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八百里加急,一波三折!-《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驾,驾闪开!闪开!”

  快马穿梭在应天城里,让寂静带着一沉沉的波动!

  寒意裹着湿雾,沉甸甸压在秦淮河两岸的屋檐上。

  驿馆西跨院的老槐树落了满地碎叶,被风卷着撞在朱漆窗棂上,发出细碎却扰人的声响

  ——大元巴图按在弯刀柄上的手,指节已因用力而泛出青白。

  “吕大人,这是第几炷香了?”

  他的蒙古语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撞在寂静的厅堂里,

  “镇江府到应天,快马不过两个时辰我们你们的军队,该不会已经溃散了吧?”

  吕昶身着深色素袍,指尖捏着的茶盏盖悬在碗沿,半天没敢落下。

  杯中的雨前龙井早已凉透,叶片沉在碗底,像他此刻沉到谷底的心绪,

  却仍要强撑着端起官腔:“巴图大人稍安,那常遇春、蓝玉皆是百战之将,镇江府水网纵横,我大元铁骑未必能施展拳脚。”

  “施展拳脚?”

  巴图猛地拍案而起,腰间弯刀蹭地出鞘半寸,寒光乍现,

  “王保保将军的铁骑踏过襄阳时,红巾军的水网怎么没拦住?

  如今他深入三十里,再往前,就能望见应天城头的旗帜了!”

  驿馆外的街巷早已没了往日的喧闹。

  卖馄饨的老汉收了挑子,蹲在墙根儿下,望着城北吴王府的方向,烟袋锅子灭了都没察觉;

  绸缎庄的掌柜扒着门缝张望,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柜台,嘴里反复念叨:“可别败啊,败了这应天城就完了……”

  妇人们则攥着刚纳了一半的鞋底,在巷口来回踱步,

  风卷乱了发髻,却顾不上整理,只盼着官道上能奔来一抹明军的身影。

  吴王府议事厅内,烛火被穿堂风搅得忽明忽暗,映得满室人影幢幢。

  手里的信息,让他揪心!

  朱元璋却依旧镇定自若,泰山压顶而不改色。

  他再等另一个信息,两者比对,才能确定!

  他身着玄色窄袖常服,腰间玉带束得紧紧的

  ——靴底碾过青石地面,发出“咯吱”的闷响,在死寂的厅内格外刺耳。

  “探军怎么还没消息?”

  他猛地驻足,目光如炬,扫过徐达与汤和,声音里藏着压抑的怒火,

  锦衣卫的信息,让他不敢相信!

  “常遇春向来冲锋在前,怎会让王保保的铁骑冲进来三十里?!”

  徐达身披亮银铠甲,甲叶碰撞的声响都透着凝重,他上前一步,沉声道:“主公,王保保善用奇兵,怕是设了埋伏。

  常将军先锋部队兵力单薄,难免吃亏,但蓝将军的后续部队已赶去支援,定能稳住阵脚。”

  汤和攥着腰间的佩剑,眉头拧成川字:“镇江府东侧多沼泽,元军铁骑进去就成了跛脚马,

  蓝将军最善利用地形,说不定能反咬一口。”

  马秀英端着一碗热参汤走进来,

  裙摆轻扫过门槛,动作轻柔却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重八,先喝口参汤,稳住心神。

  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咱们在后方乱了阵脚,只会动摇军心。”

  她将汤碗递过去,指尖轻轻按住朱元璋紧绷的肩膀。

  朱元璋接过参汤,却没喝,任由温热的碗壁贴着掌心,沉声道:“我怎能稳?

  应天是咱们的根基,镇江府一丢,元军便可长驱直入,这些年吃的苦、流的血,都要白费了!”

  一旁的马昕,眉眼间满是少年人的锐气,忍不住上前一步:“姐父,让我带一队人马去支援!

  我部虽不及常将军勇猛,却也能拼杀一阵,绝不拖后腿!”

  “放肆!”

  马秀英厉声打断,“军中自有章法,岂能凭一时意气行事?你贸然出兵,反倒会打乱前线部署!”

  马昕低下头,攥紧的拳头却没松开,喉结滚动着,却无可奈何。

  议事厅内复归沉寂,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伴着窗外越来越紧的风声。

  忽然,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像擂在众人心上的战鼓。

  一名常军斥候翻身下马,连滚带爬冲进厅内,甲胄上还沾着血迹,声音带着哭腔:

  “主公!不好了!常将军先锋部队……大败!王保保铁骑再入三十里,直逼镇江府城郊!”

