,无论是湖水翻涌,还是干涸,小舟亦无法安然前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陛下。”
“陛下可告知百姓,钦天监测算出大唐偶有劫难,鲤鱼乃为福鱼,可帮大唐化险为夷,如今不正是转危为安的契机吗?”
李世民略感心动,若是这般说,对于他在民间的声望定有提升。
“其实鲤鱼之事乃是太上皇提及,朕实在…”
“哈哈哈,老夫该说你是孝呢还是该说你愚蠢?”
李世民话还没说完,大殿外便传来太上皇李渊的声音。
“我孙婿说的没错,既然已经知道了最佳的处理方案,为何还要犹豫,难道就为了讨我这个老不死的欢心?”
“二郎,你要记住,你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应以黎民苍生为己任,这个不应该在你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吗?”
“谢父皇教诲,孩儿知道如何做了!”
第二日,长安城中贴出圣诏:
流民聚于长安城外,朕深感痛心,贞观年初,钦天监言鲤鱼承载着大唐国运,乃是福鱼,不可随意食之,但朕之所想,民为水、君为舟,民才是大唐的未来,此诏书张贴之日起十五日内,长安城外溪流鲤鱼可随意食之。
一时间,流民欢呼雀跃,大喊陛下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