  “什么?!”

  朱元璋手中的参汤“哐当”落地,

  瓷碗碎裂,热汤溅湿了靴角,他却浑然不觉,双目圆睁,额角青筋暴起,

  “先锋大败?!”

  徐达与汤和同时色变,甲叶碰撞的声响都乱了节奏。

  徐达一把抓住斥候的衣领,急声追问:“常将军何在?蓝将军呢?!”

  “先锋将军率残部退守破庙,

  蓝将军率军赶来,刚与王保保主力撞上,此刻正陷入焦灼,两军厮杀着往镇江府东边去了!”

  斥候喘着粗气,语速快得几乎咬到舌头。

  驿馆内,巴图听闻消息,当即放声大笑,声音震得窗纸发颤:“李大人,听到了吗?

  王保保将军所向披靡!朱元璋的所谓猛将,不过是土鸡瓦狗!

  第二轮会谈也不必等了,让朱元璋开城投降,或许还能保一方百姓周全!”

  李善长脸色惨白,强壮镇定!

  手指死死攥着茶盏,指节都泛了白,却仍硬撑着反驳:“胜负未定,蓝将军与常将军联手,未必不能扭转战局。”

  话虽如此,心底却已凉了半截

  ——先锋大败的消息一旦传开,应天城怕是要人心惶惶。

  果然,斥候奔过街巷时,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开来。

  原本就冷清的街巷彻底空了,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偶有孩童的哭闹声,也被大人死死捂住嘴。

  城墙上的士兵,握紧了手中的长枪,望着远方天际的硝烟,眼底满是凝重与不安。

  吴王府内,气氛已降至冰点。汤和有些着急了,红着眼眶,请战:“主公,不能再等了!再等镇江府就丢了!

  让我带着天策军主力去吧!”

  朱元璋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的慌乱已被决绝取代,正要下令,又一阵马蹄声疾驰而来

  ——这一次的声音更急,却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急促,像是裹挟着希望的疾风。

  第二名斥候冲进厅内,脸上满是尘土与血迹,却难掩激动,

  “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高声喊道:“主公!捷报!蓝将军杀穿敌营,与常将军会合后设下埋伏!

  常将军长驱直入,引王保保铁骑进入沼泽地带,以水断其后路,再率军掩杀!”

  众人猛地一怔,脸上的凝重瞬间僵住。

  朱元璋上前一步,声音发颤:“你再说一遍!战果如何?!”

  “大败王保保精锐!”斥候拔高声音,字字铿锵,“元军死伤过半,王保保率残部仓皇退居镇江府,再也不敢贸然出击!”

  “好!好!好!”

  朱元璋一连三声大喝,积压在胸中的浊气轰然散去,

  他猛地一拍案几,震得上面的文书都跳了起来,“常遇春!蓝玉!没负我所托!”

  徐达与汤和相视一笑,紧绷的肩膀骤然松弛,甲叶碰撞的声响都轻快了几分。

  徐达捋着胡须笑道:“我就说,元军铁骑到了水网里,就是没牙的老虎,常将军定能抓住机会!”

  马秀英长舒一口气,眼底泛起泪光,却笑着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臂:“这下好了,将士们的血没白流,应天城稳了。”

  朱标更是激动得跳起来,高声道:“我就知道咱们的军队不会输!这下可以好好跟元军谈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应天城。

  紧闭的门窗纷纷打开,巷子里渐渐有了人声,

  先是窃窃私语,随即化作震天的欢呼。

  卖馄饨的老汉重新支起挑子,敲着梆子吆喝,声音里满是轻快;

  绸缎庄的掌柜搬出板凳,邀着邻里喝酒庆贺;

  妇人们站在巷口,笑着擦拭眼角的泪水,互相说着:“安全了,再也不用怕了。”

  驿馆内,巴图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揪住通报消息的明军士兵,

  厉声喝问:“你胡说!王保保将军怎么会败?!”

  士兵冷冷甩开他的手,沉声道:“事实如此,巴图大人若不信,可亲自去镇江府查看。

  我军大胜,第二轮会谈,还请大人备好说辞。”

  说完,转身离去,留下巴图呆立在原地,腰间的弯刀仿佛重若千斤,再也举不起来。

  吕昶端起重新沏好的热茶,抿了一口,暖意从舌尖漫遍全身。

  他的眼神更加复杂了!

  他望向窗外,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满地碎叶上,竟透着几分暖意。